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19254|回復: 3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Gartner公布2014年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0-24 14: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0月24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公布2014年將對大多數企業產生策略性意義的十大技術與趨勢。 - y+ S8 E; U1 }. Q
* T* E: N6 s2 S1 v# Q5 w
Gartner 所定義的策略性技術為未來三年可能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的技術。而構成重大影響的因素包含為IT技術或業務帶來巨變的可能性、主要投資需求,以及延遲採用的風險。
3 W* m" ~9 c* }4 Z9 R# i8 q5 m# p3 ~' A7 D, N) U2 n6 a8 ?/ e
策略性技術可能是已臻至成熟、和/或適用於更廣使用範圍的現存技術,可提供早期採用者策略性業務優勢、或者在未來五年之內為市場帶來顯著變化的新興技術。這些技術影響了機構的長期規劃、專案及措施。 $ K! K/ h1 H) Y/ k( g9 |9 f

- Y( h; x+ I" `' J4 [' ]) _Gartner副總裁David Cearley表示:「我們已定義出企業應納入其策略規劃流程當中的十大技術。這並不表示企業必須採用和投資我們所列出的全部技術,但應於未來兩年之內就這些技術是否能夠符合其預期需求做出審慎的決策。」 $ m& I* O% @; F) p' r& o
* m9 l7 K' v' \6 g6 R* l
Cearley進一步指出,集結社群、行動、雲端與資訊等四股強大力量匯流的力量連結(Nexus of Forces)將持續推動變革並帶來新契機,創造出全球網路規模的先進可程式化基礎架構之需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24 14:15:21 | 只看該作者
2014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包括: & E) A4 Z/ w+ @3 {# Y

2 t3 r: W7 A! v' e- W5 m行動裝置多元化與管理
: _. z: D2 g; ~; U+ m/ o5 h
. V: E2 N0 R" w% N* ^2 `至2018年,裝置、運算形式、使用者情境以及互動模式將日趨多樣化,使得「一切無所不在(everything everywhere)」的策略無法達成。員工攜帶自有裝置(BYOD)計畫促成行動工作人口規模呈現加倍、甚至三倍發展如此始料未及的結果,為IT與財務部門帶來龐大的負擔。企業員工使用自有硬體裝置的政策必須徹底重新檢討,必要時應該更新並修訂。目前大多數的企業僅針對員工使用企業配發與管理之裝置存取其網路的行為制訂政策。企業應對員工予以允許及禁止的範圍定義明確規範,並於保密和隱私權要求與彈性之間取得平衡。9 |; t( Y" I, {: N4 W9 S) c, ~

+ c! m8 d% x' }) N* f+ L8 [2 L4 u行動App與傳統應用程式
3 |* u' d7 d7 e, b$ ^  ]! L
: [/ B% `5 n/ I7 BGartner預測,至2014年,JavaScript效能的改善將開始促使HTML5以及其瀏覽器成為企業應用程式開發環境的主流。Gartner建議開發人員應著眼於發展內含豐富語音及視訊、讓人們以全新方式互動的擴增使用者介面模型。App數量將不斷成長,而傳統應用程式則開始萎縮。App較小且較為整合,而較大型的傳統應用程式則較為完整。開發人員應尋找可將App拼湊成大型應用程式的方法。開發可橫跨各類裝置的應用程式使用者介面,需要對各種不同建構元件有所了解,也需要一種可彈性調整的程式架構來將這些元件組合成專為個別裝置最佳化的內容。家用與商用App開發工具的市場相當複雜,內含遠超過100家以上的潛在工具廠商。在未來幾年裡,沒有單一工具能夠完全適合所有類型的行動應用程式,因此需要多種工具並用。下一波使用者體驗進化將是利用情緒及動作所推演出的意向來促使終端使用者行為改變。
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24 14:16:08 | 只看該作者
萬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8 c' E- N8 v7 |0 |( {$ y* P& a( S9 Y! N6 G, k8 X; D
網際網路正逐漸延伸至PC與行動裝置以外的領域,進入到企業的資產(如場地設備)與消費性產品(如車輛和電視)。問題是,大多數的企業和科技廠商皆尚未探究這更大範圍的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可能性,此外在營運和組織上亦未做好準備。想像一下最重要的產品、服務和資產都已數位化。一切數位化之後所產生的資料串流與服務結合起來,將創造四種基本的使用模型:管理、變現(Monetize)、營運、延伸。這四種基本模型可應用至四種「網際網路」(人、物、資訊和地點)的任何一種。企業不應將思維侷限於唯有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如:資產和機器設備)方具備運用這四種模型的潛力。所有工業(重工、混合、輕工)的企業都能善用這四種模型。
1 I1 q0 r1 b4 j+ z. j6 I0 @, g
% S5 ?$ a5 q8 y6 b# Y2 t$ \$ G0 ^混合雲與IT即服務仲介! E8 m$ _" J2 r) W$ q

