|
http://tbm.cna.com.hk/readcbp.ph ... v_news=200612201199,200612201198,200612201197
7 H) W# ~( \0 U3 T3 a* s- }' ` L$ Y7 ^7 @( u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06年12月20日電)運用工研院在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多年的研發能量,串連食品製造商、物流業者、零售超市,正式啟動「RFID食品流通履歷」,廠商在產品貼上含有晶片的標簽,消費者可以在讀取器上清楚了解產品來源,未來更新結帳系統後,更可杜絕千面人和仿冒黑心食品等不法案件。8 M3 u! c# }8 x6 B# L6 |
+ u9 W8 Y8 O6 r0 a- K5 s/ L 為了促進食品的流通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各國政府都在協助業者建立食品的履歷制度,希望能防止廠牌彷冒、品質彷冒、問題原料等事件。工研院與台灣食品 GMP發展協會在經濟部商業司的指導下,結合國內食品製造、物流及零售業,共同啟動「RFID食品流通履歷」系統。2 [3 P% p* Q) w2 L
2 a! x8 ?" c0 S0 n6 I+ n, X
工研院無線射頻辨識中心經理劉澄昇表示,目前有五家廠商的五件產品參與產品測試,包括統一的烏骨雞精、台灣綠藻的綠寶綠藻錠、味全的絕品好茶、味王的XO巧之饌醬油、台灣比菲多的活益比菲多;透過五家物流業者送達康是美 (台北長庚醫院旁)、統一超商 (文山區和興門市)、松青超市 (民有店、信義店)、頂好WELLCOME(後港店)。% F9 s& g/ ]: @/ u1 J! f2 j
( Q! S* }0 K, g) T
劉澄昇指出,在產品外包裝上貼上一片內含產品資料和感應線圈的晶片標簽,透過感應器的電磁波來感應線圈,讀取晶片中的資料,讓消費者在超市的讀取設備就能一目了然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
( U+ B" `) k6 x2 B& l; o9 y5 e2 m2 s. U. e) n- Q' v' j
不過目前由於零售點的結帳系統仍為讀取條碼式,還未全面改成RFID讀取系統,因此未來工研院會更強化生產廠商端貼用各種標簽,進一步促進零售端加速更新設備,屆時便能從RFID讀取任何產品資料,可以發覺某一瓶飲料早已結過帳,在重複結帳之下,可以糾出問題飲料,立刻杜絕千面人事件上演。6 X! \# t( w/ B
% c/ a. c) E- ~, b8 v2 b% f. O
同時還能扼阻仿冒黑心貨品,因為從工廠出廠的合法貨品一定有RFID標籤,仿冒品不會有這類標籤,可讓消費者買得安心,不怕出問題。6 q' Z8 j' w- ~8 l
: c/ M$ Q1 X* R& C/ \$ j 劉澄昇強調,明年的計畫是促進各八家大食品廠、物流業者、大賣場零售店加入這項計畫,讓RFID的應用更普及,此外,整套系統還能與農委會正在推行的原物料生產履歷認證結合,消費者屆時便能更清楚了解產品從原物料到自己手中的所有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