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21130|回復: 1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求助] bandgap设计 仿真中的温度曲线问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9-26 12:5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家好!!我现在在做一个BANDGAP 电路,我使用的结构如附件,我现在仿真的温度曲线,温度在0-120,一半曲线是开口向下的,但是我仿真的电路是开口向上的,想问问高手,开口向下和向上对于电路有和区别??如何修改电路使开口向上变为开口向下!!是否和MODEL中的R,BJT 的温度系数有关??我使用的是UMC的低压5V工艺。
2 |/ h$ x6 n0 y  B. r, }5 Y' z) C# \. L1 w8 `# B

1 ^$ i6 v% W6 Y# p   请高手指教!!!( R: |5 e/ k9 g# M2 T4 T- h

. Z: ^8 V/ G/ s' G" H# G以下是 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 的相關討論:
% m) k# ]  n* Y. @; Bbandgap無法將壓差降低  
' T' s: p5 N' I7 D- @  s% vBand-gap BJT 如果 layout 不 match
: u1 N$ Y, V! Pbandgap電路的loop gain模擬
! E* l  C& z: k如何在CMOS process 中做好溫度感應器? 7 S& G1 s2 m0 l5 _& c
請問有關 bandgap 內 op的 spec ....
- [6 S. m! d% \* E7 m, k8 jbandgap的模擬問題 (單N,PMOS組成)
2 ~3 }4 _1 q& l/ ^4 ^BandgapDC扫描温度特性时,不能正常工作 " q& S/ j! M9 F/ z% B3 q6 }

