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從台灣最先進的科技產業,轉型到最傳統的農業,而且是與慣行農法完全不同的有機農業,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巴錦楙一方面到屏科大學習有機農業課程的理論,並以自家農地實證紀錄,更不斷瀏覽國內外書籍刊期、蒐尋網路資訊以汲取有機農業的知識來反覆驗證,選擇以通過MOA自然農法和土地共生價值的有機驗證為目標,同時將過去在職場上的經驗和訓練,運用在農場經營上。巴錦楙表示「技術是台灣農業的強項,但因受限於土地狹小,很難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必須透過有效的經營管理來提高效益」、「經營農場和經營公司一樣,要有績效管理的觀念,注重成本核算、產銷調節,並訂定年度成長目標,做有計劃的生產」。別人稱他們為科技農民,他們則稱自己是知識農民,必須藉由不斷的學習,以知識來創造經濟效益。; |! e9 J9 }5 y5 b$ ^
$ p# \( m& t4 c+ Q, m! J
綠冠有機農場位於高雄市大樹區,沿著山坡地種植的有機鳳梨,地勢上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及適合鳳梨生產的黃沙壤土,環境條件也有利於從事有機農作,大部分已通過MOA自然農法有機驗證。但綠冠最大的挑戰是「良率」問題,平均只有12%,亦即每生產100顆鳳梨,只有12顆可以「現貨賣出」,鳳梨生長期又長達18個月,種植成本過高。因此,綠冠訂下多加工、少鮮果的策略,鮮果與加工的比例是二比八,並嚴守有機概念與供應鏈管理,與業者合作研發各項有機食品,包括鳳梨酵素、碎片、軟糖及果醬等產品,均通過慈心有機驗證,巴錦楙提出「有機,不是友善土地的唯一,消費,決定自然生態的未來」的理念,在網路、國內超市,有機連鎖店銷售,積極推廣有機食品。他雇用社區裏的媽媽們採收鳳梨,增加就業機會,開發加工食品增加社區產業發展,活絡農村的經濟活動,這也是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吸引人力回流農村的利基。: I! T Z5 D; @7 R
2 o9 r" I1 E/ x" S( K1 i( d巴錦楙以有機農法逐步調理土地,想讓整片坡地成為有機耕作地,讓自己生長的農村成為有機農村;為了擴大有機農業的經營規模,向大樹區農會申請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性貸款,用以承租大面積土地及購置設備,並透過農信保基金保證,順利取得資金,有計劃的朝目標前進。
6 d: I4 h" z6 x2 U& P8 q( ~, J1 O+ @" F" M4 k
基金網址:www.acgf.org.tw . `& a( a2 Y0 w! g4 P2 I! _, [0 \
& y5 L) M% u6 A: x' F& A
訊息來源: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