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我帶著大學部學生,利用類蔗糖和硝酸鉀,讓他們體會火箭衝上天空的震撼。” 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成功的吸引了喜歡實做、有系統概念的學生。”火箭的技術很精密,每個細節都環環相扣,所以團隊之間的合作很重要,也要能夠彼此互相支援、溝通!每個學校的老師也都必須發揮他們的專長,讓學生們體會到火箭製造必須融合機械、電機控制、遙測通訊、複合材料、推進燃燒、空氣動力學等,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跨領域研究課題!”也因為這樣多元的學習內容,讓吳宗信的團隊在明、後年即將再度推出新一代的混合式火箭,利用先進模擬分析能力協助及優化混合式火箭系統,及次系統的設計,研發低成本、高度安全的兩節式混合式探空火箭系統。假若時程順利,將會在 2013 年的 5月到 6 月左右,開始試射。
9 s/ H" C% C- }+ M! J. P' |9 Z( f+ U0 Z; X
而在研發低成本的理念下,也必須要有優秀的業界廠商可以共同支援、協助。目前所有的火箭地面測試量測系統,用的幾乎都是美商國家儀器 (National Instruments, NI) 的產品,和吳宗信一同打造火箭的交大機械系陳宗麟老師提到,火箭系統的推力測試、溫度監控、壓力傳感器等測試,用的就是 NI 的 DAQ 產品,NI DAQ提供了準確的數據,同時 LabVIEW 軟體的易於上手,讓學生們在程式撰寫上,能快速的完成控制,使用 LabVIEW 配合 NI DAQ 的確讓整個團隊得以快速進行開發。接下來也將與成大何明字後嗣合作進一步使用 NI PXI 產品,運用在 HIL (Hardware-In-the-Loop) 當中,做一完整的地面模擬,讓火箭的升空測試可以有更穩固、更可信賴的分析結果提供。同時亦會使用 NI sbRIO ,成為火箭 Flying Computer 的一部分,同時模擬火箭的升空軌跡。NI 產品應用面的廣泛和功力,在火箭領域上便可一見高下。, [3 H- w4 N" ^% Q5 B
! K- p: u4 a, I+ w& w- T在完成低空實驗第一步後,吳宗信的團隊將持續戮力為下一次更高高度的火箭發射而努力。讓台灣的火箭在世界舞台上發光,也是吳宗信的夢想。除了希望藉由火箭發射得以將量測所得的科學資料進行太空通訊干擾研究的基礎資料之外,更希望藉此訓練及建立國內學術界,從事及重視太空相關技術及科學研究的整合能力,並進一步培養國內太空科學、太空工程系統相關設計、製造、測試人才。吳宗信老師對太空的熱情感染了他身邊的團隊夥伴,也感染了 NI,期待明年,NI 的產品能夠在吳宗信老師團隊的運用下,發揮出令人驚嘆的價值,並成功的協助之後的火箭升空發射測試。更期待 NI 所提供的產品,能和吳宗信共同為台灣的太空史寫下輝煌、讓人讚嘆的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