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醫材高峰論壇」的「跨域整合、掌握智慧醫療新商機」媒體座談會中午登場,邀請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資深商務顧問的曾馨慧、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資深副總經理蔡秀娟、康定公司董事長郭義松等人與媒體座談。
! b1 e/ F) q8 h4 K' O# Q% M6 }/ r8 m3 ^2 Y z4 u% j3 G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指出,醫電高峰論壇是台灣生醫產業非常重要的論壇,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透過長期深耕生醫,協助我國重點產業,包括探討ICT在生醫應用以及優勢、還有高階醫材的發展,協助台灣生醫產業,在2020年達到2000億元產值的目標。本次論壇主題為迎接高齡化社會所面臨銀色產業的需求,探討台灣未來醫電相關產業努力方向,並配合政府5+2政策協助國內產業推動生醫產。
, p/ d' F% ]# W4 W6 y* G$ @8 @4 N' k: t% Q8 g$ J, f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全球藥品產業在2017年已有10582億美元的產值,每年約有6~7%成長,未來幾年的成長來源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數位科技對於生醫產業很重要,可歸納出5P趨勢:預測(Predictive)、預防(Preventive)、精準醫療(Precision)、個人化(Personalize)、廣泛性(Pervasive)。台灣面對這五趨勢,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包括在ICT硬體及AI所帶來軟體加硬體的加乘效應,均有待持續關注。尤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人工智慧在全球市場產值約300億左右,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可能會大到40~50%左右,產值將會是目前的8倍,產業應結合長期在醫療領域累積的專業知識,與5P趨勢結合,跨領域、跨部會、跨技術及產業領域,大家一同創造更大的產業競爭力。
$ _- T" y% l0 ]# w/ Q, ?1 }6 Y2 l! z
針對中美貿易戰是否對台灣的醫材產業有影響?蘇孟宗表示,中美貿易大戰就像兩隻大象在打架,週邊的小國、包括台灣在內,都須持續關切。在第一波約500億元的關稅中,醫材從中國輸出到美國佔約50億美金,其中有很多是外商在中國生產。中國醫材在過去一年,約有35%的產品來自美國,項目包括植入材料、牙科材料、以及主要電子設備等,以生產製造的角度來看,台灣廠商其實很靈活,在這一波貿易戰中,已經有一些台商開始進行異地生產台美及互相合作,後續將可持續去關注。2 a- ~6 _6 i4 B) w2 ~$ N& n
3 Z; W1 [, a0 [* G9 f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資深商務顧問的曾馨慧則分享,以過去協助廠商進入美國高階市場的經驗,發現台灣廠商大都是點對點的接觸美國市場,過程非常辛苦,好不容易接上線,卻因為技術面的創新程度及包裝不足,易功虧一簣。期待台灣產業要有「打群架」的策略、要有社群(community)的概念。, M6 P _3 r" A- s7 T) r
1 }# i8 a8 @+ f2 U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資深副總經理蔡秀娟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崛起,從2013年到今年,單以Healthcare領域的創投就達五百多家。從創投角度看,在人工智慧技術下如何結合生醫領域,有幾個層面很重要,包括:如何協助現有醫療系統做更好診斷治療,提升功效;另外要有差異性。在AI趨勢下,到處都是商機,從軟體、硬體、保險、應用等都是台灣的機會。蔡秀娟呼應蘇孟宗所長的看法,建議台廠可在5P(預測、預防、精準醫療、個人化、廣泛性)之外,再加上平台(Platform)以及夥伴關係(Partnership),作為未來發展生醫產業的策略方向。對於中美貿易大戰的看法,蔡秀娟則觀察到,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目前已經有轉單效應,未來可朝向台灣結合使用、美國去做新產品的開發設計,將會是雙贏。
3 d, V( P, c4 {5 E$ h1 \+ M1 R( q! P3 ^ B1 y7 P
康定公司董事長郭義松則以自身事業轉型為例,指出台灣ICT產業雖然在全世界非常重要,但因產業變化很快,以及硬體獲利有限,IT產業跟醫療產業,確實有存在非常大的落差,有鑑於此,康定在1992年即展開轉型,以平台結合量測技術,朝向醫療光電服務領域發展。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分散市場絕對是好的,但都要根據每個市場的需求與生態鏈、找到著力點,並針對整個市場規劃及布局進行差異化行銷,價格絕非唯一的考量,才能跳脫me too的思維,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對於中美貿易大戰的看法,郭義松則認為短期內是利多,目前已有轉單效應,但長期是否有利,沒有絕對值。5 b8 ~5 R0 m. F2 l3 U r; s
" T- Z) x l* k6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