$ q& S. p- H  P" O. g3 T整合個人雲以及外部私有雲服務實為必要。企業在設計私有雲服務時,應考慮未來將採用混合雲服務,並確保未來的整合性與互通性。混合雲服務有許多種形態,從相對固定到非常動態的皆有。而形態的管理通常是雲端服務仲介(Cloud Service Broker, CSB)這類角色的責任,它們負責服務的彙整、整合及客製化。那些目前正從私人雲端服務延伸至混合雲端運算的企業,即擔任了CSB的角色。所謂的「透支」(Overdrafting)和「雲端爆量」(Cloudbursting)這類詞彙通常用於描述混合雲端運算可提供的能力。然而,絕大多數混合雲服務一開始的動態程度皆遠低於此。早期的混合雲端服務較傾向於固定的形態(例如一個內部私人雲以及一個公有雲服務針對某種功能和資料的整合)。隨著CSB的演進(例如可根據政策及利用率來使用外部服務供應商的私人基礎架構即服務 [IaaS]),未來將有更多部署形態出現。
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24 14:16:35 | 只看該作者
雲端/用戶端架構
: K0 X- Y6 `: V& x5 O; @/ a3 n4 N/ _  G
雲端/用戶端運算模型正在不斷演進。在雲端/用戶端架構當中,用戶端是網際網路連線裝置上執行的一個全功能應用程式,而伺服器端則是在可日漸彈性擴充的雲端運算平台上執行的一組應用程式服務。雲端是控制點,而系統或記錄以及應用程式則可橫跨多個用戶端裝置。用戶端環境可以是一個原生應用程式或網站應用程式;現在許多用戶端裝置都具備越來越強的瀏覽器功能,不論是行動或桌上型裝置皆然。許多行動裝置內建強大功能,網路需求越來越高,還有網路的成本及頻寬使用管理的需求(在某些情況下)創造了降低雲端應用程式運算及儲存消耗量並且開發用戶端裝置智慧和儲存空間的誘因。然而,行動使用者日趨複雜的需求將造成App需要越來越多的伺服器端運算及儲存容量。 / `: }  H, Y; G' ?3 f  ]

0 a* d, l) Y$ h3 k/ A# ^個人雲時代# F7 T0 ]( \/ a6 ?% |4 e
$ z9 q6 {0 r% r
個人雲時代將象徵著力量由裝置移轉至服務。在此新的世界當中,儘管裝置仍是必需品,但裝置的確切規格對企業而言將較不具重要性。使用者將使用多重裝置,PC仍是許多選擇之一,但沒有任何一個裝置將成為主要中樞,反倒個人雲將擔任起這個角色。雲端的存取以及內容的儲存和藉由雲端分享都將受到管理與保護,裝置本身不再是唯一重點。 5 I  b) p, l/ l* j5 y, d" l

& l+ B' x( f# X0 U  |6 f1 A+ |軟體定義一切(Software-defined anything, SDx), ]. {  j7 X' F* y! L' Q

4 H4 o2 F4 m6 `9 P% z6 Z軟體定義一切是一個集合名詞,代表著基礎架構可程式化與資料中心互通性等標準演進日益強大的市場動能,其背後的動力是雲端運算內部自動化、開發及營運(DevOps)以及快速基礎架構配置。SDx這個集合名詞也涵蓋各種專案計劃,如:OpenStack、OpenFlow、Open Compute Project 以及Open Rack,它們都擁有類似的願景。隨著個別SDx技術的演進及各種聯盟的成立,企業應尋找有益於整體組合的新興標準與橋接能力,但務必要求個別科技供應商證明其遵循所屬領域真正互通性標準的決心。儘管開放必然是廠商宣稱的目標,但對於SDx一詞的不同解釋,或許將使得開放流於空談。SDN(網路)、SDDC(資料中心)、SDS(儲存)以及SDI(基礎架構)等技術廠商全都嘗試一方面在其所屬領域維持領先地位,一方面透過SDx計劃來開拓相鄰市場。因此,某一基礎架構領域的主導廠商或許會不情願遵守可能降低其毛利並開放更多競爭機會的標準,即使消費者將因簡化、節省成本及系統整合效率而受益。
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24 14:16:53 | 只看該作者
網路規模IT (Web-Scale IT)
7 Y3 p0 p4 n0 |" o$ ]' y0 R" X/ f+ o
網路規模IT是一種全球級的運算形態,藉由多個層面的重新思考定位,在企業IT環境當中提供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能力。部分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如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等等,正重新打造IT服務的供應方式。他們的能力不單只在規模大小,還有速度和靈活性。企業若希望與這些模範雲端服務供應商並駕齊驅,就必須仿效其架構、流程和實務方法。Gartner將這所有元素的結合稱為「網路規模IT」。網路規模IT的目標在於透過一種系統性方法改變IT價值鏈。資料中心的設計將從一種工業工程的角度出發,盡量發掘每個可減少成本和浪費的機會。這不僅止於重新設計場地設施來提高能源效率,還包括自行設計某些關鍵硬體元件,如:伺服器、儲存設備及網路。網路導向的架構讓開發人員建立非常彈性而穩固的系統,能夠更快從失敗當中復原。 % J. C. \6 Y: W$ |, v4 Y

