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裝備系統可分為發射與接收,而周邊其他干擾源對接受(受害源)的干擾分析工作,可分系統間(Inter System)與系統內(Intra System)兩大部份。
一般先執行干擾源對對受害源的信號強度與頻率耦合的系統間干擾分析,再計入受害源系統內耐受性信雜比,可分析出干擾源對受害源的全系統(Inter + Intra) system是否存在干擾問題。
本課程是先以理論分析,再以實務範例說明電子裝備系統間與系統內干擾分析方法與防制措施,並深入例舉證明頻道內(Co-channel),鄰近頻道(adjacent channel),頻道外(out of channel)三種典型干擾模式,使學者能進一步瞭解在系統內所存在的干擾問題,由此有利於防制工作對策選項,以利電磁干擾與調和工作執行事半功倍之效。
增列手機數位通訊中類比數位壓縮,伸展錯率,頻寬,信雜比相互交變關係實務工程應用說明。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工研院產業學院
開課日期:2016年3月24~25日(星期四~五) 9:00~17:00,共14小時。(課後需進行隨堂測驗)
開課地點:工研院產業學院台北學習中心
授課講師:董光天
美國西北大學電子工程碩士,曾任中山科學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擔任電磁干擾防制與衛星通訊工作領域及電波量測實驗室負責人多年,著有全華書局出版:「電磁干擾防制與量測」一書,並常投稿林口電檢中心季刊電子類專文。現任中科院顧問95.9~迄今及工研院八項電子專業課程講師
課程大綱:
1.理論分析
1.1全系統干擾定義
1.1.1 系統間
1.1.2 系統內
1.1.3 全系統 (1.1.1 + 1.1.2)
1.2 系統間干擾分析
1.2.1干擾源對受害源
1.2.1.1 信號強度,類比信號,數位信號
1.2.1.2 頻率耦合中心頻率/頻寬,干擾源諧波對受害源主波,受害源主波對干擾源主波。
1.2.2 受害源對干擾源受害源射頻端靈敏度
1.2.3 系統間干擾律定比較1.2.1 與1.2.2訂定EMI , EMI / EMC , EMC 規格需求範圍
1.3 系統內干擾分析
1.3.1 干擾源對受害源
1.2.1 + 受害源 S/N
1.3.2 受害源對干擾源
1.2.2 + 受害源 S/N
1.4 全系統 (系統間 + 系統內)干擾分析整合1.2與1.3訂定EMI,EMI / EMC,EMC規格需求範圍
1.5 系統間/系統內EMI/EMC分析工作流程圖
2.範例說明-微波通訊站干擾分析
2.1 干擾靜態對接收靜態
2.2 干擾動態對接收動態
2.3 干擾動態對接收靜態
2.4 干擾靜態對接收動態
3.系統內頻道干擾
3.1 頻道內 (Co-channel)
3.2 鄰近頻道 (adjacent channel)
3.3 頻道外 (out of band)
4.防制方法
4.1 調整物性參數為主,電性參數為輔
4.2 調整電性參數為主,物性參數為輔
5.手機數位通訊錯率
5.1 類比、數位信號交變與壓縮伸展
5.2 錯率與信號量代位階,信雜比互動關係
結訓與認證:課程出席率達八成以上且測驗結果70分以上者,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發給培訓證書。
課程費用:
1.原價12,000元/人,政府補助50%,學員自行負擔6,000元/人。
2.若學員身份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低收入戶或中堅企業廠商之特定對象者,政府補助70%,學員自行負擔3,600元/人。
※特殊身分學員需繳交資料:
(1)身心障礙者:檢附殘障手冊影本一份
(2)原住民:檢附戶籍謄本影本一份
(3)生活扶助戶(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者:縣市政府或鄉鎮(區)公所開立之低收入戶身分證明文件或低收入戶卡影本一份,但該證明文件未載明身分證號碼及住址者,應檢附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或戶口名簿影本一份。
(4)中堅企業:檢附員工在職證明。
課程詳情:https://college.itri.org.tw/SeminarView.aspx?no=23160185&msgno=3146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