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18984|回復: 2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你公司的因應之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9-5 15:55: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9.04  中國時報
0 G7 P; `6 E7 b! K$ ~高價股盈餘 員工分紅稀釋大劉宗志/台北報導
7 b1 g5 X% a8 Z" L8 ~
1 ^3 @; d$ w8 l0 ?8 v   
半年報公布完畢,其中業績表現佳之高價股近來紛獲買盤推升,不過由於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97年才實施,若以去年盈餘遭員工分紅稀釋程度來看,包括股王宏達電、大立光、聯發科等稀釋皆逾3成,盈餘虛胖程度不言可喻。 ' |$ b4 ^4 U1 h; ]) M
% t9 s4 f" \( E! S; Z1 U- |
    台灣許多營運業績好的公司股價大多高於面額,但是在分配給員工時卻是以面額計算,實際上員工拿到的股票市值卻是大了許多,許多高科技產業用這個方式來吸引、留住人才。 8 `6 f0 y! H* [: I' u

8 P# d% b& D4 F1 W    不過,這種作法卻常被批評是肥了員工、瘦了股東,因為員工分紅配股目前並未列入費用,而是直接從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例來發放,因此平常看到的公司盈餘,其實還要扣掉董監酬勞、員工分紅,剩下的才歸全體股東所有。 : c0 \. A! ~! p% `5 D4 E
% _7 f8 B; P8 h! A" \1 d" a
    為了解決「盈餘虛胖」,並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主管機關擬自97年起實施,將員工分紅配股以市價列入費用計算,同時放寬買回庫藏股分配員工及員工認股權證規定,以降低衝擊。 & F& t. s. V9 P2 B7 v% {

( D; D% T. p! K* k, s$ [    若以94年度公司獲利及員工分紅為準,高價股盈餘稀釋比重極大,其中宏達電稀釋達6成、大立光45%、聯發科36%,聯詠也有3成。假設今年這些公司的員工分紅對盈餘稀釋程度和94年度相同,則這些高價股上半年「驚人」的每股獲利,都要大打折扣,宏達電上半年每股25元將下降為10元、大立光也腰斬成7元、聯發科也從近一個股本降為6元。 * X% ]8 y0 f( u" _" n3 Z3 ?
2 X% O$ _. @1 q: D6 m
    不過南電94年度只發給員工現金紅利,盈餘稀釋程度最小,每股獲利維持8元以上的高水準,顯示不是每家高價股都愛大發員工紅利配股。 5 ]: c$ d7 @( W- l1 V" a9 Y
. E8 r- Q( r; f2 T  y
    法人指出,新政策確定把分紅用市價列入費用,對權值大的公司影響相對較小,但股本在3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電子股或是電子高價股,例如IC設計等公司,在新政策下,為了讓帳面好看,員工分紅恐怕要縮水不少
單選投票, 共有 32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7-5-14 08:26:17 | 只看該作者

IC設計業 以分割規避分紅費用化

中國時報2007.05.14 【林上祚/台北報導】 : w0 w- S& T8 F0 ]
http://news.money.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10601+112007051400380,00.html2 H8 d$ [/ r- e2 T
' ^# [+ S8 {0 B) C
    科技業員工分紅稀釋股東權益問題,近年來一直為外界詬病,原本以為實施最低稅負制與員工分紅費用化,可望降低員工分紅比率,不過IC設計業者最近卻藉由分割方式,讓子公司繼續維持高額紅利政策,此舉已經引起投資界高度關切。
( R+ U! t# k, |4 X4 r. ]/ K6 W- }: F8 p* Q" }
    國內IC設計業員工股票分紅,占稅後盈餘比重高達三到四成,如此慷慨的分紅制度,創造了數以萬計的科技新貴,但長期實施的結果,卻衍生「員工吃肉,股東喝湯」的怪現象,小股東要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聲音愈來愈大。
' Z9 [; S9 Z( W( j0 ^, _5 N
7 ]5 {3 ^* S! T5 J    事實上,最低稅負制正式實施後,IC設計業者今年繳納上年度所得稅費用的確明顯提高,例如威盛電子所得稅費用,由前年的1298萬元暴增為2.01億元;矽統所得稅費用從前年的零,增加到429萬元;凌陽從去年的負2066萬元,增加到1.14億元;瑞昱半導體更從3076萬元,增加到3.59億元。
8 |' F; }+ H4 d. A* p/ S2 Y9 Q
    由於IC設計公司在2009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每股盈餘將大幅縮水,為了維持表面上的獲利,防止員工分紅降低,導致員工集體跳槽效應。據了解,部分IC設計公司利用企業分割方式,把部份員工安排到未上市子公司,由於子公司股票沒有公開上市,母公司得以繼續用10元面額價計算費用,去年實施分割的IC設計業者,包括凌陽、威盛。
( F1 M7 u6 [/ y0 j& n; |. h" Q6 }! ~/ N( `+ k2 }
    以凌陽為例,凌揚去年以來分割獨立三家子公司,分別是旭曜科技、凌陽創新及凌陽電通,母公司員工人數從1,160人,大幅降低為645人。凌陽的三家子公司除了旭曜科技第一季獲利1720萬元之外,其他二家都出現虧損,其中凌陽電通首季虧2.49億最多。
) z/ L3 W+ V8 R" z; n6 g7 ?! h9 U# K. W9 x# K8 w. e9 ~4 D
    美林證券分析師程正樺指出,IC設計廠為了規避分紅費用化衝擊,最近的確吹起一股分拆的風氣,不過去年分割出三家子公司的凌陽,子公司第一季突然發生虧損,讓投資界嚇了一跳。他質疑,「員工分紅費用化,目的是與國際接軌,提昇公司透明度,但部分公司因為習慣於過去虛胖的每股盈餘,寧可透過成立子公司方式規避」。 * e$ M8 X1 w* j3 j) b1 ?* J6 Z5 f