$ y5 h! a1 x7 s: c& r( I智慧機器
- m) @1 B9 |8 S
# `2 N: ?7 C7 P! i) @直至2020年,智慧機器的時代將蓬勃發展,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智慧型個人助理、智慧型顧問(如IBM Watson)以及進階全球工業系統將大量出現。此外,早期示範型無人駕駛載具亦將問世。智慧機器的時代將成為IT史上的最大變革。一些能夠實現資訊科技最早某些願景的新系統現在終於開始出現,它們將完成過去人類可以做到但機器一直無法做到的工作。Gartner預期一般民眾將購買、掌控並使用自己的智慧機器來提升個人成就,而企業亦同樣將投資智慧機器。在智慧機器的變革當中,消費化與集中控管之間的衝突並不會因而減弱。若真要推究,當企業開始第一波大量採購之後,智慧機器將使得消費化的力量更為強大。 6 {4 z' {! v1 Z7 d4 F  e. z
8 G' S5 i" B; a# `! g: S
3-D列印 ( i* K8 W3 W9 K
- ~& ]' [8 l6 Y; ]6 y0 A
全球3D印表機出貨量於2014年預期將成長75%,且2015年可望再呈翻倍成長。雖然那些極為昂貴的「疊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裝置已問世20年,然而價位在5萬至5百美元的裝置及其相配的材料和製作能力,其市場儘管尚未成熟,但正在快速成長。消費者一窩蜂的熱潮已使企業開始意識到3D列印可以改善設計、簡化原型製作並且快速製造的一種真實、可行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
6#
發表於 2013-11-12 13:31:02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智慧眼鏡將為工作效率帶來創新

2017年,智慧眼鏡可望藉由提升效率協助現場服務產業年省10億美元
$ N7 P9 t! G. ^1 J% o2 ]  X0 R5 N% g, v+ S4 V7 F
【2013年11月12日】智慧眼鏡(如Google Glass)正促使資訊長(CIO)重新檢視穿戴式電子產品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智慧眼鏡具備提升垂直市場(如:製造、現場服務、零售與醫療等產業)工作人員效率的潛力。 4 z/ H3 h, h# K( X
  b# [0 o3 ], c9 P, |" s; I7 q
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Intyre表示:「智慧眼鏡搭配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與頭戴式相機(head-mounted cameras),可提高技術人員、工程師,以及現場服務、維修、醫療與製造等其他產業工作人員的效率。未來三至五年內,最有可能因智慧眼鏡而受惠的是現場服務產業,預期每年約可增加10億美元的獲利。其中,最能夠節省成本的地方在於縮短問題診斷與修復的時間,以及不再需要另外派遣專家前往遠端據點。」
% q; S9 o5 N* _/ u7 E% l
) w1 o+ O& u7 F; E1 [: \對企業而言,智慧眼鏡仍屬新興科技,在美國已開始使用智慧眼鏡的企業仍不及1%。然而,Gartner預測,對於擁有外勤人員(如現場服務人員與檢驗人員)的企業來說,其使用率將於未來五年之內提升至10%。此外,平價家用版智慧眼鏡的推出將進一步推動市場普及。因此,未來十年內,在所有可能因智慧眼鏡而受惠的企業中,至少約有半數會讓部分有適當用途的員工使用智慧眼鏡。
7#
發表於 2013-11-12 13:31:26 | 只看該作者
智慧眼鏡的採用速度將是緩慢的,因其所提供的效益極度仰賴專為智慧眼鏡設計的App與服務。但未來五年內,此生態體系將出現更多利用智慧眼鏡執行特定作業的App,屆時IT部門或許會更廣泛地配發給員工使用。
" \3 O1 o) N6 R; R3 S' H$ Y2 Z- p
預期受智慧眼鏡影響程度最大的應屬重工業,如製造業及石油與天然氣,因具備擴增實境功能的眼鏡可用於如何修復設備及執行製造作業的員工在職訓練。對混合產業的影響則為中等,如:零售、消費包裝商品及醫療,其效益可能大部份係來自透過視覺化影像搜尋資訊。* t' u: ~  ?( |7 Q

