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5395|回復: 1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管理] 台灣面對在全球化下的「創新競爭力」,大家有無信心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3-2 17:2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甚麼電子產品是台灣創新出來的? 1 j* ~: d/ _; L$ f

! a. c1 W1 m/ ^9 o; e% M7 ?. }小國的創新競爭力4 `  J# A0 D* {8 w2 z+ G
作者:陳世耀  出處:天下雜誌 370期 2007/04 6 t' u: b' ^. d" L

9 \& U+ w$ K" E9 k全球化競爭下,面對新興大型經濟體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小型國家還有競爭優勢嗎?競爭優勢會在哪裡? # E& ~# W7 A! R  B1 _  C5 Q3 c4 U

& W. T! ?  v$ y: m/ g- H「繁榮的根本不在生產力,而在於創新,」任教哈佛企管學院策略和競爭研究所的史坦巴克(Dan Steinbock)博士認為,創新本身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能否成功讓創新變成商業運轉。
" Z2 g7 u) s9 g9 x; B) X
* L" M1 R* y1 h) _3 T曾著有《Nokia﹗小國競爭者的策略轉折路》、《30億眼睛在行動》等十多本書、專研創新策略與全球競爭力,同時也擔任印度、中國和美國研究所資通技術(ICT)研究總監的史坦巴克,特別來台和電信業者分享行動通訊最新趨勢,並分享了他對小國企業該如何在全球化下創新競爭力。
單選投票, 共有 7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1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08-3-2 17:37:46 | 只看該作者

我國技術創新、研發能力將持續優異表現?

掌握台灣創新競爭力優勢,厚植成長潛能% g! `! p" y- S' @, c' g  D. i/ B
2007年7月更新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g9 ^9 {7 G3 I0 y1 x* F
& j# o5 S8 `/ `近年來,台灣積極朝創新型經濟體轉變,創新績效表現優異。根據今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全球創新競爭力評比報告」,2007至2011年台灣創新力全球排名第6位,亞洲第2位,顯示我國技術創新、研發能力的優異表現,及營造創新社會的努力,備受國際肯定。循此優勢發展,未來台灣經濟展望樂觀。  
2 x5 k3 {/ d6 n# F* S, C: i% @- v
4 d3 a! m8 ~2 {8 {# t$ G" a0 P一、EIU強調,我國創新競爭力卓爾出群的主因,在於我國的創新效率表現優異
' S6 m  T" ]# e  R; z: |  H9 |# C' m  w+ g
  EIU指出,2007至2011年間我國續居全球前十大創新國家,且較2002至2006年排名進步2名的關鍵,在於台灣憑藉優異的創新能力,能以相對較先進國家為少的創新投入,卻獲致不亞於先進國家的創新產出,是全球創新者的典範之一。  
3 W1 {6 V; p/ b5 W  - 創新投入方面:2005年台灣研發支出占GDP比率2.52%,低於排名前4大創新力國家,日本3.13%(2004年)、瑞士2.94%(2004年)、美國2.68%(2004年)及瑞典3.95%(2003年)。  + P: ~0 S  e- v! L
  - 創新產出方面:2001至2005年間台灣國際專利的創新成果豐碩,獲美國專利商標局發明型專利核准數每百萬人平均達242件,僅次於美國(288件)及日本(265件),全球排名第3位,高於瑞士(178件)和瑞典(176件)。此外,根據IMD「200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專利生產力全球第一;WEF「2006-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創新指標全球排名第8位。  5 ~, {: i+ B6 x5 d) F6 S! L; u