0 k' O/ }) W3 \  b5 o0 m- R+ B" o    台灣做法與世界背道而馳
" T8 ^, o) E) @0 ?, G" G) ?% J/ g4 U( g+ C
不過業者卻有不同解讀,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表示,最低稅負制已經造成IC設計業人才流失問題,「IC設計業員工可以面額價格,認購到公司股票,股票面額與市價的價差,基本上就是員工努力工作所能得到的回報,也是台灣IC設計業的優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07-5-16 14:13:33 | 只看該作者

科技新貴 醞釀轉檯

【經濟日報╱記者 李珣瑛】 2007.05.16 03:22 am   x& e6 ^8 _' e0 i2 R+ `  {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3847095.shtml
! U9 \# q3 ?7 w. O; J& k7 `9 ~# p9 h  
% v7 ]$ [! S- G" I9 g  d+ i  \+ x) J隨著員工分紅費用化2008年上路,依賴高員工分紅配股網羅人才的上市櫃科技廠商將首當其衝。不少預知一年半後,將面臨總所得「減四成」的科技新貴,私下規劃轉往未上市櫃的高股價小型科技廠,再拚未上市新貴達人。
6 d7 b  ], h" z4 _& |$ O8 x1 q! q6 Z7 A
20多年前,聯電首創員工分紅入股制,後來成為高科技產業競相仿效的留才措施。拜員工分紅制之賜,還創造不少「科技新貴」。  v* C1 S) @/ ~9 _
  Q: ?& M3 Y. H4 B
股價高的各類電子股一線大廠,因有高員工分紅配股,一線廠給員工的平均薪資,都要比二線廠商、甚至三線廠來得低。但一線大廠的員工根本不在乎,因為只要以面額計價的員工分紅股一配,出售後的所得往往遠超過薪資數倍。5 v$ v1 t$ _/ z2 J' ?+ Y

4 B# M3 ?" z! y5 I7 Y7 V* |竹科人都知道,以半導體晶圓廠為例,龍頭大廠台積電的平均薪資最低,世界先進的員工平均薪資最高。而友達光電合併廣輝電子後,原廣輝員工大多數面臨減薪命運,這是因為平均薪資低的一線大廠員工分紅普遍較高。
6 p% N& R6 v1 `6 {# I# m  f
3 X" z$ b- J  j  N7 A但是,隨著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將於明年實施,高科技業勢必要減少分紅配股的比率,改以發放現金或調薪來因應,以避免衝擊公司的獲利和股價表現,如何在確保公司獲利的原則下,確保員工所得減幅縮小,以降低優秀員工流失造成企業的衝擊,是考驗高價上市櫃科技廠的重要課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07-6-1 11:39:55 | 只看該作者

「最後一年、能撈就撈」vs. 「感謝員工捨得」?

業界多數公司還沒有因應對策?剩半年了呦,不是「最後一年」吶!?
- ~( B  m+ O0 W, K9 E, S. p# [
  {( H* L) U  @長華開例 員工配股砍60% 工商時報2007.05.31【黃邦/台北報導】 5 @1 Q! C1 U- ~
http://news.money.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7053100548,00.html$ ^! V; u, i" k

6 z" w- z5 s5 ^    員工分紅費用化明年即將正式上路,不少科技業者都有「最後一年、能撈就撈」的心態,不過,國內封裝材料龍頭廠商長華電材(8070)逆勢操作!昨天股東會首開先例通過員工配股大減六○%,高階主管每人平均少拿一千二百餘萬元。 " Z7 U3 Q) i% ?8 V, X8 k$ T
1 R& f2 r" b0 l7 q: e5 Z
    長華董事會原本規劃的員工配股為一一一六張,昨天股東會卻大減為四五○張,縮減幅度達六○%,以該股昨天的收盤價一五二元計算,減少的金額達一億零一百萬元,平均每位員工紅利縮水約一百萬元。不過員工分紅配股刪減的部分,並未影響經理級以下及基層員工,而是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與協理共八位高階主管。
5 z7 L, H2 c$ S* b. a0 u( L" Z
; M" h% K! K5 N9 U9 @: W7 p    長華近年致力於轉型製造業,總經理黃嘉能表示,今年通過以一股對○.六三股合併光電材料廠斌茂案,只以三千二百張股票便可以取得一家今年獲利預計超過二個資本額的績優公司,若將員工配股減少的六六六餘張股票,加上盈餘配股減少的部分,則合併斌茂成本「低到幾乎不會擴張股本」。 # B! }2 ?' M; ^9 W! o

