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849|回復: 1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求助] PLL cover range question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12-4 13: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I need to design a PLL which can cover 250M~1GHz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put reference clock.' y+ t& B8 I% w. h7 t
One method is use two VCO, one cover 250~600MHz,another cover 500~1GHz (overlap 100M).
; E7 M' H/ L6 f. e5 zAnother method is use one VCO.It can run at 500M~1GHz, then use a post divider at the 5 S  n- }/ @) J' A  q4 e
output.I can use a control bit to control this post divider.
. h& }! t: B; m" K) ]+ r6 H: C- X+ mIn my point ,the second one is better. But why somebody prefer to use method one?
6 v% M4 H7 }# S/ P. M+ j! IThis PLL is used in LVDS tx.. ?( Y8 k( z7 f2 Y8 k- _
Thanks in advanc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8-12-11 15:28:16 | 只看該作者
我個人覺得兩種方法皆可達到
/ p  a2 ?4 `' f5 r% Z若是我的話,我也會用第二種方式的架構+ ]$ N, c4 S' T3 H: y4 x  }2 V$ B
2 N3 i6 h8 Q& s% L- B
不過,用第一種方法有一個好處是在VCO工作在較低frequency時,會比較省電
! l. k) K: t& c6 Y; E% r' N  r! s而這是第二種架構所無法達到的$ Z; I  z! x$ _! d1 k& k# F
但缺點是一次需要兩個vco電路,很會佔面積
3#
發表於 2008-12-11 19:28:14 | 只看該作者
以前做频综也是用好几个vco的,似乎这样可以把每个vco的带宽做的小些
4#
發表於 2008-12-12 20:03:45 | 只看該作者
是喔?; R6 N: M* s: ]
可是我覺得第一個方法比較好耶...
, Y% v* e. u( H! e$ @; A% Y. {第二個直接用除法器去接輸出,pn會不會變差??( H9 h+ D! k) _( q, ?6 T
低頻震盪器功耗會很大嗎 我試過應該不會吧....% d3 Y( j2 S( I$ m; o7 n
如果要用除法器去兜 相當於再做一個vco的power  而且頻率也要做高....
+ z: y! x! G& t; P  v+ U
6 p7 ^7 l) z! r4 u4 \7 j8 |1 d" _% s& `小弟我才疏學淺覺得應該第一個  QQ
5#
發表於 2008-12-14 14:41:09 | 只看該作者
我也是覺得第一個比較好 .
2 c& k/ D5 o9 {" U+ P8 L3 S) N' vkv 大  PN 差
, g& e  A+ V$ ~4 e  _3 u第一個KV會小  PN好  只是要注意寄生問題
6#
發表於 2008-12-16 13:27:32 | 只看該作者
就以PLL本身的設計來說
( f/ G) ~" s4 J& {4 b最難設計和考量的是VCO電路,因為VCO電路是產生jitter最顯著的電路,同時也是整個PLL電路中最耗電和最靈敏的地方
: v! F" w0 R! P5 x( `故而,一般我自己在設計VCO電路時,會特別考量matching, VCO gain,和電流消耗等,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整個PLL的performance: d# E8 Y) E0 v1 e8 M
而在整個PLL電路設計中,尚需考量到damping factor這項參數+ i% N  G' ?2 i9 m( N& O1 w: r
所以,假如在一個應用電路中需要用到兩個VCO電路時,設計的考量,面積和電路複雜度以及兩個VCO所產生的問題會變得比較複雜7 A- W1 r2 q6 n& t2 R0 d) W$ d
所以,若我負責這個設計,那我寧可在數位部份用多一些電路也不太想在PLL電路上用到兩個VCO電路,因為那會讓PLL變得很難設計
7#
發表於 2008-12-18 09:35:03 | 只看該作者
damping factor怎么得到?+ N2 K' I. n/ E3 w1 q+ r
应该从环路传输函数中算的吧! n3 [) F+ k$ Q3 }
也就是说 要先把环路各个模块定了  比如lpf,再改的动得到一个阻尼系数! I. f7 L0 |) I/ @6 m: W
1 ^& d# [1 c3 f( I
我的问题是阻尼系数是不是都选0.707好呢? 会不会有些时候会改变最佳阻尼系数的选择呢?
8#
發表於 2008-12-18 22:27:46 | 只看該作者
在设计vco的时候 大家会让每一级的输出达到rail to rail么(好像很费电)?
9#
發表於 2008-12-19 09:47:23 | 只看該作者
dampling factor這個參數依據Razavi書中所寫是要大於0.707才算比較safe
8 W& J/ B) O3 _2 @* y故而,一般我們在設計PLL時都是以dampling factor要在所有工作電壓範圍,溫度變化,corner變化下都要能夠符合這個條件才算OK3 H8 J- _& S+ r& K; z8 w% j! S) {
所以在設計上,絕大部份都是先固定charge pump current,LPF的R-C值,後來再來決定VCO的gain,如果無法達到設計的要求,才會又回過頭來再重新訂定各個參數
7 ]+ v7 f# L1 T9 G4 w而順道一提,因為LPF的R-C值有一定的限制,故而一般都是建議改charge pump current與VCO gain這兩個參數
7 \; e. g+ _  f4 Q5 X" S7 x4 N; c% @2 O8 W) V* P! ?+ p+ g! ]
最後,VCO本身的ring oscillator並不會設計成rail-to-rail
5 p5 I5 U$ a  U8 }: U而是會在後面再接一個differential-to-singled-end電路把clock轉成rail-to-rail5 l8 S4 b) L5 N+ C3 A4 c0 B4 R
這個和VCO本身的設計有關  }) j: @* \  a. ^% A+ Z  j
所以,VCO電路本身是一個很靈敏且重要又很耗電的電路