; |: P4 a' M2 G3 T智慧眼鏡對軟性產業(weightless industry),如:保險、媒體及銀行,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很小。然而,智慧眼鏡仍有其潛在使用價值。例如,保險經紀人或許可利用智慧眼鏡拍攝受損的資產,然後利用視覺化影像搜尋所鑑定物品的重置價值。金融機構和媒體產業亦可利用智慧眼鏡專屬的訂閱服務提供警示訊息給需要掌握即時資訊的專業人員。
7 W6 O* w. c' Y' m1 p# @% j- ~) Y9 [+ F* ]* p; p9 S9 \& K) w
Gartner認為,智慧眼鏡的部分基本功能有助於企業提升效率。在智慧眼鏡的螢幕上顯示操作指令與說明圖片,可讓員工即使無法記住所有程序也能執行作業,而智慧眼鏡內的虛擬助理亦可充當互動式免持操作手冊。因此,幾無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亦可勝任。不僅如此,對於有輕微記憶問題或認知障礙的員工,智慧眼鏡或許是一項可以幫助他們回想工作步驟的實用工具。
8#
發表於 2013-11-12 13:31:35 | 只看該作者
與遠端專家透過視訊協作完成任務可加速修復工作,並省下專家飛往現場提供協助的開銷。遠端現場的員工可藉由通訊與即時視訊分享讓有經驗的員工提供問題診斷及修復的建議。這樣的方式能讓企業提升其外勤與遠端作業的成本效益,提高新手(相對於有經驗的老手或專家)的僱用比例,以節省勞動成本。 9 f$ n; O) m# \" J5 M. H

* C' G+ G! \: q$ f視訊串流可視為某項工作正確完成或是檢驗流程正常的證據。此類影音記錄對於遭到客訴的現場服務公司非常有用。不僅如此,影音記錄對於其他產業亦同樣重要,尤其是保險理算員、不動產估價師、施工勘驗人員,以及讓快遞人員證明包裹已成功送達。 9 O' j0 f( l' d1 h: o. A

5 V3 O/ b' y* }  p$ HGartnert首席分析師Tuong Nguyen指出:「有了如此先進的科技,企業在職訓練的目標或許不再是記住所有的程序和步驟,而是如何使用智慧眼鏡及透過語音指令存取關鍵資訊。針對操作手冊內容的課堂訓練與測驗可以減少,因為大部分的實務訓練皆可在『實際工作當中』藉由智慧眼鏡的協助完成。然而,安全訓練永遠不可少,而且員工仍必須隨時知道如何操作日常作業設備。」  5 i3 J' A+ Y8 O" g7 o
" S7 h! x8 m- z6 f! o  ~# G, S+ ?
對於醫療產業,智慧眼鏡可協助身處不同地方的醫師進行遠距醫療與專家問診,可當成一種醫療程序的操作手冊。智慧眼鏡亦可簡化病患在醫療院所看診的流程。病患可選擇將自己的臉部辨識資料存入醫師的資料庫,往後只要一經臉部識別系統辨認,醫師就能立即調出該名病患的電子病歷。 # o0 O/ V- C' E* m; i0 r' ~: z
  r# w3 i! f- W& p" a
McIntyre表示:「IT部門已被要求提供在工作場合當中使用智慧眼鏡的效益及風險之建議,以及策略和作法。現在正是IT部門重新檢討員工攜帶自有裝置(BYOD)和智慧眼鏡策略的最佳時機。儘管IT部門會配發智慧眼鏡給工作上經常需要使用的員工,但IT所受到的衝擊可能大多來自於在工作中穿戴自有智慧眼鏡的員工。」
9#
發表於 2013-11-28 14:24:20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儘管熱門,智慧手錶將不會是消費者聖誕佳禮的首選
2 |* ?; h, c) H5 O, q至2017年,穿戴式裝置仍將為手機的輔助裝置 智慧手錶廠商必須以優異的設計、明確的定位以及更低的價格吸引主流消費者採用
; J0 b& ?) T* a1 v4 b# z
& a0 L( y; T' ~& q) u【2013年11月27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儘管智慧手錶受到市場關注,仍不太可能成為多數消費者今年聖誕佳禮願望清單的首選。Gartner指出,昂貴的價格加上模糊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將使得消費者把荷包轉向平板以及運動手環,導致智慧手錶在今年聖誕銷售旺季的業績黯淡無光。
* u6 m" R: ^$ M8 e2 ^' B2 y% k$ F# _9 z
智慧手錶屬於穿戴式電子產品市場的子類別之一,其涵蓋健身、健康監測、老年監測與執法監控(追蹤)等各種垂直產業鏈與消費族群。智慧手錶本身並非一項全新產品,但近期加入了通訊及其他智慧功能,以試圖自醫療保健和健身領域切入主流消費市場。
/ A7 h. k9 w% D9 u4 F' @# M5 H/ M8 e6 W
Gartner首席分析師Annette Zimmermann指出:「近來三星(Samsung)以及其他知名廠商紛紛切入智慧手錶領域,然而目前市面所見的產品無論在設計、App數量以及功能上仍相對缺少新意。因此Gartner預測,至2017年,穿戴式裝置仍將為手機的輔助裝置,會以穿戴式裝置與平板的搭配組合完全取代手機的高階手機使用者比例仍不及1%。」
10#
發表於 2013-11-28 14:24:37 | 只看該作者
目前的智慧手錶產品涵蓋了相當廣泛的技術規格與功能,例如: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和速度、顯示技術、感測器類型、連網能力以及作業系統。部分款式具有完全取代智慧型手機的潛力,因其內建了包含行動電話網路在內等所有技術;其他的則能顯示訊息、撥打語音電話以及播放串流音樂。 " L- ?( Y. b- B( a" O7 P8 S+ a+ I$ C