0 t5 |& Z7 E6 _9 ?6 ~( X    長華縮減員工配股是國內破天荒「創舉」,對此,黃嘉能說:「感謝員工捨得」,少發員工配股,有益公司體質,原本董事會通過的員工分紅配股,已較去年減少二五%,減少配發的股票可以用來合併公司,另外,也為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預作準備,「明年才不會落差那麼大」! 「受害人」之一的長華副總經理盧簡文則表示,今年員工配股被砍,是在「拚長線、看未來」。
* f5 u( `6 z5 d/ ~
1 b$ G8 q; O2 y, Q% R1 |6 R& W$ s    黃嘉能指出,公司治理的理念是不必太在意大股東,因為小股東的權益照顧到,持股更多的大股東也同樣受惠,高獲利的公司,大股東光配現金「就夠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07-6-12 23:39:15 | 只看該作者

分紅配股課稅新制衝擊科技新貴

林由敏:企業上緊發條留人 鉅亨網╱鉅亨網查淑妝 2007-06-12 08:51  
5 n& V  g4 S. i/ s2 Lhttp://news.yam.com/cnyes/fn/200706/20070612371669.html9 i& U% n: u$ Q! Z  s6 y# X3 F

. S" E# n. r  H- J* X, ]. O台灣科技業多年來用以吸引人才的分紅配股政策,即將面臨重大轉變,明年起,分紅配股將改為依照市價 8 折課稅,嚴重衝擊科技新貴的荷包甚至留任意願,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建議,科技業應盡速備妥因應措施,例如調整薪資結構、獎金福利措施,藉由彌補稅源的方式,留住科技人才$ \  U, T+ k6 C- T0 l; N( N2 z+ H
. l9 X+ T4 K5 J& o1 V5 h3 k
分紅配股旺季來臨,每年5、6月份,高科技業員工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的分紅羨煞苦領3、5萬元的上班族。不過,分紅配股課稅政策轉變,從現行的面額10元課稅,改為依照市價的 8折課稅,此舉將造成高科技員工,即使領到豐厚的配股,卻因為還得課徵一大筆稅金,使得分紅獎金大幅縮水,大大降低員工留任的意願。: W0 F" F6 b' r) }$ \, v7 U
& n' `; V5 ~7 s. n2 \- Q$ w2 l
台灣釵h企業為吸引人才採用發放股票方式當做分紅獎勵,但員工分紅配股課稅問題經常引起科技新貴的煩惱。面臨分紅配股課稅政策調整,林由敏建議,科技業應該盡速提出因應方式,以免明年分紅新制上路後,人才大量流失。
, k6 T3 \7 B2 ~# X1 L9 w2 q
0 M# x% T) P9 j) t  ^: _  `8 Z林由敏建議,為了鼓勵員工留任、進一步網羅業界人才,人資單位可以規劃提供其他福利措施,彌補員工因為分紅配股課稅新制上路,大量流失的稅金。例如,企業可以全面檢討薪資結構,將原本以分紅激勵員工的方式,調整一部份改以加薪激勵員工士氣,今年以來,就有部分科技業者透過全面加薪5%以上的方式,因應分紅配股課稅新制上路,為員工提前加薪,籌措新制上路後,稅金的損失。( p$ I; u4 V- Q+ q" Q

( T% W4 ^& l$ V; _, f. U林由敏指出,部分科技業因為產業景氣變動較大,驟然全面加薪,可能使得固定人事成本巨幅攀升,例如勞保、健保、勞工退休金提繳等法定人事成本。這時就可透過發放現金股利的方式,直接改以現金作為分紅獎勵,依照當年產業景氣的變動、企業獲利狀況、以及員工個別的績效表現,發放現金股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07-6-12 23:40:51 | 只看該作者

想成台積人 先具備3Q特質

台視 (2007-06-01 19:07)1 l" z& _% P( T' K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ttv/tw/2007-06-01/190712533873.shtml: Q, E- Q- F. o; |. A) v: F