6 t+ z: y/ f- p二、國內創新活動日增,創意產業對提升經濟價值鏈的角色益顯重要 ( O: l5 w# O$ U
+ I& u- n& }: [  e( G
  - 國內企業因應知識及體驗經濟的發展,創新活動益趨多元,且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根據經濟部「2006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04至2005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附加價值成長率平均7.62%,為同期間服務業的1.5倍,製造業的2.7倍,整體經濟的1.8倍,顯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此外,就國際比較而言,2005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比率3.26%,雖與香港 (2001年)3.44%相當,惟仍不及英國(2004年)4.64%及美國5.98%(2002年)的水準。 ' U9 r. p8 x' l% p9 D" c9 W: J
  - 2006年台灣優良設計產品計有146件獲德國iF、Red dot、美國IDEA、日本G-Mark及世界之星等五大國際設計獎,較2005年成長39%,顯示台灣創新競爭力表現優異。 ) y( e0 E( ^( Y; D
2 W4 i4 y, m! j7 s$ v# x
三、結合產學研合作,厚植創新能量,強化創新成果商品化機制,激發成長潛力 . K5 D' M- [- H( N
* r! t# y1 F$ C1 {; u
  - 創新是整體經濟突破現狀,再創新猷,並維持穩定成長的動力來源。由於國內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研發人力及資源相對有限,因此,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知識流通與擴散,有助於突破瓶頸。根據WEF評比,2006年台灣「產學合作普遍度」全球排名第7位,較上年進步1名。  ; b; |* [3 S+ v0 \& a& P
  - 為將可觀的創新成果落實在具體經濟效益上,政府刻正積極推動國內專利商品化機制,以創造國內企業和消費者的雙贏。同時,政府持續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措施,並通過「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將運用100億元國家發展基金投資中小企業。此不但有助於培育靈活、進取及創新的中小企業創業家,更有益於提升創新政策強度,誘發較大的技術及知識擴散效果,提升經濟成長潛力。
' [8 d  M# X( D7 v1 q6 D, K4 P7 ]
6 z  ^9 k0 r7 _( ^
表1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全球創新競爭力評比」
國別或地區2002至2006年2007至2011年
評比分數全球排名評比分數全球排名
日 本10159.91
瑞 士9.7129.802
美 國9.4839.563
瑞 典9.4549.554
芬 蘭9.4359.387
德 國9.3869.515
丹 麥9.2979.329
台 灣9.2889.426
南 韓8.78158.9717
新加坡8.72179.0314
香 港8.16238.2423
  註:評比分數滿分為10分。
! c& i+ w) M0 A' R  資料來源:EIU (2007), Innovation: Transforming the way business creates, May.
. w0 n2 T. e) g% j表2 主要國家研發經費占GDP比率國 別2002年2003年2004年日 本3.123.153.13瑞 士--2.94美 國2.652.682.68瑞 典-3.954-芬 蘭3.433.483.51德 國2.492.522.49丹 麥2.512.562.48台 灣2.202.352.44
$ w3 L+ W8 x' G' i9 b" n1 s7 s(2005年為2.52)南 韓2.532.632.85新加坡2.152.132.25註:資料來源:國科會,科學技術統計要覽,2006年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08-4-22 00:28:41 | 只看該作者
全球化的衝擊平民經濟終結貧窮4 J: l7 X7 i/ m/ B$ J
中時電子報 - 2008330
$ s+ N/ z' I5 o# [, Z) g1 P, [7 Y" r. h( B" V
魚池鄉的紅茶客人不只來自竹科工程師,也有俄國人慕名在鶯歌設立採購公司,採購台灣紅茶賣到莫斯科。挪威、英國、德國、日本也都有人指名要買台灣紅茶。4 e( r9 J# @  a- r; ]
在農業的下游,有些國內食品連鎖企業也開始以自己的品牌走到國際。以工廠設在高雄縣大寮鄉的翔美雪花冰而言,只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08-4-22 01:39:36 | 只看該作者
我不相信~~努力的我還會輸給對岸的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09-9-7 16:37:48 | 只看該作者

