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19817|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管理]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是全世界工程師最單純的渴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7-5 15:5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於以上四點,你最同意哪兩點?:o  以下這篇文章感謝作者授權轉載「演繹矽谷的工程師文化」,台灣電子工程師們有何感受?
  e! f; l) ^& y' ^$ Z, V; e9 S+ d  p* x2 w
月球的另一面
( ?1 B+ @0 \/ c, N% P2 u「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不是阿扁專利,而是全世界工程師最單純的渴望,沃茲尼克是其中代表。他以一己之力做出第一台個人電腦,世界從此不同。2 P# M4 h) ]1 l" h, t: ?# p
撰文╱王志仁
3 K7 r' z. ?  D- p9 ~+ Chttp://www.bnext.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5691$ F+ ?) Y* Z& m4 C( \0 Q! I$ A
2 ?" w- @3 `: [8 e- F
  p3 G; d2 A& W7 N' U$ a
多年來,談到蘋果電腦,人們想到的第一個名字,以及唯一的一個名字,總是賈伯斯(Steve Jobs),所有光芒集中在他身上,以至於另一位創辦人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就像月球另外那一面,我們永遠看不到。
! l7 _& W1 c- x! e- p- p5 s
, G/ I. r6 z& q, j終於,月亮的另一面轉過來,呈現在世人面前。沃茲尼克首度打破沈默,以第一人稱談這段經歷,還原了當年個人電腦初創時期的歷史,也詳實演繹了矽谷的工程師文化。(沃茲尼克口述自傳:iWoz的中文版由遠流出版社在今年八月出版)。
  |1 N- b2 Z7 C6 D) K2 F* H
2 R* |7 g" b' H8 D兩位史蒂夫聯手締造蘋果電腦傳奇,但兩人從來就不是同一種人。賈伯斯是天生企業家:口若懸河、眼光精準,知道生意在那裡;沃茲尼克是天生工程師:害羞自閉、卻好惡作劇,擅長組裝零件勝於經營人際關係。他們唯二的相同之處,在於畢業自同一所高中(沃茲尼克高四屆),以及都喜歡新奇的電子玩意。如此而已。年長的史蒂夫酷愛把電子玩意當專案做,年輕的史蒂夫酷愛把做好的電子玩意拿去賣錢。
& L/ F( V6 {! Q0 h% J8 Y
( L% Z. V- ]1 L  A2 K% _1 A% }' s5 ?* Q年輕時,他們互相欣賞、互相需要、聯手搞怪、聯手創業,但性格的差異終究讓兩人分道揚鏢,各自走上不同的路。工程師史蒂夫先離開蘋果,創辦自己的遙控器公司,繼而再轉去做小學老師;企業家史蒂夫則和董事會吵翻後離開,先辦NeXT電腦公司再接手Pixar動畫公司,並於1997年回鍋蘋果,東山再起,將一連串i開頭的產品賣成全球叫座,成為當今科技業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 L1 a8 l: e. a) h, j, O' O( z/ x3 `0 X4 u
這裡頭,當然有實力、有運氣、有離奇(賈伯斯前幾年得了癌症後來手術治癒),也有媒體炒作。1976年,蘋果電腦成立,美國媒體一窩蜂把焦點對準20歲的金髮帥哥賈伯斯,刻意冷落實際做出蘋果一號和二號的沃茲尼克(誰會理一個其貎不揚、蓄著落腮鬍的反戰嬉皮?)。那是美國整個社會深陷越戰敗戰情緒的時刻,他們太需要這種美國夢成真的故事來激勵人心。- @; d$ Y) B% C: O1 F6 k' E
# i$ t5 j5 k% m/ c, Z
台灣的讀者更熟悉賈伯斯,這多半受美國媒體強勢宣傳的影響,但賈伯斯所具有的創意和行銷概念,很難在台灣落實;或者說,台灣的市場和土壤無法培養出賈伯斯這樣的企業家,這裡更多的是工程師,像沃茲尼克那樣的工程師,這是一個離我們更近的參照座標。5 e- x5 N! k; X5 b$ `- c; \