. n$ r& k8 z3 e1 \' N1 p) ]  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也一直是學生票選最想進的公司,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台積電的一員,答案是除了要有好IQ,還得兼具好EQ以及耐壓的好AQ,這三Q特質。琳瑯滿目的電器產品,每一個幾乎都有台積電的用心在裡面,因為台積電目前囊括全球五成的IC代工訂單,平均兩顆IC,就有一顆是台積電製造,想成員這個有影響力之的成員,要先具備三Q特質,明年起員工股票分紅也開始要刻重稅,不擔心沒有電子新貴的吸引力,人才就此流失,台積電自有妙計,縱橫全球電子產業二十年,台積電立志向英特爾與IBM看齊,挑戰世界級的成功,現在也將兩萬名員工共同的信念與意志集結成書,在畢業季前,先送給各大專院校,提供年輕朋友們提供一個求職的方向,立志成為一位全球化的人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07-6-21 14:37:10 | 只看該作者

配股少換頭家 科技業加薪留人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鄒秀明╱台北報導】 2007.06.21 04:14 am
& m4 T% y- N' w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3895833.shtml
- j8 t( V" u% w3 k  
) u. @+ j3 l7 N+ ~0 T  n0 c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新制,可能讓科技新貴薪水大打折扣。今年以來科技園區加薪聲不斷,部分工程師寧可轉檯到未上市公司,不受新制牽制,造成園區人才板塊挪移。. N! @: x; @. B0 r. s- b  I( Y

4 y2 p1 {% k: c2 U$ ?; n. K目前傳出的加薪幅度中,以封測大廠京元電為高階主管加薪四成最多,園區傳出七月分京元電可能還會再有一波向上調整。明基的加薪幅度約兩成,至於友達與宏�等大廠則在一成以下。
8 S; a/ n+ ^% |3 G% W9 v% F7 _- A5 y6 K" ^, m
不過,因調整薪資結構,會連帶牽動勞保、健保與退休金提列等事項,不少科技大廠仍在觀望中。
  |- w' M* `3 u, ?( g, _$ b# g2 e
" a% B- n: {3 R之前科技園區內有不成文的慣例,就是一線大廠的固定薪水,反而比二三線廠要低,主因在於一線大廠的配股多、股價高,員工靠著分紅,年所得總和還是相當傲人。  d! S% @8 W! V+ s& f
( i# C* v2 i* M# V+ i! s# @
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降低股票配發比例將成新趨勢,雖然矯正了之前「肥了員工、瘦了股東」的批評,但科技新貴若換算工時與工作壓力,實質所得恐怕已不再人人稱羨。為了留住人才,科技大廠也開始吹起加薪風。
0 \% @% B. {. J. `
$ ]: t) |5 T, q( C! N由於新制度針對上市櫃企業的員工,不少科技新貴等不及一年半後的公司因應措施,提早跳槽為生涯作規畫。其中最受青睞的,又以未上市櫃的高股價科技公司為主流。部分園區企業發現,因為現在進入大公司的分紅配股已經不如以往,未來還要改成費用制度,員工寧可選擇有增值潛力的公司就業,即使薪水不如大企業,但股票增值潛力高。
' I2 |$ ]) f" v, t2 n: X6 a
; d1 {6 ^0 o5 s特別是許多股票不用等到上市上櫃,在未上市股票或興櫃市場就已經有不錯的行情,對於腦力密集的高科技從業人員來說,若股價一飛沖天,一張就可抵一年的薪水。  K+ _3 y. g7 B' U' S7 C/ O& V
) u# G- R3 k% R, O
部分園區內的資深員工也發現,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確定後,過去20年被視為台灣淘金樂園的科技業也開始出現質變。以往每周工作7天,一天猛做20小時,力拚10年內提早退休的企業文化,在六七年級生身上逐漸淡化。因為40歲前退休的神話被打破,新生代工程師的重心,不再只有工作單一選擇,他們更重視要「像正常人般平衡的生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07-6-27 16:06:58 | 只看該作者

4檔高價IC設計股分紅比較評析

經濟日報 記者陳碧珠 2007-06-27
  F# e% S0 {3 ~7 t0 Y$ A; S2 G5 Mhttp://money.udn.com/html/rpt/rpt87952.html
  D& P+ ]3 N, y  G  * |# Z9 B( h3 B8 h3 V
興櫃IC設計股王—雷凌科技26日股東會通過,員工可得到5,900餘張的股票,員工分紅總市值超過18億元,約是去年獲利的三倍,以其120多位員工人數計,平均每位員工拿48張,以26日市值估算將近1,500萬元,比聯發科平均多出八成以上。
3 \& |9 G- E$ l" f3 i; y6 b! ^0 x
/ X# h/ [$ I- t5 u雷凌原本計劃發給股東現金股利2.66元、股票股利0.53156元,股票比率僅15%;至於員工分紅,除了股票,也有3,936 萬元的現金分紅。為讓小股東滿意,在26日股東會上,一名雷凌的員工舉手提案表示:「股東分得的股票似乎較少,但又考量公司配股使股本膨脹後稀釋每股獲利,建議將員工現金分紅全部轉給股東。」 : ?; i9 y" v% L0 @, K
1 l+ I4 E( ~, S, i: c
該提議獲得通過,雷凌給股東的現金股息由2.66元提高到3.19元,總額為3,936萬元,但雷凌「員工全配股票、股東提高現金」的作法,仍引起小股東議論紛紛。
/ L3 c0 Q# P6 `9 P  V/ u$ Y* _: p. G
雷凌表示:「由於IC設計公司的人才競爭相當激烈,面對這樣的狀況,董事會對分紅政策做過認真討論,此次結果,我們認為算是合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07-7-5 07:45:05 | 只看該作者

