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447|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Gartner預測2015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0-14 14: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10月14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提出2015年對企業組織而言最重要的十大策略科技趨勢。
9 F$ l$ f' Q- ~- `6 g  X" n- |5 [1 U6 s" t* |# ~! J3 u$ {$ {
根據Gartner定義,策略科技(strategic technology)為可能在未來三年對企業組織帶來重大影響的技術。構成重大影響的因素包括:極有可能破壞現有的業務模式、終端使用習慣或IT結構、必須投入大筆資金,或可能較慢為市場採用的風險。這些技術還會影響企業組織的長期規畫、方案與行動。 7 O- w* @! }" z% R$ r" i

' `: K8 [" f, I' KGartner副總裁分析師David Cearley指出:「我們所預測的十大科技趨勢,企業組織在進行策略規畫時絕對不容忽視。企業不一定要用相同的速度採用並投資所有技術,而是應該在未來兩年內就相關議題提出審慎決策。」
* k  z3 ~7 v. a' Y* y' K: l1 k3 K$ ~$ ]' p9 d( U7 ?
Cearley表示2015年十大趨勢涵蓋了三大主題: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結合、實現智慧無所不在(intelligence everywhere)的概念,以及科技對數位商業所帶來的影響。
, E" C$ i  g$ }4 Y& F& F' R8 F6 `- d2 A7 ~, G+ n2 P9 L: P
2015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包括: , H& `0 n  S/ G- v

& o; }" H' L2 H" c" S: }9 C/ s& D+ K無所不在的運算
% S8 _# r" \  \$ N5 {
4 Z( ^* f  f* T; Y3 ]隨著行動裝置日益普及,Gartner預測,未來會益發著重於如何滿足行動使用者在各種情境與環境下的需求,而非僅聚焦於裝置本身。 : g/ f2 W5 v; b$ b6 W* g

% _8 n8 E  q# s1 G1 q% O" vCearley指出:「運算環境不斷擴大,涵蓋範圍除了消費電子產品,還有職場及公共空間的連網螢幕,現在連手機與穿戴式裝置都成為其中一部分。漸漸地,整個環境都必須因應行動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變化。這將持續增加IT部門管理的困難,因為其已無法控制使用者端點裝置。同時,也必須更注重使用者體驗的設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4 14:22:59 | 只看該作者
物聯網8 f: @* z, X0 ]: W/ y& R! y0 K: u

/ m* e, E' W/ y$ F+ T- Z  R2 r將各種事物數位化以便結合資料流(data stream)與服務,就能創造出四種基本使用模式:管理、獲利、營運並擴大。這四種基本模式可應用在四種「網際網路」中任何一種。企業不應畫地自限,認為只有物聯網(IoT)具備利用這四種模式的潛力。舉例來說,依使用次數付費(pay-per-use)的模式可應用在資產(例如工業設備)、服務(例如按哩程計費的保險)、人(例如搬家工人)、地(例如停車場)與系統(例如雲端服務)。無論屬於何種產業,所有企業都能運用這四種模式。
' ?8 m# N. ]% q0 z/ z( [9 G) _$ M$ _% \  j' I6 J: w
3D列印           9 p* t, X1 C0 G( }
% B! R' T( N- {. `/ Q; J6 ~
2015年全球3D印表機出貨量可望成長98%,到2016年出貨量更將倍增。3D列印技術將在未來三年內達到臨界點,因為相對低價的3D列印裝置持續快速成長,工業應用範圍亦顯著擴張。工業、生物醫療與消費的新型應用將持續出爐,證明3D列印是一種真實、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可透過改善設計、簡化原型與短期製造需求來降低成本。
8 J) I1 q! \6 F& g7 Y" p) q$ `# Z* W' m' o
無所不在卻又隱於無形的先進分析技術
( D' ^- r) r' S( m2 ~9 ?( ~. d" T" m0 S6 |/ ~% q
隨著嵌入式系統所產生的資料不斷增加,分析技術將成為市場焦點,企業內外各種結構與非結構的資料都可以拿來分析。Cearley認為:「現在每一種應用程式都必須為分析應用程式。企業組織必須以最好的方式以過濾來自物聯網、社群媒體與穿戴式裝置的大量資訊,再選擇正確的時機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正確的對象。分析技術將無所不在,卻又隱於無形。」巨量資料(big data)仍將是這股趨勢的重要推手,但必須轉移重點到問題與答案的身上,將巨量資料擺在第二位。畢竟技術的價值在於答案,而非資料本身。
3#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4 14:23:33 | 只看該作者
充分掌握環境的系統
% K3 a; f% ]' I+ R* k( a
) ]. A: Y+ j. E無所不在的嵌入式智慧與資料分析結合,將催生具備周遭環境感應與回應能力的系統。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安全防護正是這項全新技術的早期應用,不過,未來還有其他應用會問世。藉由了解使用者提出某項要求的背景環境,應用程式不僅能調整安全防護來因應,更能調整提供資訊給使用者的方式,讓日漸複雜的運算世界得以大幅簡化。 1 t5 [4 D4 ]5 q$ I% Q' s& V
% e8 o3 g! F  _% J. N" {+ V
智慧型機器
/ J/ t% c" o+ f- y7 J
9 G( e2 q( j6 [' f" A環境感知技術加上深度的資料分析,為智慧型機器世界提供了所需的先決條件。這項基礎結合了能讓系統認識環境、自我學習及自主行動的高階演算法。自動駕駛汽車原型、智慧型機器人、虛擬個人助理以及智慧型顧問皆是目前已經實現且未來將急速發展的領域,帶領我們邁入機器幫手的全新時代。智慧型機器的時代將是IT史上最大的變革。 - U) |" q/ G' z7 B' M# @# u& @