& D% ^5 g8 |2 d1 b. Y% s台灣缺行銷式的企業家,不缺工程式的企業家,在科技業成功的類型,從施振榮、張忠謀、林百里、施崇棠、蔡明介到卓火土,都是從工程師創業的企業家,和沃茲尼克一樣,他們甚至比沃茲尼克更積極。沃茲尼克當年根本不想創業,只想留在惠普當工程師,後來是賈伯斯動員沃茲尼克的父母弟妹和朋友,發起人海戰術打電話勸他,沃茲尼克最後受不了騷擾才同意。; o0 {2 `. e# d2 `

2 l$ T, y) M) V4 h$ x% {5 A, ?# p3 w但是,這些台灣的工程企業家和沃茲尼克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多都是做代工(施振榮除外),和終端消費者無關,而沃茲尼克一開始想的就是做出便宜好用的東西,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負擔得起,而且輕鬆學會。& D( D5 V' r# \" [# l
" I0 _% A8 K/ v) I1 n
是的,沃茲尼克和絕大多數工程師比起來的最大差別,就是沃茲尼克有「夢想」,那種源自工程師的最單純渴望,那種平凡人想做出不平凡事的渴望,要「創造不同」(make a difference),並身體力行去做。這指的不是單純創一家公司或股票上市或成為億萬富翁,而是創造一個時代,並幫眾人找到走進去的路。
( ^+ t- m* t9 G  s0 L! `- }
4 \3 B4 T2 w" {! w; D! T! C
比方說,沃茲尼克總喜歡用最少的晶片,做出與別人同樣功能的東西,這樣子價格才能降下來,這也是電腦從大企業和軍方的技術人員手上,進入一般尋常人桌上的關鍵。此外,我們用電腦時習以為常的螢幕和鍵盤,也是沃茲尼克的手筆。在那之前,每個電腦用戶都得學會幾種電腦語言和寫程式,用打孔卡片輸入後,在控制板上看結果,再到報表室裡拿列印出來的結果。
: D. }$ L4 \" `/ \, d8 l, L3 @/ P0 S* c; D! l0 a
沃茲尼克利用他業餘研究電視螢幕的心得,最終轉換成為電腦螢幕的原型,並把打字機的鍵盤輸入概念轉換到電腦上,成為今日電腦的標準配備。我們今天操作電腦的方式,源於沃茲尼克三十多年前的想法和實做。我認為,個人電腦的歷史,要從他做出蘋果一號那天開始算。
+ D9 B& t, a1 R0 [9 d+ U) d! e+ ]
5 l5 s% _, K3 M) P9 p% g6 F" x就連新竹科學園區後來流行的員工分紅配股做法,沃茲尼克也早就做了,而且是個人來做。在蘋果電腦股票上市前,他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股票,低價賣給他認為對蘋果有貢獻的人,包含同事和朋友,稱為「沃茲計畫」。至於公司方面和賈伯斯個人,則沒有什麼動作。+ T- w0 ]% A. v5 Y

' ?/ k  Z% X+ n, c! [' c你可以說沃茲尼克是個「濫好人」,在這本書裡你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他不太和別人計較,做事大多自己來,功勞則和別人分享。他對財富沒太大想法,對發明和創造有極大熱忱。當然,和這種對事比對人更有興趣的人相處也很累。誰能忍受新房裡不是堆滿玫瑰而是塞滿主機板和晶片?沃茲尼克離過兩次婚,目前和第三任妻子在一起。
# z& R) K  E; l+ p' l
& C+ C$ C% S0 M- H! T" U, K他相信真理、平等和客觀,反對一切的官僚和虛偽,是很典型的工程人。這種人很難成就大組織,或待在大組織裡頭,卻是推動新創公司的種子。矽谷文化可以簡稱為工程師文化,而沃茲尼克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之一。
! x% [7 z( D6 N+ Q/ ~2 a, d