迷人的公司 才能留住一流人才

獨家專訪三個台灣產Google人
0 _& q0 \! d- W: s; I4 A  ~http://www.bnext.com.tw/?mod=locality&func=view&id=87" Q* \+ A# H( [9 ~7 W: r) N

& f; c: x% b! f' W8 o0 Q) f3 O6 N/ ]$ p5 \
' |7 U/ Q2 T; L/ y
在競爭激烈的網路市場戰爭裡,不僅「求才」是項硬功課,「如何留才」更是 決定勝負的關鍵。Google營造出的 多元、社群與持續學習等公司文化,更有拉攏工程師的獨門武器…… 採訪.撰文=何宛芳
9 L4 N1 P4 n4 r, y' S, f7 Q) s; Q8 u5 t, q
專家們分析,Google的成長來自於新產品與跨國服務的推廣。為了配合持續飆升的成長速度,Google的組織也像吹氣球般持續膨脹。根據Google向美國證管會提交的文件(SEC filings),從二○○一年底至二○○五年底,Google的員工成長了二一八四%,來到了五千六百八十名員工。甚至有人分析,Google每個員工的產值高達一千九百萬美元的天價。% T4 n7 c8 _6 G4 s7 e2 r

6 B) X! I: M0 i* Z4 x過去幾年,Google持續向業界挖角,包括亞馬遜(Amazon)A9搜尋公司執行長曼博(Udi Manber)、微軟中國區總裁李開復、eBay先進開發技術總監莫尼耶(Louise Monier)等電腦、網路大老紛紛投效Google,但台面上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有更多不願具名的優秀菁英持續向這個人才磁鐵靠攏。2 _  h' b' |# p, g" z" V# |

! L7 d. D  G' }5 ^" e如同《搜尋引擎觀察報》作者蘇利文(Danny Sullivan)所說,Google「用天才吸引天才」(Talent Attracts Talent)的求才策略的確奏效,但衍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Google到底是用何種能力,讓如此多天才與菁英甘願留在Google持續效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07-12-9 09:06:08 | 只看該作者

聯發科 發500萬股員工認股權

聯合新聞網 【經濟日報/記者曹正芬報導/20071207】
/ ~: d4 d5 y% d" m! chttp://pro.udnjob.com/mag2/pro/s ... &f_ART_ID=37879  ( }* o' }5 Z7 T* ^' I
   ) m0 Z( A$ \9 j
員工分紅費用化明年上路,認股權證或員工分紅明年都得認列費用,聯發科6日董事會通過發行500萬股員工認股權憑證,這是聯發科首度申辦員工認股權憑證,著眼於留住人才,預料將進一步加速科技業在年底前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的風潮。  % L4 k7 q. J  R, u% U
. R  f' s+ Z; ?$ f6 t
  員工分紅費用化對IC設計類股衝擊最大,大多數IC設計業者都在等待聯發科的因應措施出爐。據了解,聯發科初估,員工分紅配股總額約占年度盈餘的25%到30%,因此配合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以吸引及留住人才,預計自主管機關申報生效通知到達之日起一年內發行。
& f3 j" D/ k# A. b* R) Q
5 Y) a7 P# `- E# o! Y國內目前已有日月光、旺宏、力晶、仁寶、聯電、寶成、緯創以及瀚宇彩晶等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聯發科表示,本次員工認股權憑證發行總額500萬股,每單位認股權憑證得認購股數為1股普通股,得分次發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07-12-9 09:08:28 | 只看該作者

800萬股民大機會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6 期* o( h0 s' p1 d8 E
作者:曠文琪、林宏達! g& t1 G" z' R+ S7 J; G' n

6 h/ }; j" l* N. v- s0 n( [員工分紅費用化的疑慮,導致聯發科市值短期內跌了2,200億元。但是危機就是轉機,瞄準分紅費用化的趨勢,你,就能選對未來的鑽石級股票。
" C' y2 P7 g3 i: `$ J# k: u: E4 X
這是一場電子風暴。跌!跌!再跌!
5 Y8 X6 C) \" [6 t7 ~! U6 @2 ]
. N' y4 O) ^- B, Z從七月開始,IC設計股股價狂跌,至今股價腰斬者比比皆是。在風暴下,聯發科的市值一縮水就達二千二百億元,不只董事長蔡明介的口袋,直接少了八十六億元,投資人更是哀鴻遍野。
, p) j; w7 x  E8 V" R
7 }* Z* f& I% X+ O0 `1 hIC設計股,向來是台股的明星,然而,這次暴風中心卻從這裡成形,而且暴風眼就在類股績優生聯發科身上。過去八年,它每年都賺一個資本額以上,今年每股盈餘(EPS)更將挑戰三十五元。為什麼? % s5 G; H8 X% f/ J( b. [

