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在設計boost converter的補償電路,拜讀了「電力電子學綜論」一書,
書中提到類比控制方式大分為1.比例-積分-微分控制 2.相位領先及相位落後控制 兩方向,
1.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又可分為:
A. 比例-微分(PD)控制,特性如下
(a)系統之響應速度變快,可降低上昇時間、安定時間,而頻帶寬度和相位邊限也會增加。
(b)於電力電子之相關應用中,微分動作容易使切換頻率雜訊變大,故於切換式轉換器中較少使用。
B. 比例-積分(PI)控制,PI控制迄於工業界及電力電子相關系統上經常使用,特性如下
(a)系統之阻尼會增加並可降低系統之最大超越量。 <--不太懂這是什麼?
(b)系統之響應時間會變慢,會增加上昇時間即減少頻帶寬度,但會降低系統之穩態誤差。
(c)於電力電子之相關系統中可濾除高頻切換雜訊。
C.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PID控制器乃結合PD和PI之優點,會達到更佳的控制效果。
PD與PI的優缺點剛好互向相反,那使用PID控制的話,結果都是往優點方面嗎?感覺應該不會耶!
2.相位領先及相位落後控制,主要就是K因子控制器,即版上有人提到某本論文寫到的 type I、type II 和 type III 的架構,
此控制器方法其數學關係式較其他控制方法簡單,且電路容易實現,設計較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