6 h6 m- w' H3 O+ R. m反觀台灣的工程師,多半在SMT生產線上導入六西格瑪或精實生產,或在全身穿戴密不透風只露出眼睛的無塵室裡追求晶片良率多百分之一,徒有工程師而無工程師文化,把一大群優秀的年輕人浪費在制式沒有夢想的呆板環境中。
: P8 z# ?: E3 _: g. {) g. q! k  c3 W+ Y2 }& C" k$ e
台灣已有一大幫工程師和工程企業家,缺的是想「創造不同」的人,不以員工分紅或股票上市為衡量成就指標,而是帶領全世界進入新時代的豪氣與行動。當蘋果決定把電腦兩字從公司名稱拿掉,代表沃茲尼克的發明所帶來的影響力告一段落,但是對於沃茲尼克的研究,我們才剛要開始。
單選投票, 共有 17 人參與投票 查看投票參與人
34.62% (9)
19.23% (5)
7.69% (2)
38.46% (10)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7-7-27 11:24:55 | 只看該作者
在台灣,我看到有許多的工程師,也同樣具有沃茲尼克和賈斯伯的熱情。然而,依據我的觀察,台灣無法出現像沃茲尼克和賈斯伯這樣的人物,有許多的因素,是屬於大環境的因素。. Y1 g: H* G. ]" f0 C# M
1. 在台灣發聲,影響力有限。
* v' `  q: ]1 W     台灣在國際的舞台中,經常扮演支援性的角色,而非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因此,當台灣的廠商提出解決方案時,通常並不非常的受到重視。# M5 G: H. u& x! c
2. 無強大的資金來源,以支持重大創新
6 _( k% \1 H/ Q/ O     重大創新,通常考驗的除了產品設計以外,還有許多環境與市場因素。新的創新,無法立即找到市場,因此無法說服提供財務來源的經營階層來冒險。並且,重大創新經常會因環境不夠成熟而遭遇失敗,失敗的後果,台灣的公司難以承擔。因此台灣的產品,通常是延續上一代的產品,進行小幅度的創新。
, G1 Q9 ^2 l( ~' q: N1 S: q* P; L& P3. 多樣性的人才不足,技術整合不易
9 ~) E1 K) g: V" U. {     美國擁有3億人口,技術資源龐大,具有多樣性的人才,這些人才匯聚,才能蹦出創新的火花。而台灣僅2千萬人口,從事技術性工作,且學有專精的人才更少,難以擦出創新的火花。9 E+ M! q4 }- @8 O2 A9 D# L2 b2 ?
9 G+ }' C7 J6 T- P' U
然而,台灣確實在緩慢而穩健的改變。, n6 a3 v* Q- X- a2 U
1. 台灣的下一代工程師開始被鼓勵,接觸並習慣創新* p  ^2 q6 ?2 e2 B
     因為外在的環境,台灣的產品如果不創新,將無法生存,因此在台灣的工程師,開始接觸,並慢慢的習慣創新的思維。不再以安分於生產制式產品為主,因為生產制式產品無法與大陸或其他新興國家競爭。* S" t0 \! }" {+ z0 W* E& h7 _& e; G
2. 創新的思維,開始讓工程師從技術中看到機會
& x5 h. @% ]( {) j" E' H& J- T2 V     各種技術,只要能在各種不同的應用中,彈性的加以運用,可以創造許多不同的產品與商機。
' b% t( a$ o+ G: `% R3. 行銷意識抬頭
: L$ e/ v0 `. v1 o- X% `     新的商品需要行銷的支援,以找到並推入到應有的市場,在台灣,行銷日益受到重視,行銷的資源也日益龐大,因此創新的商品,不再像以往一樣,被認為是沒有市場的商品。只要經過適當的行銷,一樣能創造市場。
/ e6 v7 @6 p2 G
$ F6 i. A  Q+ U* t3 M2 ?  e/ t基於以上因素,我認為只要大環境能持續改變,台灣未來會出現如沃茲尼克和賈斯伯這一類的工程師,應是遲早的問題。
: g  B# d2 O2 v2 [( r4 J5 Z0 {9 h) Y2 `- w/ w6 _3 B
[ 本帖最後由 rysu 於 2007-7-27 11:53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07-7-27 11:32:22 | 只看該作者
說來說去還是大環境的影響.......:f43 :f55
; |9 K2 Z' s- }7 v; ~
/ b: p$ x* B8 x5 Y7 S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08-2-20 11:01:43 | 只看該作者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量變質變,遲早的事?!