- D& i  {/ V$ Q1 mZimmermann表示:「透過手錶進行互動,同時可將螢幕較大的手機或平板留在包包、口袋內的方便性,是使用者可以感受、甚或認同的價值。然而,其於市場廣泛接受前仍需面臨重重關卡,包括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興趣與認識、設計不佳以及價格因素。」 - z2 T) b( x( p+ }9 [) w
* n. x0 R, R0 w+ n7 r) K
由於缺乏創新的設計,大多數的智慧手錶目前仍未能吸引大眾市場關注。現階段的設計和推出的產品大多讓消費者覺得龐大而缺乏「時尚感」。Gartner指出,廠商應試圖在具吸引力的設計(輕薄)與電池續航力之間求取平衡,因為兩者都是影響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早期科技採用者或許不會將設計列為重點,但主流消費者卻傾向以整體外觀、材質與顏色為決定是否購買的因素。 - f" q: L: K( q# [7 T% S/ y5 W
7 Q$ p$ e, [% ?: ^& @9 p
Zimmermann表示:「對於一個宣稱創新且價位在200至300美元間的全新產品類別,使用者期望的不僅只於其所帶來的便利性。同樣的價格亦可買到功能不錯的入門平板。對於即將來臨的聖誕銷售旺季,使用者較可能選購入門平板而非智慧手錶,因為前者的價值主張更加明確。」
11#
發表於 2013-11-28 14:24:43 | 只看該作者
此外,廠商必須瞭解智慧手錶的成功與否將不僅取決於硬體。對於投入培養開發者社群的廠商而言,App與各類裝置之間的互通性是創造品牌忠誠度以及贏得消費者青睞的關鍵因素。   {6 P3 ]7 I+ I2 P4 E4 Z( T* i$ m# B, d
' R9 U# `3 R' s# e" _1 y
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Intyre表示:「在智慧手錶尚未與智慧型手機連線的情況下,互通性與獨立運作的App可以提升其本身的價值。即使智慧手錶扮演著『支援』智慧型手機的角色,但若僅將智慧手錶設計成輔助的第二裝置終將導致失敗。加速計、陀螺儀、紅外線、麥克風、相機等感測裝置可讓軟體開發人員擁有更大的彈性來開發各種廣泛用途的App。」
5 U# A' n8 G7 K, Q
# h" h9 ]: W, J6 dMcIntyre進一步指出,智慧手錶以及智慧型手機、平板以外裝置之間的互通性,將可提升其實用性,並且為穿戴者帶來新的功能。部分智慧手錶可直接和藍牙耳機配對以提供通話私密性,亦避免旁人聽到播放中的音樂。智慧手錶可直接連上Wi-Fi無線基地台,讓穿戴者存取網際網路、發送訊息、撥打網路電話(VoIP)等等,與智慧型手機獨立運作。
3 h5 H+ |, ]2 F3 b  J0 _/ p# o& y4 @& m1 C
McIntyre表示:「要為智慧手錶注入生命,廠商必須培植開發者社群。如同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上一樣,穿戴者很自然地將期待有許多可使用的App與服務。」
3 F" W+ p" l6 k( p6 i
3 p' M6 J) w% p8 e9 K( p「在智慧手錶與穿戴式裝置市場的初期發展階段,App的數量很少。然而一旦智慧手錶漸趨普及,廠商將開始面對其使用於工作環境以及『員工攜帶自有裝置(BYOD)』相關的全新挑戰。企業必須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並且開始詢問與當初具備照像功能的手機首度現身市場時的類似問題。智慧手錶廠商需透過行動裝置管理解決方案廠商的參與來提升企業接受度。」
12#
發表於 2013-12-3 15:33:52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直至2020年,智慧機器將發揮廣泛而深遠的商業影響力
# f. E' P8 t0 z! ]
8 Y# K4 c" Z0 y7 Z. T【2013年10月31日】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進行的2013年執行長(CEO)調查,六成的執行長認為,未來15年內出現可能吞食數百萬中產階級工作機會的智慧機器屬「天方夜譚」。然而,Gartner預測,直至2020年,智慧機器將在短短的七年內開始發揮其廣泛而深遠的商業影響力。 % z/ ]5 X% a& U# z! t
) z& c/ l4 r# Z! b" T
Gartner研究總監Kenneth Brant表示:「大多數的企業和思想先驅低估了智慧機器於未來數十年內取代數以百萬計中產階層工作機會的可能。工作機會將被加速摧毀,而機器消減工作機會的速度將遠勝於市場創造新興工作機會的速度。」 * c! V7 W9 e; C" q! P# v) I* U5 b9 M
8 q4 O4 T1 P2 Z4 S
根據Gartner最新的「Maverick」研究,資訊長(CIO)的任務須轉向解決智慧機器於不斷擴增的應用範圍當中所暴增的問題,以及該趨勢將對資訊長的職業生涯與持續攀升的失業率所造成之影響。
8 c9 D, M) g, d1 v2 o/ J. d
0 n) l, v8 o" T* z& F6 kGartner的Maverick研究旨在刺激新穎、非傳統的觀點。Maverick研究源自該機構的研究育成中心,可突破Gartner慣用的廣泛共識所形成之程序限制,提供劃時代、創新且具顛覆性的見解,以協助企業走在主流尖端,善用可能影響IT策略及整體企業的趨勢及洞見。 0 n5 \2 H# ~5 t& x. ?4 A/ e4 s
' `/ R3 I" I: @( m9 J
機器正從基礎作業自動化的領域發展到先進的自我學習系統,並且在許多高度專業的領域與人腦互別苗頭。因此,下一波的失業潮可能於未來十年內發生在具有高度價值產出的專業人士身上。
13#
發表於 2013-12-3 15:34:19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的研究發現,許多企業執行長尚未意識到直至2020年,智慧機器將帶來之廣泛而深遠的商業影響力。
5 q# v, J& F( w' T5 n! G2 E! \
9 Q. f! e( |2 ]2 v% q+ i  l8 CBrant表示:「基本上,許多執行長正錯過可能於這十年間發展成最重要科技變革的一項趨勢。事實上,即使今日已存在一個孕育『數位勞動力』的多元市場,背後的支持者來自其供給面及需求面的主要廠商。此市場由智慧型代理人、虛擬實境助理、專家系統及內嵌式軟體所組成,以極專業的方式讓傳統機器變得『具有智慧』,此外還有新一代低成本且容易訓練的機器人,以及可能大幅降低數百萬工作人力價值和/或加以取代的專門用途自動化機器。」
# b1 V8 E2 V2 ~5 G9 ~
" e# n5 J+ K- t8 S  g! iGartner認為,直至2020年,智慧機器的能力和穩定度將大幅提升至對業務及IT功能造成重大影響的程度。其影響之大,將使得至2015年仍未開始制訂「數位勞動力」計劃及政策的企業,於2020年時無法在提升生產力及營業利潤方面達到其所屬產業的前四分位數。其直接的後果是,對於至2015年仍未與高階經理人共同支持數位勞動力計劃的資訊長,其職涯將提前於2023年之前劃下句點。 ; g5 G/ o! c7 J+ V$ n1 A
1 l0 H, l2 i# _* n* P
除外,另有多項因素將共同促使該威脅的實現,尤其是建造大規模與多樣化智慧機器的技術正在整合,而部分「先驅企業」亦正從事這方面的測試。同時,全球經濟疲弱導致營收持續不振的情況,亦將刺激企業採用智慧機器取代人力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力的需求。
14#
發表於 2013-12-3 15:34:29 | 只看該作者
Brant指出:「值得一提的是,IT成本通常僅占年營收的4%,而智慧機器所能合理化的勞動成本在某些知識與服務產業卻高達營收的四成。該市場的供應商包含IBM、奇異(GE)、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正大手筆下注於智慧機器的成功,而需求者則包括一些高知名度的先驅廠商,將掀起一波爭相採購和/或發展智慧機器的『武器競賽』。」
8 J8 L* P( f( v- r' n/ @3 Z& \" G+ [) q3 o
儘管Gartner 的Maverick研究宣稱,智慧機器直至2020年將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但我們也發現在商業、政治、經濟、社會及科技方面存有以下仍待克服的阻礙: 9 c3 n  g# j  m, m: Y