: e3 q7 B: Y# z4 v$ p9 a

2 \8 |0 B2 ?" O, f$ q0 [2 Q6 J% f4 S: R7 p# \- u. \
[ 本帖最後由 sjhor 於 2009-3-17 06:00 PM 編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頂325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8-9-26 17:24:13 | 只看該作者
建議你試著改變電阻的特性, 再做一次仿真.% g% I$ i% ^5 y* E9 ~/ Q
如果你原來是 poly 電阻, 就改用 diffusion 電阻試試.2 V# g# h+ x: ^- ~& A5 Q' Q
( i3 @/ H0 H  u1 K1 Z
  因為不同電阻  有不同thermal coefficient.
% e+ `$ ~, i) x! w( }# a, \& ]* Y. [2 K/ ?% @( [
玩玩看吧!!
! ~/ z; e/ |! Q1 o$ j共勉
3#
 樓主| 發表於 2008-9-27 09:35:11 | 只看該作者
好的。谢谢!!我试试哦!!!!!!!!!!
4#
發表於 2008-9-30 00:57:01 | 只看該作者
我有大概看了一下你的電路
8 h$ e3 @: B3 u" K8 P感覺有幾個地方還蠻奇怪的' B: S# ^3 Y+ `" ~4 ^% e- B6 l3 `
1. 通常,若是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我們一般是不會使用HR poly電阻的,雖然它的1口電阻阻值比較大,但相對的,它在製程電阻變化比較大,這點你可以從SPICE Model中比對一下就可以知道,對於需要有精確溫度特性的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來說,這點是我們不樂意見到的情況,故而,一般我們最常使用的是P+ diffusion電阻,建議你要改採這種電阻會比較合適
6 \3 @! ]. g% R2. 你在電路中有使用Q1 ~ Q5的偏壓電路,M3 ~ M6是一個自我偏壓電路,在很多書籍中都有介紹這種架構,Q1 ~Q5的BJT並不是絕對需要存在,若省掉這些BJT電路依然可以動作,只是所產生出來的bias current會沒有對溫度的補償特性,若有這些BJT,那你要掃一下(單獨對M3 ~ M6 + Q1 ~ Q5)溫度的變化VS bias current的關係,若你不作這個動作,那有加和沒加這些BJT就失去了這個BJT本身特有的溫度補償特性,而且,你也不知道加了這些BJT對於溫度的補償究竟有沒有效果8 e# W* H. @; p9 N- T9 u5 S2 V
額外一提,基本上我個人是沒在加這些Q1 ~Q5的BJT的,因為真正要作到溫度補償特性只需有Q6 ~ Q15便足夠了
+ V/ k2 j. R5 Y! f& R2 j( O3. 個人不建議你將Y1的電壓由R11和R14分壓出來,嗯,更正確來說,你應該要從M30作current mirror,然後下面接R11和R14來分出Y1電壓,你目前這種接法,其R11和R14的阻值會影響Trim PAD上的電阻值和下方的電阻值以及M13的導通電阻(因為你是採電阻並聯方式),如此一來,溫度的補償會產生無法預期的變化,因為這三個並聯的path的電阻中最小的一個會成為支配這並聯後的電阻,而這樣子會讓溫度補償變得很難控制,故而,一般都是採current mirror的方式額外產生一條current path,然後再由R11和R14利用分壓定理分出所需要的電壓,或者直接從R16或者R15上拉出我們想要的電壓
) ]" }" w: _7 E" J" H* q/ ]2 B; C/ C+ @9 d) ^& g
最後,你的M7 ~ M11和MP782, MP780我看不出它的功用為何,照理說,提供給OP的bias voltage(current)由M3 ~ M6 + Q1 ~ Q5就可以了,所以我看不出M7 ~ M11的用途為何,也許你們有特殊的用途5 V# m* L) Y. f2 }, r8 J0 @3 o
2 A* m) y" S) e0 {1 m1 [) W+ R
另外,再補充一點,HR poly電阻並不適合作Trim PAD的功用(電阻),主因乃是HR poly的製程電阻值漂移量太大,相對的很難控制到很精準的單位(大小),若要作Trim的功用,建議採用poly或者P+ diffusion電阻會比較適合
5#
發表於 2008-9-30 16:04:55 | 只看該作者
再補充一點
; ^) D% f6 v9 Z' H& q模擬出來對溫度的變化的開口向上或者向下,取決於電阻的溫度係數,MOSFET的溫度係數和BJT的溫度係數三者的關係/ d" H. ^- R$ d* B: l* l8 g5 \
BJT的size我一般都是用10*10的size
( G2 p# d/ u4 V! A, Y$ h3 f+ u& p0 G電阻用P+ diffusion電阻
) Z3 I# s4 u5 E: [, s在微調對溫度的曲線模擬中,我都是先固定住MOSFET的size,然後調整電阻的比例值,然後再看曲線變化,除非電阻的變化比例己經無法調出開口向下的曲線,不然我是不太會去動MOSFET的size
2 u" U5 n5 a8 D9 b最後,如果很在意整個電流消耗,那就把電阻加大
6#
發表於 2008-10-1 14:13:44 | 只看該作者
用diffusion電阻不是比用poly電阻的製程變異大嗎.那只要做出自己想要的規格,曲線向上還是向下有很重要嗎.
7#
發表於 2008-10-2 07:55:52 | 只看該作者
在設計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上的電阻使用,除了溫度係數與製程對電阻的變異性考量外
. A; |* q& i6 N* Y另外一項就是area的考量6 N: m+ q0 j$ ~  W& C% h
以1口電阻要組成1K電阻來說,HR Poly電阻所需的面積最小,其次是P+ diffusion電阻,最佔面積的則是Poly電阻
% Q% s5 l$ x+ W1 R9 V一般來說,1口Poly電阻大概小於10歐姆以下,P+ diffusion電阻大概在1百多歐姆左右,而HR Poly電阻因為製程技術緣故,通常製程廠都是建議直接採用1K電阻作單位,依此大小作layout base,面積大概是P+ diffusion電阻的1/2左右$ Y' S# E: h8 S
故而,也正因如此,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中很少使用Poly電阻,絕大部份都建議採用P+ diffusion電阻,乃因用Poly電阻的話,所佔的面積是P+ diffusion面積的10倍大左右,而對產品考量為導向的工程師而言,當然不會選Poly電阻
8#
發表於 2008-10-2 10:12:57 | 只看該作者
關於bandgap使用電阻的問題,不只阻值,面積,溫度係數需要考量,若使用非poly電阻,更需要考量電壓對阻值的變化,: E$ W$ i  O) B2 s- M1 I' [# T' L) b
因junction電阻如P+,N+&NWELL電阻對電壓來講可是個可變電阻,且使用在low-power的bandgap電路,更需要注意
# A( @% M& l! jlayout可能造junction電阻漏電流的問題.
9#
發表於 2008-10-3 14:16:26 | 只看該作者
嗯~~小弟前陣子也在研究bandgap多謝大大的講解喔~~~謝謝你~~�
10#
 樓主| 發表於 2008-10-6 13:11:43 | 只看該作者
谢谢!!我回去试试看!!!!有问题再请教高手!!!!
11#
發表於 2008-10-23 13:58:39 | 只看該作者
Hi  finster:7 {# j5 b: B/ A# D3 r% z2 Z& S
1. HR poly電阻的变化是比较大,能否从工艺制程的角度来说明一下为什么HR poly電阻的阻值变化比较大?
/ E. G9 ~1 W. h/ N2. 依您所说:“P+ diffusion電阻大概在1百多歐姆左右,而HR Poly電阻因為製程技術緣故,通常製程廠都是建議直接採用1K電阻作單位,依此大小作layout base,面積大概是P+ diffusion電阻的1/2左右”。
; N& B# {! A4 X7 J8 ]4 i  I. f5 K为什么对于相同阻值的电阻,HR Poly電阻的面积是P+ diffusion電阻的1/2左右?难道是HRPoly電阻的pitch比P+ diffusion電阻大很多?3 c) a5 z! K7 D9 b$ N  H
在我的印象中,这两种电阻的pitch值不会差很多的
! G# e$ D5 @9 H+ L1 H
( F7 \# K7 ~, d- }. J1 z3. 在使用P+ diffusion电阻随电压的变化比HR poly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要大的多,如何考虑+ diffusion电阻由于不同的substrate电压带来的误差?
* X/ ]$ n( q" Q- |( L) b# b% p- _8 F* K, B/ ~& m7 X
另外,温度曲线开口向上还有另外一种原因:电路中OP的offset比较大。使得OP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的假设不再成立。
12#
發表於 2008-10-29 20:07: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的帖子

