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科技產業推陳出新,不能掌握與全球潮流同步的技術,就無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科技產業開創附加價值的產業地位」,也許這句話呈現的就是... 不管未來或現在的「技術人才」... 的宿命?! * f* \3 y& r9 A" l
3 q2 a1 Y: M. l5 Y3 T) c: V; i
英特爾與台大、交大、清大合作發展多核心及多重執行緒系統相關軟體開發課程- v+ [, c1 v6 I6 f5 D3 Q
1 S! I( _" k1 \" `" H# q
英特爾台灣分公司今日宣佈與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多核心與多重執行緒相關軟體課程的高等教育計畫,期望透過協助訓練大學生新型態軟體開發技術,以全新思維模式與創意因應科技變革,發揮新類型處理器的運算威力並進而協助產業下一波的成長。0 r# |6 N2 E7 q# m7 ^ j+ }
+ `$ H8 M- y3 B% E從單處理器引擎移轉至擁有多核心與多重執行緒的平台已成為科技發展的趨勢。英特爾公司於今年8月宣佈將與全球45所頂尖大學合作,提供資源包括:專業知識、資金、開發工具、教材、現場實機訓練以及和英特爾長期合作等,將多核心與多重執行緒的概念融入電腦科學課程。
' i* Z3 z+ @) D- M4 Q( z$ l
+ X, W! i) ~4 Y在台灣地區,英特爾與台大、交大及清大的合作計劃正陸續展開。英特爾將提供授權的軟體開發工具與內含Intel® Core™ 2 Duo處理器 (Intel® 酷睿™ 2 雙核心處理器)的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及內含雙核心Intel® Xeon™ 處理器5100系列的伺服器等硬體設備,協助三所大學建立完整的實驗室環境,以落實課程內容並體驗多核心與多重執行緒的高效能運算能力。其中,伺服器為技嘉科技所贊助提供。此外,英特爾並著重於新技術的訓練,包括邀請參與此項計畫的教授分別前往上海及美國波特蘭市進行多核心與多重執行緒的技術研究研討會、提供完整的課程及網路論壇資源等。而台、清、交三所大學也計畫從今年秋季起開設五門以上的多核心及多重執行緒系統相關課程。
0 }- c8 J! x9 E5 k% \5 g* `! S# p5 K
根據經建會的統計預測,台灣在高科技產業人力供需方面,儘管在2003∼2011年間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平均每年供給過剩約1.59萬人,然科技產業每年卻仍短缺科技人才達2.6萬名,除了產業大環境變遷的因素外,缺乏與產業同步的技術實力,才是既有科技人才競爭力無法有效提升的一大原因。隨著科技產業推陳出新,不能掌握與全球潮流同步的技術,就無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科技產業開創附加價值的產業地位。協助學生了解產業最新技術發展趨勢並具備相關技能知識,正是英特爾積極推動高等教育計劃的主要原因。
' ~8 v/ h8 \" }
$ a. C5 g% i7 \1 @- b- Y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立生表示:「隨著兆位時代即將來臨,多核心與多重執行緒平台成為推動未來技術及應用的關鍵。面對此一趨勢,以全新的思維模式與創意教育未來科技人才,才能真正發揮新一代平台的運算效益,並協助促進產業革新與成長。」「我們很高興能與台大、交大及清大等頂尖學術單位合作,共同開發多核心及多重執行緒系統相關軟體開發課程。我們也相信透過此一計劃,將可協助國內培養專業人才,促使台灣由”製造優勢”轉型為”研發優勢”,強化國際競爭力。」
) z. G' o4 i; ~) q. F8 Z
& W \6 w) R! K" n. E$ u- R0 c而為進一步落實此一計畫的核心內容生根於國內高等教育,英特爾並與國科會合作,於10月18日至19日舉行”Research & Curriculum Day 2006--未來技術與課程開發論壇”。此一為期二天的活動除將由英特爾多重執行緒專家針對多核心微處理器、無線通訊、數位醫療及人工智慧等方面發表最新的發展計晝及願景外;並將邀請國內外頂尖大學教授,針對如何將未來技術的多核心及多重執行緒系統相關軟體開發趨勢實際導入課程,發表與分享最新的課程計劃。6 N4 U1 [& f" y# _0 _0 W; Q
/ d! C& N' E! u" b V$ [
英特爾高等教育計畫為「英特爾教育創新計畫」(Intel® Education Initiative)的一環,其宗旨為透過與全球教育與政府機構的合作,協助學生培養符合未來技術的專業能力。英特爾高等教育計晝針對各項關鍵技術領域推動創新研究,並建立一個互動管道、培育世界級的專業人才,以迎向知識經濟時代。英特爾與全球各地的大學合作,提倡與推動技術的創新與研發。目前英特爾已在全球33個國家超過100所大學贊助至少250項的研究計劃。在台灣,英特爾贊助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以及國立成功大學在無線通訊及數位家庭領域的研究計畫及相關課程發展。英特爾亦透過研討會、科技論壇及講座等方式,持續與學術界分享科技新知與未來發展趨勢,並贊助相關學生研究競賽,為台灣未來產業人才的培育奠定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