- E. U/ r# H4 v* q5 _  O早期試營運將無法發揮預期效果。( B+ G- A* b7 H) A, W' R9 c
該項科技將無法在這十年結束之前獲得快速進展。
& o. {# H# ~! P該項科技的價格將無法在這十年結束之前迅速降低。" P$ ?- q) K! R9 t# g" d
勞工團體將重組並成功阻擋這類「工作機會殺手」智慧機器的入侵。
' x2 O  @- B1 X! E民眾會抗議失業情況的進一步惡化及延續,進而選出立法反對智慧機器的政府。- `- p0 h5 q- ^' {0 C- \
消費者會抗拒這類機器,不論是因為廣為人知的災難,或是出於更微妙、更長遠的人際互動需求。' h0 {! ^# R8 k
人們將提供較智慧機器所能替代的更大幅度的生產力提升。
# P4 ~( w4 }- J; i' k法律方面的挑戰,源自於自動化智慧機器涉及意外事件所突顯的「程式化道德」問題,將使得自動化代理人的市場無疾而終。 6 W4 p/ ^) D& M
1 G* j' q, T0 S( A, K
Brant指出:「短期內市場當然不會達到大規模失業的狀態,然而,同樣可以確定的是,許多新的科技組合將在這十年內出現並且帶來重大影響,從智慧軟體代理人、專家系統、虛擬實境助理,到智慧型產品中的內嵌軟體系統與全新型態的創新機器人。我們不需在2020年讓智慧機器具備完整的人工智慧,就能徹底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勞動力、成本結構及競爭力。」
15#
發表於 2013-12-25 14:09:04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個人世界與萬物聯網正相互激盪出全新市場