* R( z$ `: j) x6 M8 l/ t4 e詭異的是,這場迅猛而肅殺的風暴,「也沒多少人真正弄清楚它。」高盛證券分析師莊培勳說。更棘手的是,沒人知道風暴何時結束? ( ~: Y3 L1 ~, n8 p8 N
2 u- C/ p) R( C% q( J/ L9 N
剛被《亞元》(Asiamoney)雜誌票選為「台灣最佳分析師」的法銀巴黎證券董事陳慧明說,此一風暴的背後,除了美國次級房貸的環境因素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員工分紅費用化!」他說,自己入行十一年,除了網路泡沫化時,他第一次在半年之內,看到類股可以群體被殺到打對折。 / Q' m* B& L5 j2 w
1 t+ D; O9 _9 i9 P
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視上投顧老師高喊著,分紅費用化對電子股獲利根本沒影響,投資人應勇敢買進搶反彈。然而此時,高盛證券科技部主管金文衡卻帶隊,到海外跟投資人說明這項新法令的來龍去脈。
+ q% Y- }& c, q5 H& B6 J3 A$ }; H' |
3 E5 d) x  F4 S5 i( H同時,他們還發表一份關鍵報告,剖析這個股票市場的新遊戲規則,結論是:「市場尚未完全反映出此疑慮(意思指股價底部還未出現)。」 9 w% [* u; p# o3 k  u

+ |( D- T; l) A5 g員工分紅費用化,真的只帶來負面影響嗎?事實上,它卻可能造福八百一十萬個股民,除了股價腰斬,給了股民現在入場挑選股票的好時機外,它也正讓科技業員工與小股東之間的財富重新分配。新貴,不再只是科技人的專有名詞。
, Q( R3 I- \6 \5 W( W' W& T' d1 F4 I. h& f5 `6 v5 S9 J
員工分紅費用化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釀成這場風暴? (未完)
* c/ @% k" Q9 K  S) d' `$ U) w<詳細內文請看紙本雜誌>/ A, ]7 y; U  |. o% n; r

8 N5 ]( u7 C8 [! E對公司忠誠的時代已經過去
" a9 Z+ Z9 J7 \! B+ F2 v1 H2 \& ]6 e  V薪酬管理走向M型化$ n6 j& w# i$ J9 x$ w
每年十二月 買IC設計股好時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07-12-9 13:07:14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法令是資產從新配嗎6 n' i% w5 q/ Q- O7 e: a
個人的看法是' B) z2 k* g! u
他可能更精確的反應公司的營運狀況7 |; G$ x; F! _6 W
比方說獲利是虛的
0 I' V+ o: j" m: C5 J因為分紅沒有完全反映在費用上3 j! v. e$ S5 l9 l* Z2 X0 M! v
: }, e- G6 j$ v& N2 [
費用化之後公司味了有效留住人才/ A- s# @* [9 U7 h
紛紛提高分紅比例( 有幾家已經這麼做了像 T  公司的 25%, M 公司的 30%)( Z6 J) @" E3 F! e3 i+ b# x9 }
獲利減少5 d% ^0 T8 ]2 [- J* a, U, Q
分紅比例提高# j% E8 l; f) _( X
股價大幅修正
, Q6 e" E3 X6 z: r受最大傷害的是目前持有股票的大小股東
- x. u0 f- j- ^* x% Y$ V8 X6 ]. H+ e) r, d0 J+ I
對空手的人當然是個機會
8 H) J. i+ A4 f+ c3 F- B4 O& X外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6 Y( ^) e# i- P
股價會下修一定的幅度
7 }. `1 u. `0 O+ d1 Q  w4 @這樣才有便宜的股票撿
6 [, n2 G% c2 C/ F+ Y7 b但是) y! W2 X' k) j" s
空手的人撿到便宜了嗎  L  Y4 [2 D" Q1 Z; F
未必
6 V' ]3 F6 J$ @5 |新的會計制度已經造成:/ U4 L) m0 @: J/ S9 N! L: R4 p$ G
1>獲利下降
( _. X. l, l/ w7 c1 C( h7 y9 o2>人才留住不易( j  \1 X6 \# ~' L( M
3>原股東荷包縮水
; o7 `( G, t+ H& C4>員工荷包所水* J( q8 G0 V# y6 u! N, u& j
四輸的局面+ k% e4 K6 S- v; k4 i5 `' P
為經營投下不少變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07-12-9 13:32:39 | 只看該作者
請問當初這法令是誰通過的
5 }3 B! |9 z: g9 `% [1>獲利下降
) d) x% M" C9 E0 r$ w2>人才留住不易
9 j* p8 x4 _: X) M- K( t3>原股東荷包縮水8 O5 m( G* j& G  u/ q# B
4>員工荷包所水! ^7 b5 P7 r$ C5 p; S$ U
四輸的局面==>立法院黨團要負責!
) ?5 p: \" k: L5 u: ]; l
5 v0 T; {; S1 [9 m2 g( h# p2 y$ M政府無能 全民遭殃
! L/ Y, _6 L7 [( |! o: v# k: T. g中間選民請站出來4 c( }5 q9 ~" u' [3 P" G$ l2 y
選出捍衛科技島的立委和黨團
, t0 \' m2 p6 S把旁觀發展科技賺錢而眼紅的人趕出政壇
1 r& R. l: u! Z, ?! }3 h' R$ L% A/ o7 ]. U2 o4 P
[ 本帖最後由 masonchung 於 2007-12-9 01:35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08-2-14 09:01:26 | 只看該作者