1 R2 ~6 Q& Q# i; x& y雲端/用戶端運算
; ~, d9 I+ b# ?; v4 ?% n8 X3 j1 n* q: _) l+ O
雲端和行動運算的匯流將使得可派送至任何裝置的中央協調式應用程式持續成長。Cearley指出:「雲端是新形態的彈性擴充自助式運算,不論內部和外部應用程式未來都將架構在這樣形態之下。儘管網路與頻寬的成本仍將對使用用戶端裝置智慧及儲存功能的應用程式較為有利,但協調與管理功能則將架設在雲端。」
/ d& T9 e+ A/ }4 |) _- O5 w  M, y  A' a" p. k1 _$ d. a7 G
短期之內,雲端/用戶端架構的重點在於內容與應用程式狀態在多重裝置間同步,以及解決跨裝置的應用程式可攜性。但長期而言,應用程式將朝支援同時使用多重裝置的方向發展。今日的第二螢幕運用主要著重於電視搭配行動裝置的觀賞體驗。未來,遊戲和企業應用程式都將利用多重螢幕,並善用穿戴式裝置和其他裝置來提供更好的體驗。
4#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4 14:23:37 | 只看該作者
軟體定義的應用程式和基礎架構
! u* d2 f1 I2 k) a+ G: @; Y( q2 U
! U" T" j3 @4 u' p* v, _從應用程式到基礎架構一切靈活化、程式化,是企業提供數位商務所需運作彈性的必要基礎。軟體定義的網路、儲存設備、資料中心及安全防護日趨成熟。雲端服務可透過應用程式開發介面(API)進行軟體設定,而應用程式也擁有益加豐富的API以存取雲端服務的功能和內容。為了滿足快速變遷的數位商務需求,並且迅速擴充或縮小系統的規模,運算正從靜態架構轉型至動態架構。這就需要能動態組合與設定所有必要元素(從網路到應用程式)的規則、模型與程式碼。
7 M" Y6 @: U$ @/ q9 v, O, v! |5 j0 W+ E
全球網路規模IT
4 l9 z& z5 j0 Q4 `5 d3 q/ c# k
+ F6 D& v, s7 c5 d) E# e「全球網路規模IT」(Web-scale IT)是一種在企業IT環境當中提供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能力的全球級運算模式。愈來愈多的企業將如同Amazon、Google、Facebook等網路巨擘一樣地思考、行動、開發應用程式及建立基礎架構。全球網路規模IT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演進,必須等到商業硬體平台開始擁抱新的模式,而且雲端最佳化及軟體定義的技術開始邁入主流之後才能達成。對許多企業來說,邁向全球網路規模IT的第一步應該是所謂的「開發營運整合」(DevOps),將開發及營運作業整合協調以推動應用程式和服務的快速小幅連續發展。
  o: H; I( [4 ^8 z1 I# u2 F* Q
5 s6 P9 F' y; d0 p; I% i風險導向的安全與自我防衛
- ]/ g3 M  p1 j" d  X2 p% X5 v( r. H  F! F5 p
通往數位未來的每一條道路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不過,在數位商務的世界裡,安全也不能成為阻礙進步的絆腳石。企業會逐漸體認,要提供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環境是不可能的。一旦企業承認這點,就能開始採用一些較為複雜的風險評估與矯正工具。就技術而言,認知邊界防禦的不足以及應用程式必須扮演更積極的安全角色,將帶來全新的多層次方法。具備安全感知能力的應用程式設計、動態與靜態的應用程式安全測試、應用程式於執行時期可自我防衛再結合主動環境感知與調整式存取控管等等,對今日充滿危險的數位世界來說缺一不可。未來,這將進一步發展成直接在應用程式當中內建安全防護的全新模式。邊界防禦和防火牆再也不足以提供保障,每一個應用程式都必須具備安全意識與自我防衛能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 10:22 PM , Processed in 0.1225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