誰偷走了工程師的夢?. k) Z1 s5 s; e+ ~
作者:迎九    時間:2008-01-02  來源:  電子產品世界   流覽評論:2121* F. K- t# J8 Z0 {) }( x6 M7 s

' D$ ?9 S8 v& u  E5 I  F
很多電子工程師也有夢:小時候酷愛電子製作,夢想長大創造出一個個科學奇跡。但是到了工作崗位後,有些人變得越來越現實,向注重股票和樓市一樣注重眼前的實際利益。夢,逐漸變得陌生和久遠了。2008年來臨,是否是夢想重燃之時機?# `2 w  P0 Y. v3 V
& `( L6 R) _/ l. }1 `. _( o& O
沒有夢了" W& i9 Y. e3 N0 q
0 i8 a' L$ y* u- }7 w( }) C/ `
  一些外商來中國開拓業務時總結說,中國工程師的特點是喜歡要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晶片。不像美國和日本公司,你給我晶片就行了,其他不用管,我自己想做什麼、怎麼用還不想讓你知道呢!還有美商來說,中國工程師有從眾心理,別人用什麼,我就用什麼,而很多外商正好恰恰相反,我偏要和別人不一樣!: K9 B* m- {# ]# Y) G
; w! Y) d  G  G; u2 y( y
  今天,在我們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過程中,有創新性思維至關重要。人們說培訓得極好的專業人才稱為“匠”,只要注重教育就能出現很多匠;而能成為大師級的創新性人物鳳毛麟角。那麼,工程師的夢想到哪裡去了?
7 G) \, p! j0 |( t, U2 [( ^1 b3 r% N, T
造夢環境缺失
) N; u- l% q1 d& T4 U9 Z6 E/ O0 B/ W4 f2 m  A# w% ^
  首先,現行的社會環境使我們缺少創新精神。主要體現在教育體制上,長期以來比較注重灌輸性教育。社會上創新制度與風氣不夠盛行,由於種種原因,盜版難以杜絕,仿製容易被接受,克隆更容易成功。只有全社會形成鼓勵、熱衷創新的生態環境,才有創新遍地開花的可能。
/ c; \4 B7 S  C  `
# t: P) \/ [( I1 i# p: P  其次,我國電子企業實力還不夠雄厚。常言道“有容乃大”,由於我們企業不夠“有容”,因此顯得小氣——喜歡見效快的短期行為,不能容忍犯錯誤,因此哪裡談得上冒險去創新。因此,只有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經濟與技術積累,並且在管理制度上進行了創新,重視、保護創新型人才和成果,工程師才能真正創新。# J$ f5 y/ R- n) ]. _3 c0 S

( c* g$ u9 Z# z5 a- e  S' U  再有,工程師的生存狀態決定了創新的艱辛。很多有想法的工程師為了生活,為了一份好工作,不得已收斂自己,斬斷了自己的夢想。因此,只有工程師經濟條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並且有探索的勇氣和膽識時,才能實現創新。/ P9 C. m* t2 b2 E, C8 d$ ~4 Q1 g

