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紛紛擾擾中江陳會終於落幕,但兩岸歷史新頁才正要開啟。社會上有掌聲也有疑慮和保留,這確是一件對台灣未來極為重要的大事,不能不謹慎為之,但如果樂觀正面地來看,雙方合作應可以為兩岸科技及產業帶來雙贏的新契機。7 ^, h* Z/ o7 O, u1 F
+ C9 j8 F2 |, H% n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華人已逐漸在全球科技界嶄露頭角。從楊振寧、李遠哲的諾貝爾獎,到楊致遠、張忠謀等高科技企業家,到趨勢、聯想等國際企業,以及筆記型電腦、面板等普及全球的科技產品,華人科技已產生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台、中、港市場之廣、成長速度之快,更展現出未來雄厚的潛力與機會。
* |6 m2 k1 Z# H' ]7 c
# r* A6 a2 c8 V5 U7 ?0 m2 p1 q兩岸科技及產業的互補性更是顯而易見。台灣在過去30年來,成功發展出具世界水準的半導體IC等一系列科技產業,中國大陸除了一向深厚的科學根基外,在開放後也大幅吸引外資及留學生,加速科技產業的發展。以台灣的產業技術搭配大陸的基礎科學;台灣的硬體搭配大陸的軟體;台灣擅長的運籌,也正好可在大陸廣大的市場上發揮,進而進軍世界,如果雙方能攜手合作,應該能共同開創出一個全新的華人科技新世紀。
# e% y3 S. x" T3 I) P! a j7 {1 d( W* v) U
不過,所謂「華人科技新世紀」,應該不只是大量製造生產的科技代工者,而是能引領世界風潮、造福全球社群的科技領先者。如何走出世界工廠的藩籬,從「追隨」邁向「領先」,才是未來華人科技新世紀的大挑戰。唯有提高眼光、拉大格局,全力投入能解決全球醫療、能源、貧窮、教育等重大問題的創新科技及應用,才能展現出華人科技的貢獻及影響力,也才能創造出更高價值、領先國際的科技產業。
$ {& v6 B( I0 A) Z1 y+ v* {) }8 R$ C4 _3 @; w. T! _
如何才能從追隨邁向領先呢?當然基礎科學研發和前瞻科技的積極投入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也需要跨出傳統科研的思維,將科技與人文相結合,才能提升創新高度,找出更符合社會需求,更能引領未來,更具有影響力的科研主題及產業化機會,也才能吸引全球傑出的科研人才。
/ D/ R5 Y9 j. S7 j7 F; X6 Z% _
- O/ i- d j, s: {$ q* \4 }此外,充分運用華人社會的特色及傳統,也是開創科技新格局的良方。例如中醫及中草藥的研發,就具有影響世界的潛力;結合中華文化藝術的影音動畫、適合高密度人口的潔能電動車、針對亞熱帶氣候的智慧居家建築、易於連結廣大幅員的無線網路,還有服務偏遠地區所需的高效率太陽能,以及能縮短貧富落差、使教育更為普及的平價資訊產品等,都是具有特色又充滿全球商機的領域。
( t2 b0 C5 o9 F# l# z4 q! _
$ D% W! y; ^4 a總之,半個世紀來,華人科技及產業已建立不錯的基礎,兩岸三地各有所長,也具高度互補性,若能攜手合作,提升高度,放大格局,結合華人特色與優勢,應可從追隨邁向領先,打造出一個能引領世界風潮、貢獻全球社群的華人科技新世紀。" q4 M( o& d- `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4595805.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