品牌、設計和創新這三大元素的管理也可以運用在ICT產品的開發

Shaping the Future!-用品牌、設計和創新打造未來新趨勢
) y2 ?! S( E+ h& V: ]& D3 [

4 N4 T9 ?( f% z3 \雖然2009年的展覽活動才落幕,但對向來以速度見長的台灣ICT產業而言,2010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10)也即將開跑。為服務廣大的參展廠商,主辦單位之一的台北市電腦公會(TCA)策畫了一系列共計六場的Shaping the Future!研討會暨徵展說明會。探討ICT產業下一波的明星話題,從上游到下游,針對不同產品屬性規劃,邀請領導廠商及產業分析師擔任講師,為明年即將邁向三十週年的電腦展暖身。6 {4 \) U6 R8 K( e
: J1 M  m1 L) u, p, P# ^
在八月二十七日的研討會中,主辦單位邀請到在工業設計界享有盛名的瑞士商普羅設計公司台灣分公司(Process Design GroupTaiwan Branch)藝術總監Jeroen Bijsmans以『品牌、設計與創新』為題,呼應明年COMPUTEX TAIPEI的主題『Shaping the Future』,分享他多年致力於品牌、設計與創新管理的經驗,
5 B; q/ N& U/ N- i- W為台灣ICT產業注入一股新思維。% L( M# i9 Z6 r. E* }; U/ P
6 J& W4 @& T/ k% `% o
多年來Bijsmans為歐美和台灣的大小公司提供設計顧問諮詢的服務,會中他除了向廠商及貴賓分享他對品牌、設計和創新的見解之外,也引用了普羅設計公司的實際案例深入詮釋他的看法。) V( `: \4 N* @- t0 Z, |&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09-9-7 16:37:57 | 只看該作者
應用『創新管理』塑造優質消費經驗
! u4 M7 o/ G/ S6 y/ J" F) Y+ s( ]2 N& b8 e
Bijsmans認為「創新管理」是塑造優質消費經驗的動力,過去普羅設計公司曾經設計一款孩童專用的安全削皮刀,因此先訪問孩童以鎖定使用者經驗,設計出多種樣式的削皮刀讓一群小孩試用,並討論不同樣式的優缺點,最後定案的成品不僅兼具了安全性、功能性和造型,也成功獲得市場肯定。他對於創新管理提出一套原則:「用說的,我會忘記。讓我看到,我會記住。但如果讓我參與,我才會關心」。

" u1 R4 e6 s4 Y- e; z4 M) U
$ ~4 C+ ~: s. _/ y/ t他告訴現場廠商:品牌、設計和創新這三大元素的管理也可以運用在ICT產品的開發,提升產品的形象與價值。如何讓自家產品可以在市場中一堆功能及規格都大同小異的產品中被消費者看見,正是目前ICT廠商所面臨的議題之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09-10-15 09:01:03 | 只看該作者
大陸品牌╱11個工程師+20萬人民幣 聯想誕生於北京平房
1 j7 b+ [* w* E. y# @8 G/ _' CNOWnews - ‎11 hours ago‎
: f  n* q( G' }$ Y  h8 F$ Z2 I- H" g2 x. t
為了成功實現「成立一家電腦公司為華人謀取資訊科技的利益」願景,11位大陸電腦工程師與研究員在1984年運用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投資的種子資金人民幣20萬元在北京租用了一間獨棟小平房。而他們所創建的公司--聯想(原英文名為Legend),為中國個人電腦市場開啟了嶄新紀元。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11-5-18 14:22:31 | 只看該作者

做一個全球化時代的贏家 考試委員黃俊英南大開講

(20110518 09:08:40)考試院黃俊英考試委員於今日應臺南大學校長黃秀霜邀請,至該校文薈樓演講廳進行專題演講,他以「做一個全球化時代的贏家」為題,為南大師生講述如何在全球化趨勢下生存與發展,受到南大師生熱烈歡迎,演講結束後,與學生互動親切,對學生提問詳細回應。2 W0 r9 O/ [! z9 _
, C/ T% x4 X8 _1 d+ F: Y
今天的演講,黃俊英委員談到全球化的發展過程與趨勢,以及在全球化下各國人民之間互動與影響;而現今地球上發生的事,即使距離遙遠,都可能影響到我們。他告訴同學:「不管喜歡或不喜歡,我們都無法抗拒全球化的趨勢」。為此,想要成為全球化時代的贏家,本身就要做到「勇敢贏向全球化」及「成為全球化的人才」。其中,「勇敢贏向全球化」就是不要怕變動,勇敢把全球化視為機會;而「成為全球化的人才」,則要努力讓自己達到「人品為要,誠信為先」、「順應趨勢,掌握變局」、「培養全球視野的國際觀」、「學好中英文,強化溝通能力」、「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經營自己的品牌,做最好的自己」等面向,使自我具備十足競爭力。此外,他還以「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勉勵在場同學。- P6 Z7 l4 H) a+ K/ r0 S
/ F9 r% c9 b3 s9 f2 N, x
黃俊英為美國愛荷華大學企管哲學博士,現任考試院考試委員,曾任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榮譽講座、義守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兼教務長、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美國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客座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等職。此外,他也曾擔任總統府政府再造委員會委員、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經營績效獎金審議委員會召集人、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主任委員、高雄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高雄市政府政務副市長、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展處處長暨副主任委員等職。曾獲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第五屆院士、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2001年管理獎章、行政院研考會一等專業獎章、北美華人管理教育家學會首屆傑出成就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傑出校友、國科會優等及甲等研究獎等多項榮譽。
: W' p- G  @% l8 R! `/ j/ D3 ~7 m) S/ H5 V; e  S5 y& f

