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處理器效能提高、影像辨識技術改善…等的軟硬體的發展日益精進,機器人逐漸以多種不同的形態,例如:機械手臂、倉儲搬運機器人、擬人化機器人…等,就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許多的工作現場,有效協助使用單位降低製造或營運成本,因而在全球各地逐漸形成工業4.0的風潮。
, z; x" u% s- Z0 Z# I& x筆者曾經在某篇報導中看到,汽車零組件大廠Magna執行總裁Donald Walker,在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接受路透專訪表示,由於海外生產國的勞工薪資飆漲、進口汽車電池等笨重零件的成本高昂,已經讓勞力密集的汽車製造業,為了因應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的未來市場潮流,決心在本國境內設立更高效能的自動化現代工廠,藉由智慧型機器人與物聯網的導入,提高生產效率、節省空間,更能讓人們不必再負擔吃重又危險的工作項目。
& @' A+ \! K5 V' I5 P- v
4 P- F f( d2 w, C- M, C8 |而本期電子報中[全球首款強調人機協作的雙臂工業機器人YuMi]的文章,更是清楚點出了機器人應用領域已走出傳統僅在產線進行簡單動作的機器手臂,結合人工智慧的運作模式,朝向更加精細、智慧、複雜,如醫療、照護、電子裝配等應用,甚至與人進行近距離的協作情境,機器人成為職場上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是可以預見的未來,知名的波士頓顧問集團就曾經估計,2025年採用工業機器人的國家(如中國、韓國、越南、德國...等),製造業的總勞動成本將降低18~33%,也因此引發下一代的年輕人要面臨機器人搶頭路的質疑與討論。
! l/ f* V8 @- [: }/ ~2 r9 A. v8 U0 I6 S* J" |% ^
事實上,筆者認為並不需要如此悲觀,機器人即便能夠從邏輯判斷、思維決策、人機互動,再到具體的行為,進化為多種技術整合的複雜綜合體,也只能從事執行任務的工作,而非人類所能執行的創新與創造工作,所以我們應該把機器人視為貼心、聰明的助手或工具,才能享有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安全、快速...等優點,進而提升整體更優質的生活品質。
5 b0 c9 I' P% \0 k D
' e$ d/ p) L0 S: J' q0 ^; [
6 K/ o1 O: J5 y6 _6 h
7 d6 R) u1 u8 U7 h9 s8 q$ B: v" w0 m
0 I; ]# |5 F" O3 a) x. @/ l5 n Z1 b* ^/ J8 C5 B$ v# I
/ ?7 m# s, }2 |* n! a; v% i H- E/ t. Q
+ C) I# Z; q. A* M! X8 C3 ~0 I; d9 S6 U( u% O5 N: D
7 p6 M' `. Y% X0 }& F, F F1 U2 ^/ D* T.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