評分

參與人數 1 +1 收起 理由
criffs + 1 你的認真回覆可能會幫助他人!

查看全部評分

10#
發表於 2008-12-19 22:16:23 | 只看該作者
finster大大 做过self biased 结构的pll么,与bandgap偏置结构的pll比哪个性能更好一些呢?
11#
發表於 2008-12-24 11:49:29 | 只看該作者
finster大大真的講的蠻好的, 看來真的是位PLL的高手, 不知有沒有大大對SSCG有較深的研究的??- y; d" d. {) c# W' M
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3Q~
12#
發表於 2008-12-31 00:43:26 | 只看該作者
就以自我偏壓和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來說,兩者我都有設計過,兩者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 T* _: a3 O, e- H+ S若這兩個電路運用到PLL上的話,如果你不在意area大小的話,那我會建議你用Bandgap refernece cirucit所產生出來的bias current or bias voltage,這是因為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是一種不隨溫度,工作電壓變化而變化的電路,所以它的bias current or bias voltage會比較好,但缺點是所需的area相對會比自我偏壓大上許多,而自我偏壓跟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相比較易受溫度影響而不受工作電壓影響,這點是它比不上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但在area上卻比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少上很多
2 X: ~7 M  V: x2 B* D1 E; v所以,若是業界,我就選自我偏壓電路5 Y& P' a) n; U

* w1 L) u" z: k' X2 V1 Z至於SSCG9 S% D, c! d1 r1 H8 p+ s6 Y! i
我略有研究,因為工作需要,所以有花點時間研讀這方面的paper0 Y7 J- `/ x& p5 s
這種電路在PLL的應用上並不多,變化上大部份只局限在post-divider或者charge pump and LPF這兩個地方5 `- b+ {0 w% |* J5 |2 a3 x! o" N
這類的paper在IEEE上大概不會超過十篇吧,若你有興趣,研讀個一兩篇大概就可以知道它的變化有限,較難有突破的地方
) Q& D1 B; \* D, ^9 w( K論壇上有幾帖在討論SSCG的,你可以尋找一下
13#
發表於 2009-3-5 03:4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的帖子

弱问一下大大( t0 S- d$ `4 L8 Y
SSCG是啥东东呢?
( K$ Z3 _" `! l$ n# L* f' @. J谢谢大大!
14#
 樓主| 發表於 2009-4-1 23:32:3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rankiejiang 於 2009-3-5 03:48 AM 發表
( b% J' m! o% E6 A& U; g$ A弱问一下大大9 b5 b! [$ v+ v/ b
SSCG是啥东东呢?1 q' g$ I( q; ~! H7 }+ T
谢谢大大!

) J5 z5 m9 U/ V- M7 W1 e. H: r* J5 j: U: T2 y, m- u
SSCG = spread spectrum clock generator9 {2 A, a+ q- \) q2 E
从时域上来讲就是在时钟中加入可控的周期性jitter,从频域上来讲就是降低时钟在基频处的幅度,使时钟的EMI减少。4 z3 s0 i& V! ^6 T1 {
实现SSC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digital方法,类似于fraction N,加一个DSM来调制Divide
, c0 E& W0 C8 _3 x5 S) Q2 S3 v4 B/ y还有analog的方法,调制vco的控制电压。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 y) Y, C" O# f" Z2 U! F. q一般digital方法能够实现到比较精确的spread spectrum,但是比较复杂9 R2 o2 D9 y4 t& J
analog方法一般都不能实现很精确,但比较简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27 03:26 AM , Processed in 0.1200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