至2020年,物聯網將創造1.9兆美元的經濟附加價值 且全球用戶將使用逾300億台連網裝置
% \' I* j7 ]4 v  N$ C; F# |/ [6 a5 ^0 o7 {7 N
【2013年12月23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隨著數位世界的來臨,數位化浪潮將透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而大幅改變科技市場的樣貌。儘管至2017年,歐洲、中東與非洲地區(EMEA)的IT支出將維持2.2%的年平均成長率,但包括人、物、地點以及系統的物聯網將創造出全新的市場與經濟型態。 ) y" P, b, u4 E4 R7 M
9 G/ g( a) ^" {/ o
Gartner資深副總裁Peter Sondergaard表示:「短期內,傳統IT市場的成長速度將不會再進一步增加(若有成長的可能性),因此成長率的提升將來自於非傳統IT市場。雖然IT及電信合併市場將於2015年達到近4兆美元的規模,但至2020年,物聯網供應商(註)所累積創造的營收預期每年將達3,090億美元。其中,半數的活動將為新創事業,而八成將投入於服務領域而非產品。就策略性而言,物聯網實為一個重要市場,其將急速發展且將帶動營收及成本效益。」
2 Q$ K5 N' |6 Y0 T1 J5 v
2 T! F8 b; }% ]7 e0 b2009年,全球有25億台連網裝置,絕大部分為手機、PC以及平板。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300億台連網裝置,而且種類將更加多樣化(參見圖一)。
) i' F" W/ J* t# a' V6 S; U
/ p! `3 {' X9 t6 D圖一、連網裝置總用戶數(單位:十億台/支)
) l, M+ g8 B6 F8 ?  z6 F& B! m
- }, ?$ T' }; K  A- i) X資料來源:Gartner(2013年11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16#
發表於 2013-12-25 14:10:03 | 只看該作者
Sondergaard指出:「物聯網將為所有企業組織及全球經濟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Gartn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經濟附加總值將於2020年達1.9兆美元,且橫跨多種產業。其中率先導入的垂直市場為製造(15%)、醫療照護(15%)與保險(11%)。 4 I7 [$ R% g0 j% A$ H5 c

4 ~5 z  S5 n; l( ^" b; x舉例來說,製造業將受惠於生產數十億台裝置以及更有效率地追蹤原物料與零組件,而得以提升成本效益。在醫療照護方面,年長者專用的智慧拖鞋與其他穿戴式裝置內含感測器,可偵測失足以及各種醫療情況。若發生任何狀況,裝置會透過電子郵件或者簡訊通知醫師,如此可避免跌倒的情況並且省下昂貴的急診費用。另一個例子則是在有提供「按里程付費」(pay as you drive, PAYD)汽車保險的汽車內安裝感測器,將保險費與個人的風險狀況做連結。
* v- n. Q" c' {$ h
+ z. ^; U  @) f* P% ~+ hSondergaard表示:「物聯網提供專為客戶打造的最佳化解決方案,以及創新的全新商業模式。這將使得公司改變單一定價(blank pricing)的模式,進而提供創造企業和客戶雙贏局面的客制化方案。」
4 l4 L! b' l+ b9 D( R1 u0 f+ R, {, M" r- u
將實體與虛擬世界整合的「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以及「力量的連結」(Nexus of Forces),將帶領企業組織與其資訊長邁向一個兼容並蓄的數位未來。Sondergaard指出:「不論企業組織今日所提供的業務或服務為何,數位化正帶來改變,並逐漸於企業組織內部蔓延開來。」 " d6 y' e* t! @

: g: L! K1 `& o+ M  u: A萬物聯網將於下列三個層次上促使產業重新再造:商業流程、商業模式以及商機。
17#
發表於 2013-12-25 14:10:38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研究副總裁Hung Le Hong表示:「在第一個層次,數位科技不斷提升我們的產品、服務及流程,還有我們的客戶與用戶體驗,以及企業內部運作和合作的方式。我們仍照平常的方式作業,但數位化讓我們做得更好,或者在業界開發出更好的產品。」 6 m5 l; {" I( @2 i: p! B: G

