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602|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研發] 未來5年人類生活將有重大改變?IBM預測5大科技創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2-28 09:4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12/25 16:09 記者郭羿婕╱台北報導
6 }3 x6 i  H* x7 y' i& s$ Shttp://www.ettoday.com/2007/12/25/339-2206859.htm$ x5 W+ ~2 _5 k/ Y/ m
% x0 d: g. b5 e+ n: `  }- Q
未來5年,你的工作、生活與休閒娛樂模式會有哪些改變?IBM預測未來5年的5大創新,包括「節能更容易,價格更低廉」、「全新的駕車經驗」、「吃什麼就像什麼,所以你得了解自己吃了些什麼」、「手機不再只是手機」、「醫生將擁有超強感知能力,提供更精準的診斷與醫療」等,全是因為科技創新而影響人類生活。, o6 F; m3 G% X& p7 X

2 R1 _9 X3 A$ f' ]* V% D: b吃什麼就像什麼,所以你得了解自己吃了些什麼
( b/ E5 F! A8 `# x! G# F6 l1 e% f/ k; t
你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嗎?IBM指出,隨著軟體與RFID技術(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發展,消費者將可藉RFID電子標籤來掌握食物來源及成分,例如原料生長環境的氣候和地質、曾暴露於何種農藥或汙染源之下、製造該食品所耗費的能源、裝運容器的溫度及空調品質等,都逃不過你的眼睛。
0 G0 |8 J8 j' [9 Z8 b; r9 p7 S* b  Q! d+ Q6 L  O
換句話說,在消費者大啖美食之前,先進的感應器與追蹤系統會告訴你有關該食物的所有訊息。像台東關山晶鑽豬近日就植入RFID晶片,首創電腦化管理,從出生、飼養、宰殺、包裝都有精確的紀錄,等於每頭豬皆有身分證,讓消費者清楚了解所買豬肉的生長過程。 - y- z, M% `2 F: d+ X

' S" G) v8 Z0 q/ q手機不再只是手機 : s1 b+ D8 X, c2 Z/ v+ d' ], b3 C- b

0 g2 A( |- P- \' e' B" ]3 L" i「手機將成為消費者購物、旅遊、與銀行往來時,最重要的伙伴。」手機功能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影音、照相功能,IBM預測,未來民眾可用手機拍下他人身上的衣服,透過手機上網搜尋服飾品牌,並找出最近的門市;此外,手機也能看到模擬自己穿著該服裝的3D虛擬人物,可把圖像傳給朋友,讓他們給你意見。
; E2 t! ~2 C1 {% \  V% @& q+ P, r) o7 a
IBM表示,手機更可變身導遊,無論使用者到哪個城市,只要一開手機,它就會自動根據用戶喜好,給你各項有關當地的休閒娛樂、節日慶典或餐飲資訊,還會一併提供預約和購票服務,就像私人代辦員一樣! 5 l0 i3 Z: h6 y' ]6 g  a! Z
! h/ E( X, J- s( Y! L' v9 R. x
醫生將擁有超強感知能力,提供更精準的診斷與醫療 5 ^( i" w7 S/ _, W5 J* w2 A
1 I! \) m7 T: Q3 y" l
未來5年內,醫生將以全新的方式看診、分析病歷。IBM預測,在科技輔助下,醫生可用超靈敏的聽覺、如X光的透視眼,找出患者心跳中的微小雜音、檢視醫學影像,患者還能躍上螢幕變成3D虛擬人物,醫生只要用滑鼠點擊虛擬人物的身體,即可搜尋某部位的相關病史,不用再翻厚厚一疊的紙本病歷。 0 U- x. H. P' W4 H
4 I& Q" q! n$ {+ y
同時,電腦也會自動把這些影音資料跟其他病歷進行比對,找出類似病徵和體質的病例,幫助醫生更精確診斷。 ( q, ^2 l; I$ \6 R$ w* d& Y
  c: J2 p. K) b* e2 m
節能更容易,價格更低廉
0 h$ e' u1 O' M. A/ a& l- i  [+ M' n4 q) V& ^+ y
「碳排放量」要怎麼計算?這些你都不用煩惱!IBM表示,在一系列智慧能源(smart energy)科技協助下,管理個人的碳排放量將更容易。
4 z+ }* G0 U5 f3 U) v8 A9 E' ?+ o2 ~- j/ ^7 z0 y
舉例來說,透過手機或網路即可操控洗碗機、冷氣機、燈具等電器開關,智慧能源科技還會提醒使用者關閉電器用品、針對用電狀況提出報告,就像手機記錄每天通話時間一樣,讓民眾控制用電量及電費支出。
! Y9 a1 C8 l! q& L) L+ Q
( q9 R3 Q) t. v( j; [1 ]- m全新的駕車經驗
# i% q$ z2 L: r- B7 S( N* t: }+ e) s) ~! @/ `
開車,還能有什麼新經驗?交通阻塞問題超煩人,IBM大膽預言,隨著科技發達,接下來5年間,交通不但會變得更順暢,因行車而造成的環境汙染、意外事故也會降低,甚至幫助用路人避開壅塞路段! * ]+ l5 J" J) ~7 S/ J3 P