3。的说法不成立!还有更高的工艺采用非硅(矽)化的poly做的,方块值200∼300欧,HR poly 1K左右,P+ DIFFUSION 的做法在0。5秒以上才看的到!
13#
發表於 2008-10-29 20:09:13 | 只看該作者
问题1:注入浓度不好控制,所以不好做的很精准!。。。。。。
4 j( ^8 w: K' ?; I问题2,不太理解!
14#
發表於 2008-11-19 00:32:45 | 只看該作者
我遇到過bandgap溫度曲綫開口朝上的情形,在將電阻類型更換后,開口變成向下。  D% [7 b5 ~/ _0 u5 |1 r* [
也遇到過無論使用什麽類型的電阻,甚至理想電阻,開口都會朝上。9 \4 E! }7 V/ y+ P
所以溫度曲綫開口向上向下,最主要取決於BJT,然後是RES,最後是MOS。
# Z3 r+ S6 N; W個人愚見,歡迎討論。
15#
發表於 2008-11-19 19:3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的帖子

"所以溫度曲綫開口向上向下,最主要取決於BJT,然後是RES,最後是MOS。"其实取决于RES的model,BJT的model基本差不多的!
16#
發表於 2009-4-3 11:07:58 | 只看該作者
诸位做的bandgap都需要用res的温度特性来补偿BJT的么?
3 I# j& U0 T* z+ [6 O这种结构应该没有教科书上,用等比例的电阻消除电阻本身的温度特性的结构好。
17#
發表於 2009-4-3 13:42:3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從公式推導看,電阻的溫度系數是無關的,上下約掉了。我的經驗是,開口上下無所謂,用HR POLY開口向上,用P+ DIFF開口會向下。得出的基準電壓P+會高于HR POLY一點點,這都是電阻的溫度系數造成的。7 t8 W2 V8 L* I% l
foundry的手冊上,P+與HR POLY電阻的偏差都差不多,沒有說哪個小,哪個大的說法,所以從面積上講,用HR Poly電阻比較合算,只是由此產生的電流溫度系數會比較大,不適合做基準電流
18#
發表於 2009-4-3 23:29:57 | 只看該作者
关于开口的朝向问题,我也有simu过不同的结构,各种制程下,Vbe温度系数的绝对值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如果是在正温度系数�定的情况下,要得到零温度系数,自然需要在低温的情况下,vbg呈现正温度系数,开口就是向下的;如果是因为结构的原因或者电路本身没有调节好,而使得正温度系数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并且其斜率比负温度系数的斜率高,既上升快,这样的情况下要得到零温度系数,自然需要在低温的情况下,vbg呈现负温度系数,才能在需要的温度得到零温度系数,此时的开口就是朝上的。  [& F2 X& j; n
一般的教科书结构,得到�定的正温度系数,而且从理论上说,电阻的温度系数被完全抵消了,因此开口都是向下的。
; J0 s% {4 ?- Q. A楼主的结构由于比较复杂,其本身制造的正温度系数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且其斜率比负温度系数的斜率高,得到开口向上的温度曲线完全是很正常的。
19#
發表於 2009-4-18 12:1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的帖子

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 电路很难读懂,主要疑惑是流入op输入端的两路BJT电流是多少?+ r+ L. F+ p6 O( x
这路电流有左边的PTAT current提供,但到了右边分成3路, 分压电阻一路,M13一路,剩下的给BJT这边有多少?3 B' N3 f3 I0 B. g1 Z" v
这个拓扑你能推出VREF的理论值么?8 s' v6 G5 U0 o6 u4 u
关于BG Curve开口朝向问题, 一般来讲Vbg=Vt(lnN)*R2/R1+Vbe; 前项是正温度系数,后边是负温度系数,只要求出Vbg对温度的一阶导数就知道开口朝向了
20#
發表於 2023-3-28 21:59:54 | 只看該作者
什么要做这么复杂? 电路很难读懂,主要疑惑是流入op输入端的两路BJT电流是多少?( V% `5 T; ]8 P& |& A$ V
# X5 O+ p4 `6 Y) w这路电流有左边的PTAT current提供,但到了右边分成3路, 分压电阻一路,M13一路,剩下的给BJT这边有多少?9 {+ E9 ?( k! t8 [. ]. e
这个拓扑你能推出VREF的理论值么?  x* E  c5 Y  K0 E7 }; f! e4 R2 m  T8 K
关于BG Curve开口朝向问题, 一般来讲Vbg=Vt(lnN)*R2/R1+Vbe; 前项是正温度系数,后边是负温度系数,只要求出Vbg对温度的一阶导数就知道开口朝向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5-19 06:55 PM , Processed in 0.1265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