; v4 v, I$ ]7 ~  ^: k訊息來源:國立台南大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11-6-16 08:23:11 | 只看該作者

商界領導人指官僚作風是企業創新的最大障礙

Hong Kong, June 15, 2011 - (亞太商訊) - 根據倫敦商學院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商業機構主管認為體制內的官僚作風是創新最大的障礙。調查於2011年5月23日由倫敦商學院舉辦,共650多名商業主管出席之的第九屆「環球領袖高峰會」即場進行。8 G" v/ W8 G0 `0 H" s

6 o4 \- g8 Y& `1 g8 l1 g調查中,77%受訪者表示在商業環境中,完善激勵機制、減省繁瑣手續、或是加大工序靈活性等,都是刺激創業精神的關鍵。5 ^$ O! X5 K3 G! k- Z: @
' [( i$ u! |$ C& x- L
倫敦商學院院長Sir Andrew Likierman表示:「在普遍情況下,創業和創新皆是商業和經濟的驅動力。這正好能創造就業機會,幫助世界經濟簡瑼鷟藻M機。」& R* R, b6 \! j8 h

, `3 g! S0 U+ I8 Y「我們已經講授了這個題目超過25年,至今仍然有釵h頂級的教授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而這些出席環球領袖高峰會的商業主管分享對於『創新』的主要障礙和驅動力的見解都非常有見地。」+ J( t( t; j4 w2 r6 J3 ^0 ^

& p7 x7 E( U, [& L晉升與鼓勵「不足」1 {2 V5 N  H7 i4 s4 v6 t% I
調查結果顯示,若要刺激新的想法,單純依靠員工晉升或其他獎勵措施並不夠。超過六成受訪者指出其實需要通過建立一種創新文化,邀請各人貢獻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才有機會達成獎勵或激勵創新行為的效果。
) A$ d1 r) T8 k2 G) u$ d2 t* `1 V3 |/ E  ~; G0 r. Z
其他重要發現包括:
' w' n. q( Z. W% t7 x( C5 s$ v- 80%受訪者相信首席執行官是內部推動創新的關鍵,原因為其對下屬提供的支援,而非擔任「創新的源頭」的角色;/ B5 {* \! u8 g; N3 W1 M. g4 X
- 73%受訪者相信,如果大企業能夠讓員工在現有架構之外進行創作,就能達到創新的效果。& Y  h. K5 |6 @) ^; [

9 g6 N+ H" x) V% n2 _) i該項調查是從650名出席環球領袖高峰會的主管,及來自世界各地參加網上直播的人,當中抽取400名成為受訪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11-6-16 08:23:17 | 只看該作者
調查亦為高峰會揭開了序幕,包括一系列的演講和小組討論,全部都以創新和進步為主題。作為贊助商「德勤」全球主席John Connolly在高峰會中致詞,並宣布在倫敦商學院成立「德勤創新及企業學院」 (Deloitte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q( y0 C8 i& r8 \" d( o4 L  ^5 z; Z; `/ w; ~; Q
環球領袖高峰會的其他重點包括:3M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George W. Buckley、商務大臣兼貿易委員會主席Vince Cable博士,以及Better Place創辦人Shai Agassi的致詞。
5 v0 c, Z$ x2 K3 q
# _5 z8 d/ @9 j重溫更多環球領袖高峰會的精彩部分可瀏覽:http://www.london.edu/newsandevents/eventsoverview.html - @; x  x1 ?+ |