要與世界接鬼,這法令也是「沒辦法」要通過的...

只有在正式實施之前,深入瞭解企業的「留才關鍵策略」,可能也是身為工程師員工自我救贖的因應之道?
. _) ^9 D; l: X: q/ i/ T% |. G0 d) I, p! w5 T: Q+ L. P
員工分紅費用化施行後的留才關鍵策略
. O' e% t% z8 e7 Y更新日期:2007/12/40 e' g7 x/ K, f/ P0 R- c
4 D+ Y$ J* y7 U  T/ G) f1 |
台灣將於2009年實施的股票分紅費用化,讓科技人才面臨收入可能銳減的財務危機,使得職場的「人才大搬家」有著山雨欲來的態勢。企業如何以完備的留才策略與做法來因應全球化人才高度流動的可能衝擊?) S: h9 \6 Q' h
《資料來源:2007年11出版 第10期人才資本雜誌》
* Q# _3 k( O, A2 u! M* i- [' Q2 w: H; Z, u; Q
「人才問題」對企業來說,是極為嚴峻的考驗。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便提到,「今年一年,亞太地區CEO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為企業找到稱職的管理人才!』而亞太地區又以中國成長最快,人才需求更是殷切,因為企業要找的是有經驗、有能力的人才,而非僅具有表象的學歷。」5 M  L+ B9 b0 R- B8 |% s& V
' y' u' a' `' O7 j& g8 l
人才短缺在當前人才流動的環境下,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為不只台灣企業之間互相展開人才競爭,還必須跟國外、特別是中國大陸搶人。站在台灣的角度,企業必須思考的是,人才為何要到台灣來?而台灣人才又是受到哪些吸引而到國外工作?
2 |3 k9 E) P7 s0 S
% H! n8 g3 L5 f8 d9 R從策略角度思考,重新定義「人才」, y  u7 T2 f5 E3 G
薪資競爭力不等於人才競爭力!
# U3 j2 J7 d# \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四大衝擊, q+ s& \% A0 G8 N! g$ t0 S
- \8 W* K* K1 ]
整體來看,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影響層面將包括:+ l6 Q6 a. N6 a, l6 [# t$ \- S
1. 薪酬資源減少。但因是整體產業現象,且調整後薪資仍將具就業市場上相當的競爭力,不預期會有大幅人員流失現象。
8 y9 w- J( @6 [  v+ n4 r2. 縱向(責任層級)與橫向(能力績效)的差異化將加大,績效愈好、獎酬愈高。' L5 C4 D  Y8 X5 p4 m; C$ O
3. 招募新人的吸引力將不如從前,固定薪將因應上升。
* T1 _, @, C& Q6 e9 Y, `9 [4.真正的危機在於,有潛力的年輕人才流失。這將考驗著企業如何界定出公司內高潛力人才,並集中資源來激勵與留置這些人才,同時也將考驗著公司人才管理與建立績效文化的能力。/ A# T7 q5 z0 x3 t# ^

9 [0 h3 x3 i" q以整體獎酬組合,吸引並留住人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於 2008-2-15 14:36:07 | 只看該作者
員工分紅費用化改變台廠遊戲規則日月光營業利益率跌破20%
' M- Q2 Q1 l3 F; l  s科技網 - 5小時前% ?/ y- U$ |+ X9 R
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2008年起開始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所及,公司毛利率和營益率將遭到侵蝕。以封測業龍頭廠而言,日月光2008年首季營益率恐僅14~16%左右,與美國競爭對手艾克爾(Amkor)的13~15%水準接近;矽品首季營業利益率也將跌破20%關卡。業界人士認為,在考量員工 ...' i4 G/ n' j, u. \+ y  F9 p, A