! ?: E2 G# e4 QIBM舉例,未來將有「智慧型交通系統」即時調整道路燈號,把車流導入其他路線,還有「駕駛輔助技術」可與其他車輛及沿路架設的感應器互通,當遇到緊急路況時,車輛就能像出現反射動作般,在危險發生前預先回應;另外,若前方塞車,車輛也會自動告知駕駛人,建議改行替代道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4#
發表於 2011-7-29 08:09:06 | 只看該作者

IBM 宣佈成立致力於技術服務的新的創新實驗室

紐約州阿蒙克市, 2011年7月28日 -- IBM 今天宣佈成立一個新的全球實驗室——服務創新實驗室 (SIL)。該實驗室最初將由全公司精選出的約200名技術專家組成。該實驗室將在 IBM 的技術服務產品和其全球服務交付能力方面加快即時分析和軟體自動化的拓展。 0 o8 s! g) n" C, _

# B9 K. g2 |8 t9 q+ L0 qSIL 把全公司的服務、研究、軟體發展人員和技術專家集中在一起以首先專注于創造用於雲計算、分析和移動性的服務軟體應用,從而顯著擴展了 IBM 有將近10年歷史的服務研究專案。IBM 每年投資超過60億美元用於研究和開發,在全世界雇傭大約3000名研究人員,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專注于服務和分析。 & G+ Y  i+ ~2 x
/ v8 `: u; u* K. ?2 @) l
將加入 SIL 的 IBM 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及其他技術專家都擁有各種證書,包括在電腦科學、軟體、安全與合規性、系統管理、數學及業務優化、資料採擷、存儲、電腦系統、使用者交互、認知科學等方面擁有開發和客戶經驗。這些精英研發人員的中心任務就是把受雇于客戶時創造的知識財富轉化成軟體,從而讓全球數以千計的客戶服務能夠更簡單、更快速地複製某種解決方案。 : ^- e) z% |' d9 C5 R% c; X
, }9 v3 }5 m4 C. j  u
IBM 服務創新實驗室副總裁兼負責人馬哈茂德-納什尼 (Mahmoud Naghshineh) 說:「服務創新實驗室正在創造利用服務科學、分析和雲計算方面新成果的研究環境,從而為我們在全球各地的客戶帶來創新。我們努力專注於從人、實踐、資訊和技術的角度來理解服務組織的問題,從而為他們提供產生營收、節省成本、促進創新的新機會。」 ! B% [; r4 c1 [( E, Z( R

+ h1 p4 |' {( ?) uSIL 將在 IBM Research(IBM 研究院)的全球實驗室內部運行,這些實驗室分佈 於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中國、以色列、印度、日本、瑞士和巴西。SIL 專案初期將專注於雲計算、高級分析、服務交付自動化、企業移動化及智慧的地球。 ( I( r; N" Q! f7 g9 \2 F% t4 X/ t