) s5 b- v# P! B/ ?4 [  n+ Z重溫環球領袖高峰會的片段可瀏覽:http://c3162502.workcast.net/lon ... &referrer=MEDIA2 W3 z  @) r* g( R$ M7 K- X
6 W1 Z/ {* O! E! O
關於 倫敦商學院. Q$ d) C; [6 I. x3 E9 \

  w4 d" u$ ?) ?7 V! T! l& [% W倫敦商學院的創校宗旨是引領探索和培育領導人才。該校的全日制碩士課程*擁有世界第一排名。在學術研究**方面,院校是全球十大頂尖學府之一,及在眾英國學府中取得最高評分。院校教員來自30多個國家,主要劃分七大範疇,包括會計、經濟、財經、管理及營運、市場學、組織行為及國際性策略管理。在倫敦商學院學習思維可以得到多方面啟發。院校目前在倫敦、紐約、香港及杜拜四個國際著名城市提供課程,學員來自130多個國家。此外,院校擁有30,000名校友,提供寶貴資源,可與學員分享交流,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營商經驗,學員亦可藉此機會擴展全球人際網絡。院校每年頒授超過1,000個學位,包括MBA課程、EMBA課程、金融碩士課程、Sloan課程及博士課程,最近更增設碩士管理課程。院校的專業教育團隊為學員悉心設計提供30多個公開課程選擇,及乎合個別企業需要的課程。
' g  y: y, [% h" X2 C3 Y3 c  z" \& a3 f. J
* 金融時報 MBA課程2010年排名8 T) ^& A$ v  i# J( h
** 2008年英國學術研究評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D2 k/ a* k( H
9 T% j) ^9 L* d. k, `/ k( y3 A! s
www.london.edu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11-8-30 09:23:06 | 只看該作者

工研院IEK:創新轉型為台灣ICT產業唯一的道路

【新竹訊】在各界仍對Google宣布併購Motorola Mobility、HP宣布停止webOS終端開發與考慮分拆個人電腦部門等事件議論不已之際, 8月25日(台灣時間)蘋果公司執行長Steve Jobs宣布辭去執行長職務,為近日紛亂的產業界投下一顆更大的震撼彈,也意味著「後Steve Jobs時代」即將來臨。
0 P( P# L. R& E" Q& j
3 B  D5 @5 {0 u1 g- q0 Q& B1 j9 [雖然上述大事件短期內還不至於對全球或台灣的產業產生立即性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全球產業版塊的位移將會比以往更加劇烈,甚至衝擊過去二、三十年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以及引以為傲的代工經營模式與產業型態。 $ Z) l( W: B; F# }, w! d/ q