7 @8 A6 g" U3 k2 ~
8 l: n# @# l4 \6 Z$ y1 B8 S+ O7 J# z3 l8 |% Q6 ~
火線話題- 員工分紅費用化打擊台灣科技產業!, U1 ~6 W- l2 z$ _/ n. p- J0 u
科技網 - 2008年2月13日1 l: H4 J4 v6 Q" u
只是,政府一邊舉著投資研發的大旗,一邊又拿著租稅公平的大刀,砍在員工分紅費用化的議題上,使台灣科技股這半年來的市值變化,早已蒸發了兩兆,而政府、公司、員工及股東4輸的局面,更實質戕害本土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當初主管機關以租稅公平之名,希望利用員工分紅費用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於 2008-2-15 23:21:03 | 只看該作者
公司目前是以不變應萬變% n9 ~9 @1 L9 |, E; K: u; d
雖然龍頭公司 MTK跟 Realtek還有一些IC設計公司已經把配套方案公佈了
' j6 R* ~6 M4 p* g/ h; |1 s: J* j$ {但我們公司卻然後在觀望7 @+ p) z+ B( m+ L- R  R3 M
顯然有心存僥倖的心態!' T  K1 m  X8 D1 Z! E* x& B

/ V+ K, b; v( W8 X5 T8 m& F附帶想問的是   分紅費用化# U. ]- y5 P0 A+ t9 R- E
對2008年的 bonus 是否已經會有影響了呢?
- a. C% y9 @6 X8 Z) J
& t' q3 F4 \6 V( K* m4 C法令說 從2008年開始上路的涵義是5 m. J. s" m2 N
2009年 去課 2008年費用化的稅
* v1 R/ t" B" ~/ o9 r; }還是  今年拿的 去年分紅  就會被課稅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於 2010-1-19 11:56:40 | 只看該作者

科技業員工分紅現金化必成趨勢?

會計師:員工現金分紅 雙贏 5 n+ I, N7 T$ y; i7 ~8 x
聯合新聞網 - ‎8小時之前‎
( W$ R; h# V' C
' m1 e8 C; r, p台積電宣布今年起員工分紅全採現金,會計師認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後,發股票給員工的稅負誘因消失,科技業員工分紅現金化必成趨勢,長期來看不僅有益財報每股稅後純益(EPS)表現,分季發獎金還可避免電子業傳統第三季離職潮,對勞雇雙方都是雙贏局面。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於 2010-2-23 08:35:49 | 只看該作者
中區國稅局:公司應付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因拋棄或逾時效者應列為其他收入
' G% u4 l' [% ^/ T& P% ~4 e9 @+ f: U! h
(20100222 17:27:00)中區國稅局東勢稽徵所表示,公司依財政部96年9月11日台財稅字第09604531390號令規定,自97年1月1日起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已於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以費用列支者,嗣後因員工或董事、監察人拋棄所獲配之紅利或酬勞,或逾期未領致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者,公司應將已認列之費用,列為拋棄年度或請求權消滅年度之其他收入課稅。惟於列入其他收入後再給付者,得就其實際給付之數額列為實際給付年度之費用。' G9 H; u6 l2 a/ D
1 V2 N+ K) ?/ m
訊息來源:中區國稅局東勢稽徵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於 2010-6-15 08:06:27 | 只看該作者
企業人才保單 留住優秀員工 ' j  }5 q" U# p) I* y) X  N
中時電子報 - ‎2010年5月22日‎
) F  C, ?' Q% a4 E- e9 n
9 F3 |+ {% W) P( z& ?6 n以前藉由高薪留住人才的慣例,在科技業也有員工分紅制,從97年度開始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後,科技新貴所領的分紅配股,得通通納入所得稅中課稅,近日的納稅旺季,很多繳稅人意外發現,基本稅額莫名增加即是此因。企業為留住人才而提供的優惠,如今反而成為員工的個人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11-4-5 22:24:24 | 只看該作者

公司實際支付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時,與估列數有差異時之處理

(20110404 17:51:54)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大屯稽徵所表示,員工分紅費用化自民國97年1月1日施行,時有公司詢問其實際支付與估計數間差異之處理方式。
8 X, }2 Y! p4 U4 N) v4 r& y" D
6 h, b4 J9 x# {& w依據財政部98年4月29日及96年9月11日台財稅字第09804529490號及第09604531390號令釋規定,倘該紅利酬勞係依盈餘固定比例提列,而經股東會決議實際支付員工分紅及董監酬勞較估計數為高,得認列為支付年度費用。2 q2 r* V3 h' ]) K( I
$ m1 G4 E* s, E
倘公司得自由預估給付比例,而董事會決議實際支付數較預估數為高,且產生重大差異時,應列為估列年度費用,若次年股東會決議仍有變動,則差額列為次年損益。
4 L7 M( Q( M: @. V+ d
$ ^' l0 a. t& R& x7 I8 ]而員工分紅及董監酬勞因係預估數,實際尚未發生,若因員工拋棄或逾給付時效時,應於給付責任消滅年度轉列入其他收入內申報。' W9 e, i: {$ a4 W; A

1 \9 Y9 {' \  f9 i- Y訊息來源:中區國稅局大屯稽徵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5 07:49 PM , Processed in 0.1590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