- T5 x: r. j% \4 d! i4 \消息來源 IBM
3#
發表於 2008-9-23 07:03:42 | 只看該作者

「Made by Taiwan」 IBM台灣系統與科技研發中心帶動產業升級

, ?" ~* t6 s3 K* j+ G
鴻海精密副總經理吳惠鋒(左起)、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模組化伺服器全球副總裁Jan Janick、經濟部技術處長杜紫軍、IBM大中華區System x研發總監Mark Wiltse,在發表會現場合影。台灣IBM╱提供 8 U8 U$ l# K' x& c$ {3 t! j7 M

3 N4 c: M3 j' x; Q& \& u2 e/ g7 ?& C【台北訊】IBM日前舉辦「IBM台灣系統與科技研發中心(Taiwan System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TSTL)」成果發表會。5 c- n/ b; H' b9 |. \4 R1 y9 q7 u

8 e) }% u$ r1 u/ E, v9 D7 M$ Y* GIBM台灣系統與科技研發中心,成立於2006年底,至今已研發成功逾30款System x、刀鋒伺服器 (BladeCenter)、POWER伺服器與零售店系統(Retail Store Solution, RSS)等創新產品,研發成績優異,成為IBM的系統與科技研發重鎮。(
2#
發表於 2008-1-8 14:10:12 | 只看該作者

IBM宣佈研製出硅晶片尺寸級的電光調變器

發佈時間:2008.01.08 04:57     來源:eNet矽谷動力    作者:Dieter編譯
/ \8 y' c% p+ i) A: _' Shttp://big5.ccidnet.com:89/gate/ ... 0107/1334081_1.html  C/ Z" F$ B; p6 n! A. Q: e1 |