! K' P: F' z; n. V當公司將產品及流程數位化之後,產業內就會出現嶄新的業務模式。隨著數位化促使產業於商業模式層次重新再造,Gartner分析師預期將會有更多轉型的變化出現。Le Hong舉例,Nike搭配醫療領域的應用推出連網的運動衣及裝備;而Google則於無人駕駛載具領域有不錯表現。Le Hong表示,「這些企業組織原本從未涉足其他產業,但現在他們正在塑造全新的自我。」
; T% N/ @2 j3 l7 K
/ _1 {4 L% ~9 @( _數位再造的第三個層次來自於企業需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靈活性競爭。Gartner稱其為「商機」(business moment)。
& o3 t$ b/ k- |1 p) G& S. t
! W' i; Z2 l$ OLe Hong以喜達屋(Starwood)、希爾頓(Hilton)以及凱悅(Hyatt)等大型連鎖飯店為例。這些公司過去一直在對抗電子商務時代第一波數位商業模式的競爭,如Hotels.com此類網站。然而,目前類似旅遊網站AirBnB的全新數位商業模式正促使這些連鎖飯店必須與數量更龐大的客房競爭。上述客房並不在其他的飯店內,而是在旅客自己的家中。
# i8 k$ a* S  w. x, f
$ _$ m& E! q% B8 c* u5 xLe Hong表示:「客房的來源和數量每晚皆不相同,形成一種商機層次的競爭。而『商機』可能來自不明地點,但卻越來越無所不在,且商機的產品、時間點和競爭者幾乎從不重複。」
18#
發表於 2013-12-25 14:10:53 | 只看該作者
物聯網將創造數千萬種全新物品和感測器,全部都會產生即時資料。Gartner研究副總裁Nick Jones則表示:「資料即金錢。企業將需要巨量資料與儲存技術來蒐集、分析及儲存這麼龐大的資訊。不僅如此,要將資料轉化為金錢,企業和IT主管需要的是決策。因為他們將沒有時間或能力獨自應付所有決策,他們需要電腦運算的協助。電腦可根據資料和知識做出複雜的判斷,且能夠以我們的母語來溝通其決策。想要以數位世界的速度成功,即必須交給電腦處理。」 8 f" {5 u7 k* i+ S. x

' p: x; t3 [( C相較於企業一、兩年前的情況,大多數的資訊長在擁抱數位化方面都已有長足進展,但仍有近半數的資訊長表示他們尚未準備接受數位挑戰。
9 F, q1 u* Y* N0 t; W: R
+ k, s3 C' ?+ Y- X& \8 X- m8 n, UGartner研究副總裁Dave Aron表示:「既然數位化已蘊含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當中,每家企業都應有屬於自己的數位策略,不能流於平凡。數位化不是一種選項,不是一種附加品,也不是事後的想法。它是全新的現實,需要全方位的數位領袖。」 $ Y3 a3 S5 b( r( j: K; q4 p7 k
* H. A  g& D  l2 \# Z
企業需要能夠認知商業模式轉型之巨大商機的數位領袖,而這樣的領袖要能創造掌握商機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並且要跳脫公司的框架以引領及塑造生態體系。Aron表示:「就像策略一樣,數位領袖不能流於平凡,資訊長必須探索、調整、擁抱新的數位現實,必須成為無所畏懼的數位領導者。」
% G6 V% f3 c: N7 p% V
, B1 `) p: F3 w4 s*註:2 m; y, Z, t8 O8 I
! o. ^$ ]. U$ Y1 J2 @
物聯網的範圍涵蓋硬體(即「物品」本身)、內嵌式軟體(在物品上執行並提供連網能力的軟體)、連網能力/通訊服務,以及與物品相關的資訊服務(包括根據使用習慣和感測器資料以提供的服務)。提供此類硬體與服務的廠商統稱為「物聯網供應商」。
19#
發表於 2014-1-27 11:41:33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2013年三星蟬連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客戶 三星與蘋果合計占2013年整體半導體需求的17% % }  ~7 ]" I; m; Q$ V

! u3 Y' |) B- c% x) E9 e% a* V【2014年1月27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表示,2013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蘋果(Apple)蟬連全球兩大晶片採購客戶,其對半導體之需求合計成長17%。三星和蘋果於2013年的半導體採購金額合計為537億美元,較2012年增加77億美元(參見圖一)。 3 V* ]3 q! S, U% e  O( y, ?! {5 [

, A: ]0 |0 Q9 X5 I$ zGartner首席分析師山路正恒表示:「三星與蘋果已連續三年名列全球半導體採購的兩大龍頭,其於半導體設計總體有效市場(total available market, TAM)的市占自2011年的12%攀升至2013年的17%。此一上升趨勢顯示兩家公司過去三年在市場上的擴張速度,亦說明為何其決策對整體半導體產業具有技術和價格上的影響力。」
$ U, W; p4 X/ M$ k5 n8 [, s8 s9 e6 C; I; {3 `' M7 S- Q
前十大企業於2013年的半導體採購金額合計為1,14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供應商總營收的36%,較2012年的1,051億美元(占35%)微幅上揚。2013年,前十大企業的需求表現優於整體半導體採購市場,且成長了8.4%。
20#
發表於 2014-1-27 11:42:41 | 只看該作者
圖一、 2013年全球半導體設計總體有效市場前十大企業初步排名(單位:百萬美元)) m, h  |) B" k, y- l
" P% C, i' c& ^3 q) N

9 Q8 {1 i5 J4 K: U& m5 l, m7 y; l) U# L2 G

TAM=總體有效市場

資料來源: Gartner20141月)


; ^' d; `# }1 i& f


& b# Q  \% k* ?( 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8 02:08 AM , Processed in 0.1490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