. d) H) X+ [2 S/ w) v夢想實現難?不難!' G5 w( m  I+ {! \5 [+ {  \
( D: t! q( v+ P7 v2 @& x
  我們為何要創新?因為創新這種冒險能夠帶來奇跡,帶來跨越式發展。同時創新型人才往往是不拘一格的,具有戲劇性的。以下舉三個例子。2 `  }6 g  q* M1 S& _& N/ d% V
  c' ^  G6 [! Q* y3 n
  蘋果公司:領軍人物史蒂夫*約伯斯起伏20年:1976年,沒有大學文憑的約伯斯在父母的車庫中組裝出了第一台蘋果電腦,後因成功太容易而不珍惜,剛愎自用,一心想獨攬大權,1985年剛滿30歲就被打入冷宮,後被迫離開蘋果公司;20年後的1997年,約伯斯重返蘋果公司,推出iMac、iPOD和現在的iPhone。
. }6 C7 I0 t8 C8 \1 z' |0 g! m3 X: p& b" T5 a5 g3 x
  Cypress: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2007年美國高增長IT企業10強”第四位的Cypress公司,作為一家中、小型半導體公司,產品定位不能和大公司較勁,又要和大眾產品差異化,因此產品定義至關重要。該公司的Wireless USB、PSoC、西橋、太陽電池……大獲成功,在各自領域具有矚目的市場份額。其總裁兼CEO——T.J. Rodger是靈魂人物。同時他充滿傳奇性,曾是美國橄欖球隊員的前鋒,中午不吃飯去長跑,晚上鍾情於自己釀造的高品質紅酒。收購太陽電池公司——Sun Power就是一個高風險,Sun Power是他的斯坦福同學開的,幾年前因經營不善而瀕臨倒閉,Rodger收下來,今天全球講究綠色節能,Sun Power使Cypress在太陽電池領域引領風騷。- \# |3 x! u1 k: ~

, Q; A1 H/ \. y6 K; T' o. m  Xilinx:據2007年12月國際電子商情網站預測,2008年第一季度晶圓出貨量也將下降8%左右,但是聯電的客戶Xilinx是個例外,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晶圓出貨量都將增長。但Xilinx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師20多年前在矽谷創辦的,當時也沒有FPGA。該公司20多年一路跑來,已經成為FPGA領域數一數二的公司,在可程式設計晶片大放光彩的今天,該公司業績驕人就不足為奇了。
, s) K/ ]; i+ I) J* f( r4 X* f# O+ |: J6 o, t1 D" d9 C
  一位退休人員,一位怪氣的精英,一位沒有大學文憑的小夥子,他們能夠成功。可見,工程師的夢想彌足珍貴,夢想實現看似難,也好像不難。
9 D% l; n! M; X7 r" S) r: |! ~5 u9 V2008年,夢想啟程吧……
$ P& N0 |0 [) H9 [" r& o' F. P7 W& h, p
參考文獻:“2007年美國高增長IT企業10強” (詳見http://tech.sina.com.cn/it/2007-12-04/11341891019.s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08-2-20 14:24:33 | 只看該作者
台灣好像很可憐沒有得救 那怎半$ o! s( h# E' S9 N
這樣怎可能活的下去呀" r! P2 V( z& n/ W2 J
天呀沒有工作好可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08-6-5 18:51:38 | 只看該作者
〈數位時代〉NB輕薄平價風) _! V5 F: p* I& d( B& g7 r% Z
鉅亨網 - 2008年6月4日2 b) h0 X2 [, f7 E: ]0 s
9 d2 a- g2 b) G% s, Q4 U, K) W
過去,台灣一向被認為出產工程師型的企業家,缺少如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n Jobs)般,能夠洞察消費者需求的行銷型企業家。但是從Eee PC到宏達電的手機,我們漸漸看到,台灣科技產業的風格品味,不再只是做出好產品,開始有了想創造不同的強烈渴望,這是一個好的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4 10:24 PM , Processed in 0.1340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