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產業綠色技術成功案例介紹與未來推動方向
有鑑於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且為落實重大環保政策對工業主管機關之要求,及因應各種國際環保趨勢,經濟部工業局於民國72年即強化對既設工廠之污染設施改善輔導,成立「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服務團」,以積極協助產業加強管末處理之污染防治工作。民國90年起,工業局為進一步配合漸趨嚴格的國內外相關規範、因應國內業界配合環保法令之輔導需求及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故而規劃辦理「環保技術輔導計畫」。民國95年起,為進一步提升計畫位階、提供整合性之環保技術,並連結國際「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綠色消費」、「綠色採購」之綠色環保潮流與國際趨勢,以輔導產業界邁向永續發展,工業局爰規劃「產業綠色技術輔導與推廣計畫」,旨在運用綠色技術的觀念與污染預防、製程清潔生產及環保技術等,提供產業整合性之綠色力與環保技術輔導,以提升產業之綠色生產力。
經濟部工業局現階段除積極推動產業相關綠色技術輔導,以持續協助產業界提升環境品質及綠色競爭力,?到永續經營之策略目標外,亦將於98年度產業永續發展計畫中,規劃以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強化重點產業發展與技術及資源循環再利用為科技之發展策略;並藉由扶植新興綠色產業、發展環保及安全重點產業、協助產業與國際接軌、協助產業發展綠色科技等實質作為,以建構安全、健康的產業永續發展環境。
目前國內部分產業已能善用綠色技術,以減少能源與資源損耗。除高科技產業積極投入綠色設計與生產技術外,針對眾多的中小企業,已有許多產業或研究單位致力於推動相關之綠色技術,包括原物料替代、製程污染減量及高效率環保技術等;以下為本局歷年之綠色技術成功輔導案例介紹:
案例一:長效型微生物脫脂系統
彰化市的成功行公司代理能延長使用期限、降低生產成本及廢水COD之「長效型微生物脫脂系統」,以取代高COD之傳統脫脂劑。該系統主要應用在表面處理業、電鍍業及塗裝業(製程)之前處理脫脂單元。由於許多行業所使用的脫脂劑均含大量界面活性劑,清洗廢水COD常達500~1,500mg/L,造成部分工廠之排放水無法符合放流水管制標準。該公司負責人林書容先生表示,「長效型微生物脫脂系統」是一種可使脫脂液達到零排放,徹底解決廢水COD問題之微生物脫脂劑。該系統可有效使廢水COD濃度降低20~100%,節省20~100%之廢水處理成本。依據國內實廠使用之經驗,雖然初期建浴成本較傳統脫脂劑高(約每公噸3~10萬元),但因不須更槽及可有效降低廢水COD,長期使用確實可有效降低操作成本,是值得產業投資及應用的技術。
案例二:化腐朽為資源的電鍍綠色製程技術
座落在桃園縣平鎮工業區的協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從事汽機車零件、五金零件的鍍鋅工廠。該公司為了落實環保工作並符合RoHS指令要求,公司製程已改為三價鉻及無氰電鍍,並推行清潔生產技術、設備改進及維修等16項綠色技術方案。如:將脫脂槽液循環回收使用,減少脫脂劑使用量7.2噸/年;應用多段式逆流清洗法降低用水量21,024m3/年,節省廢水處理藥劑使用量190噸/年;製程中設置高濃度鍍液回收槽,節省電鍍藥劑576噸/年及廢水處理藥劑量1,900噸/年;自行研發重金屬污泥乾燥機,污泥減量達215噸/年。執行綠色技術每年需投入535萬元,而產出效益則高達1,755萬元,本益比達3.28。
該公司藉由廠內管理、執行綠色技術及管末處理等方面多管齊下,不僅達到企業永續發展之目標,更贏得全體員工之信任,堪稱為電鍍工業之最佳典範。
案例三:整廠綠色技術製程設計與應用
位於台中縣神岡鄉以生產太陽能集熱板的國光能源開發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業。該公司自去年底積極導入綠色技術製程,並已完成整廠改善與量產。該公司張晉暐總經理表示,工廠原以銅板經過焊錫鉛組裝後再以電鍍方式進行表面處理;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各項環保法規及指令之限制,且原物料價格節節上升,因此積極導入綠色技術製程。張總經理說,過去採用傳統的焊錫鉛條不但價格高達每公斤500元,且造成環境污染,新製程則採用超音波瞬間焊接方式,完全不使用焊條,每年節省120萬元的原料費用。新製程採用低溫式表面處理製程代替以往之電鍍製程;因此在週邊設備(如整流器、加熱器)、能源、水資源、重金屬原物料及廢水之處理費用均大幅降低。張總經理統計,新製程的動力設施合計可減少218kW的電力,每年可節省42萬元的電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6.06公噸;單位產品的用水量從0.14m3/m2降為0.09 m3/m2,節水率達36%。且因廢水中已不含鎳、鉻等重金屬離子,廢水處理趨向單純化,每年廢水處理成本亦可減少34.5萬元。
張總經理表示,採用綠色製程技術每年可節省約200萬元的成本、降低環境污染,同時也開擴了國際市場,真是贏了裡子也贏了面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