! H0 m; H0 P' L4 }1 V! s  前言:以往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約1公分大小,而IBM實驗室透過「奈米光學波導結構」將其縮至100微米大小,大幅縮小後的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將可放入硅晶片內,成為硅晶片內的高速傳輸通道。 ) L* j4 ~7 k6 j0 f1 o; J2 j
" k/ |' R% u' R1 d% v& q; K
  IBM正式宣佈,其位在紐約的華生實驗室,已成功研發出如硅晶片般微小的電光調變器(Electro-Optical Modulator),該調變器大小僅100微米,傳輸率卻達10Gbps,傳輸效能一點都不遜於今日一般以單獨、離散方式產制的電光調變器。
; [7 O4 A: ]: }. E% n
8 x8 t. n9 R) f. W4 c3 v* [" C. C  事實上有多種方式,可研製電光調變器,例如用環形共振方式也可以做出電光調變器,不過環形共振法不容易製造,所以IBM用的是Mach-Zehnder法,Mach-Zehnder法運用干涉計方式來實現電光調變器。
' b$ u. h" l  T0 r, G: G, X8 D
2 h/ X/ f$ S1 P+ U, e9 s  一般而言用Mach-Zehnder法製成的電光調變器其尺寸約1公分左右,而此次IBM研發成功的Mach-Zehnder調變器卻只有100微米,比過去小上1,000倍。但是與環形電光調變器相比,IBM新研發成功的Mach-Zehnder仍比其大5倍,IBM期望下一步能做出與環形電光調變器大小相倣的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
& x3 X8 Z% Q: W( u# H# S; _/ B; q5 ?/ T: _5 I9 Y0 f
  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在尺寸上不如環形電光調變器,但卻比環形容易生產製造,除此之外Mach-Zehnder型也有其他優點勝過環形,例如較不受溫度環境所影響,以及尺寸改變時也較少受影響,這些特性有助於日後設計出更微縮型的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同時也更適合運用於硅晶片內,因為硅晶片運作時溫度容易波動、變化。
5 Z0 }9 i* S, M0 d) Y- i" }& _; ~8 t, j9 J- T  A
  IBM除了將調變器尺寸縮小1,000倍外,也期望減少調變器的功耗用電,現階段研發成的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約要耗數毫安培的電能,下一步希望能做到僅耗用數微安培的電力。
2 o6 k6 \& I2 `( y* [. Y9 ^1 H, |( f7 U" K) n1 s2 x; F
  要將Mach-Zehnder電光調變器從1公分縮小至100微米,主要難度在於:難以有效控制入射(光)載波的折射率,關於此IBM是採行了極微縮的奈米光學波導結構(nanophotonic waveguide structure)來解決,以改善控制的有效性,進而使調變器縮小至100微米。
4 N& s3 t* k' M# p
1 ]8 H- L! b- A' Q4 T$ |/ O  成功研發出微米尺寸等級的電光調變器之後,IBM期望將此種調變器運用於硅晶片內,用調變器的光傳輸來取代現有硅晶片內的線路傳輸,用光線傳輸取代電線傳輸,用無線傳輸取代有線傳輸,如此傳輸率將比過往快100倍,同時功耗用電能可精省10倍。另外,IBM也嘗試各種新結構作法,以便讓電光調變器、光傳輸網路等更容易與標準CMOS工藝的硅晶片整合為一,以及讓晶片設計者更容易進行整合設計。 ) E. h$ v, Z) A
& ]% }8 m& B; z2 x
  IBM方面表示,現在晶片內的執行運算效能不斷提升,但晶片內各電路間的通訊傳輸效能卻沒有相對應的高速提升,而光傳輸作法可以解決傳輸效能不足的問題。IBM認為未來一個硅晶片將會放入數百個電光調變器、光傳輸交換器,之後形成光學傳輸式的晶片內路由網路。
' l7 `& @$ s# H# v, S( }
2 k' Y, v9 ^1 P* F* x% g& t* S  IBM甚至大膽地預估,運用此種晶片內的光傳輸技術,日後可以將超級電腦(Supercomputing)所用的數千顆處理器微縮到單一顆晶片內,同時使佔地極廣的超級電腦縮小到只有一部筆記本電腦的大小,並將此稱為「Supercomputer-on-a-chip」,功耗方面更是從數百戶家庭的用電縮小至一個燈泡的用電。 4 w7 s9 `4 _7 Z, a
) R7 J3 ]8 Y$ n
  最後,此項研究成果也發表于第15期的Optics Express(光學技術領域的專業技術刊物)上,同時這項研究也有部分支援來自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機構(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中的防禦科學辦公室計畫(Defense Sciences Office program):「Slowing, Storing and Processing Light」。
7 k5 e9 R" X& z5 Y% @
$ U. x; D; @9 f( a# q  傳輸介質的物理極限
, N9 q8 G3 r4 u' U
; ~! G9 o! Q6 f/ o  不單是IBM積極發展晶片內的光學傳輸技術,Intel同樣也有此項發展,不過IBM與Intel對此方面的發展都相當低調,過去Intel只在2006年6月左右發佈有關晶片內光通訊的技術發展,當時Intel營運獲利不理想,同時將XScale相關部門賣給Marvell,為了提振士氣,所以才稍微透露這方面的發展。 - Y* i$ V6 I7 u2 ~

6 U2 b4 k4 o5 a( j3 U7 d  事實上不僅晶片內有銅線傳輸頻頸的問題,晶片外的傳輸線路一樣有類似問題,SATA介面依據最初的設計有1X、2X、4X等技術演進歷程,但此一設計公佈後,關於此Intel即有工程師曾表示:從2X(3Gbps)邁向4X(6Gbps),用銅線傳輸恐怕難以達成,可能要改採光纖線路才能實現。 . Z0 x* o/ n& w2 N1 S
( E! t9 i: r; g, z+ f
  如果晶片內的光傳輸技術確實成熟可行,再加上IBM于2007年5月發表的Airgap技術,則銅線與銅線間的氣隙絕緣空間或許也能用來傳遞光信號,如此晶片內的每單位面積內的資料傳輸率將大幅提升。不過晶片內的電光調變器尚在發展階段,初期會先在晶片內少量布建運用,尚未嚴峻到非挪借氣隙絕緣位置來進行光信號傳輸。
9 a- {7 M. c" j4 k+ e: K# x2 N, L% n2 V( E1 J' G0 D) c' g
責任編輯:楊宇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5-2-24 05:11 AM , Processed in 0.1750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