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於 2013-4-18 13:35:24
|
只看該作者
無所不在的移動性+ l$ _7 ^, O4 U
這沒有什麼值得意外的,因為智慧型手機本身就是無所不在的。預計今年年底,世界上會有14億台智慧型手機活躍著,和2.68台億台平板電腦。先進的硬體和簡易的軟體將這些身邊設備,變成萬能的個人工具或商業利器。這些工具包括通訊、相機、GPS、視訊錄製、社交網路、健康監測以及其它應用。/ @: j% f/ R& ^$ X
( D2 ^9 G, n/ ~- { {8 Q
而且在與無線網路連接時,智慧型手機會變得異常強大。這種聯通的結果導致用戶將難以計數的內容,以難以置信的速度發送到雲端上。這些內容可以是用戶通過「感應器」設備製造或獲取的任何資訊。這些「感應器」包括音頻感應器(麥克風)、視覺感應器(相機)、GPS、回轉儀、加速器、指南針、氣壓計、距離感應器和環境光感應器——這個列表可能不會到此為止。這些感應器增強了用戶的體驗並創造了更多的資料。基於軟體和硬體的性能提升,毫無疑問感應器對於資訊的採集,會變得更豐富且能創造出更多的資料。舉例而言,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可能還會包含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感應器——所有的這些要素都會提升效率,佔據更多的內容,並在互聯網間傳播。) r- l* ^9 ]1 p# K3 z, p$ q( T
( ~( D$ A& b$ b# M7 Y1 d2 l" r
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和巨量資料! Y: x1 I# u, H- i) v+ f. _
由於用戶的智慧型手機持續保持社交聯繫,需要經常性地把內容上傳到雲端,組織系統就要著手用「群眾外包」來收集並儲存巨量資料。群眾外包是將傳統找僱員或承包人承包業務的方式,轉交給公眾來完成,有時候這個過程是被動的。舉個例子,人們使用配置GPS功能的設備運行Google地圖,就已經悄悄地做了貢獻。只要他們將地理位置資訊,位置和速度資料發送給Google,Google就會把這些無用的資訊變成有用的。其他的例子包括用視訊檢測空氣污染;在公共公園裡定位有害的植物;監控流行病等等。
5 R' P4 ]) z! E- K
4 X, @" A9 @" ^* a2 _! g機器到機器(M2M)的交流和物聯網 (物物相連的互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c% M% S1 |5 f, D. n, Q5 g1 p3 L
無處不在的智慧型手機、群眾外包資料和移動互聯網,會促使世界各地的城市向「智慧型城市」轉變。這些機器到機器的技術,可以與大多數的東西連接,比如交通信號燈,智慧型手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公共交通工具相連接。這個想法基於對感應器資料進行分析,所有連接的信號源能更好地相互協調,讓城市更有效率。比如在生活和能源利用方面,例如停車場的感應器能幫助司機更方便地找到停車位,減少不必要的行駛和逗留。除此之外,一些城市已經開發了在汽車行駛期間,能夠自動檢測坑窪的應用程式,並能夠發送準確的坑窪地理資訊,給相關的政府部門。這種方式不僅效率很高,節省了額外的調查工作,還發給主機其他附帶的資料(時間、交通流量、影響司機的數量等資訊)。這些資料能在決策優先修復哪部分路段時,讓結果變得更加合理。這樣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納稅人金錢的開支,還進一步提高了市民滿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