$ R0 s- A& S! m: _+ K7 g6 z三國鼎立時代背後的隱憂
5 E! H, a- \7 D9 x
' S/ `% w% L; f" N在 年初Nokia決定與Microsoft合作、8月中Google併購Motorola Mobility後,主導全球ICT市場成長的智慧終端產業已然形成以Apple(iOS/Mac OS)、Google(Android/Chrome)、Microsoft(Windows)三大平台鼎足而立的局面。首先,2010年 Microsoft以XBox+Kinect再創聲勢,並以Windows Phone 7重返智慧終端戰場,逐漸用他的創新力取得市場關注的目光;而在年初宣布與Nokia合作後,進一步取得全球最大手機廠的硬體後盾,也在Google併購 Motorola Mobility後,可能吸引部分原Android陣營業者,加強Windows終端的開發。但過去以套裝軟體開發與銷售模式的Microsoft,能否 因應應用服務來源由終端轉向雲端之潮流,將是其持續擴大在智慧終端市場影響力的關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11-8-30 09:23:20 | 只看該作者
其次,Google以創新的「開放式平台」模式,獲 得眾多製造廠支持,並讓Android OS迅速在智慧終端崛起;而在Google宣布併購Motorola Mobility後,以Google為主的Android陣營將不會再像過去散兵遊勇的作戰型態,而是擁有更豐富的軟硬體整合與專利權戰力的正面交鋒。不 過,此一併購案也引起業界質疑其是否能堅持「開放式平台」的經營模式;一旦此經營模式改變,或是獨厚Motorola Mobility的顧慮成真,那麼Google將可能逐漸喪失其在Android陣營共主的地位。最後,對Apple而言,雖然Steve Jobs辭去CEO轉任董事長,但Steve Jobs為Apple所建立起來的創新模式與經營典範,不僅已經擁有上億「i-customer」的基礎,更非其他競爭對手短期內可以模仿企及。不過,長 期來看,Apple是否能延續過去10幾年由Steve Jobs引領的產業新視野與產品創新性,將影響Apple在「後Steve Jobs時代」的前景。
* P6 D+ b7 ~2 E4 k( v$ p8 u
$ r; n) j& W% O0 q4 y不論是「後PC時代」或是「後Steve Jobs時代」,首先印證的是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永遠主導產業發展,PC時代的IBM如此,手機時代的Nokia如此,「後Steve Jobs時代」的Apple也可能如此。一旦創新力道減弱,或是過去的核心競爭力逐漸背離市場所需,產業領導者將會開始走下神壇落入凡間。所以當 Steve Jobs宣布辭去CEO後,各界才會紛紛懷疑Apple是否能維繫其創新性;而我們也才會看到目前混亂的專利戰,已讓產業界開始從創新的追求退卻,轉而將 心力投入在專利「軍武」的整備上。
5 t) Z4 F" Q* M# L7 S  P5 _+ g  j
) Q9 P0 u" F, o& V$ w: E/ QIEK View:創新轉型為台灣ICT產業唯一的道路
9 n8 |* N# V' `" F" A8 h" g. m1 e/ J* `
台灣ICT產業在上一波的產業變 革中,以製程創新取得全球ICT產業的一席之地。但面對產業生態丕變之際,所有廠商都可能面臨過去的客戶來源一夕生變,而過去熟稔的業務,亦將面臨市場空 間大幅縮減的挑戰。換句話說,過去製程創新所形成的競爭優勢不僅逐漸減弱,甚至可能成為以製造思維為主的台灣ICT產業因應變局的障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11-8-30 09:23:25 | 只看該作者
因 此,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認為,從近年來產業生態的變革與近日引發議論的產業事件來看,台灣ICT產業若要避免陣痛變成長痛,「創新」 已是及早渡過轉型陣痛期的唯一道路。而台灣ICT產業的「創新」之路更應著重在:「前瞻應用需求引導技術開發」,以及「貼近在地脈動開創整合服務」兩個方 向。首先,在「前瞻應用需求引導技術開發」方面。Apple過去10幾年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不斷發掘使用者可能的需求,並以應用需求引導,長期累積與落 實相關技術的開發,終至創造出讓市場耳目一新的產品。故建立前瞻應用需求之機制,長期引導開發與累積相關技術,不僅能讓台灣產業累積豐富的專利資源,更能 藉由及早投入,進而掌握具共通性的關鍵技術。
, F+ ]! _0 T9 p# {% ?! C% x
8 h. o8 u) e! t3 W/ ?* Z其次,在「貼近在地脈動開創整合服務」方面。服務的成功關鍵要素,除了與在地脈動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供給使用者更便利與完整的服務體驗。因此,台灣ICT產業應進一步強化應用服務業者與硬體業者的合作,提供潛在或新興市場客戶整合度高的 產品與服務,進而建立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方能擺脫目前受制於人的製造代工宿命。 ( F4 g  ?2 ^/ p3 ^/ f
& P0 O2 K3 `0 ~5 D( |
「創新」是三大平台業者在產業取得領先地位的關鍵,但能 否持續創新,亦是其未來發展的挑戰。對過去著重標準化與製造導向的台灣ICT產業而言,在面臨數位匯流、雲端服務、智慧終端等應用紛踏而來之際,參與國際 合縱連橫以補目前不足之處,或許是短期內的解決之道。但長期而言,如何厚植「創新」能量,累積軟實力與硬實力兼具、共通性與獨特性並存的產業內涵,將是台 灣ICT產業轉型突圍的關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29 07:52 AM , Processed in 0.1445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