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386|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天下雜誌》1000 大企業大調查:研發更高深的產品已不是主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5-25 13:44: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金融海嘯衝擊後的新成長年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一百大金融業,都面臨遊戲規則改變的大斷裂。最會賺錢的贏家、最有成長潛力的產業、最受社會新鮮人尊敬的英雄,紛紛出現天翻地覆式的洗牌。這也說明著 台灣產業趨勢必須跟著變動翻轉,與製造為主的時代正式斷裂。研發更高深的產品已不是主流,而是誰能取悅顧客,誰就是這波贏家。
$ G2 U+ L4 ?, \9 u" ^8 N1 ]8 @4 L
9 D" _9 i$ S0 J# F% b# s( A從今年《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調查看來,二○○八年台灣 三大產業總營收均有成長。以製造業來說,電子一哥鴻海精密的總營收已逼近兩兆元新台幣、服務業的總營收也創新高突破七兆元台幣、金融業總營收也破五兆新台幣;但卻讓股東失望的是,各產業獲利都呈現大幅下滑,甚至刷新了多項最低紀錄。) v6 U8 E+ V+ @7 f# \4 Y2 H3 G* }
9 D0 V( D! c2 e" K4 w
台灣一千大製造業 總營收微幅成長 總純益寫下七年最低紀錄
2 P& w) j2 ]" W" n3 G* R: F! f( J$ d8 Z6 q
去年,一千大企業總營收破二十兆台幣,僅微幅成長六.一% ,成長力道遠遠不若二○○六到二○○七年的十八.五%。去年,一千大企業總純益劇降至二二九一.四億,連前年總純益五分之一都不到,寫下七年以來的最低點。去年,一千大的平均獲利率,也從六.八% 滑落至一.一%。最大原因,在於去年第四季景氣反轉之烈,企業措手不及。 二○○八年製造業前十大排名,分別是:鴻海精密、台灣中油、台塑石化、廣達電腦、和碩聯合科技、仁寶電腦、緯創資通、奇美實業、友達光電及中國鋼鐵。
' g' n! u5 W1 m# l  E6 [
2 Z+ C; l$ ~+ r
金融海嘯重創兩兆雙星產業  V; p6 t/ Q, C' v/ ?$ s+ L+ G

% |4 F1 G. l: A+ X以科技立國的台灣,第一次嘗到到賣IC 不如賣冰的矛盾滋味。台灣的兩兆產業,面板、半導體,雙雙中箭下馬。去年第四季,面板二虎友達、奇美分別大虧二六五.九億、三一四億台幣,前三季賺的,第四季一口氣吐回市場。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台灣面板五大廠友達、奇美、華映、彩晶、群創,半年內共虧一三八○億台幣,是產能過剩的慘痛證明。半導體受DRAM 拖累,不再是高獲利產業,平均獲利率首次由正轉負,下探負三•六一%。DRAM 四大天王力晶、南亞科技、華亞科技、茂德去年合計賠掉逾一五二○億台幣,平均每家企業每天就賠掉逾一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09-5-25 13:45:07 | 只看該作者
最會賺錢的產業:飲料、精密儀器、製藥與生技
1 u- [" n& r9 i  k, M
3 n. i* ]4 J4 p' B) ^7 m
切開產業別來看,去年最會賺錢的產業前三名分別為:飲料、精密儀器、製藥與生技,印證了「要賺錢,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的俗諺。受惠於民生需求穩定、中國內需持續成長,飲料十八•九四% 、食品產業六•一一%的平均獲利率,都高於半導體與IC 設計。
# Z* i7 R" L1 i! v2 ~3 Y
3 I' E4 B# Y" R- f: }- l台灣五百大服務業 -營收突破七兆創新高,獲利卻腰斬
; D/ U# [: ^1 O* `
/ T3 u  j. p9 S( Q檢視今年《天下雜誌》五百大服務業總成績,在不景氣的強烈冷氣團襲擊下,二○○八年台灣服務業總營收仍逆勢突破七兆,總營收成長率達三.二%,但平均獲利率卻硬生生縮水了一半。所以對大部份的服務業而言,更嚴峻而立即的挑戰是如何在成長中摸索出更大的利潤空間。二○○八年服務業前十大排名,分別是:宏�、台灣電力、台灣三星電子、台灣東芝國際採購、華碩電腦、中華電信、聯強國際、統一超商、大聯大投資控股及陽明海運。
9 o" }: X. W2 ^6 h
; J6 Q8 m. e, M& q不景氣中  電信、航運與營建業依舊火紅- f) r* \) y1 D+ V

0 }" U( [! n$ J2 X  A6 D8 s利潤危機中,電信業依舊一直獨秀,賺進了一二五.一七億,和前年一樣,維持平均純益的第一名。電信三雄:中華電、台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全列名最會賺錢以及最賺錢公司五十強。延續前一年獲利力道的,還有海運及船務代理業。最會賺錢的公司前十名,就有七家來自這產業別。其中又以散裝業者表現最亮眼。包括四維航、中航、裕民、台航,獲利率都在五○%以上。另一個力道強勁的產業,是工程承攬業,去年營收成長率達一一.五四%,包括三井、利晉、潤弘、夆典等都在成長最快前十名的名單中。
! z3 \+ S; Q7 n$ @; ^
- x4 h$ k' z. y& C; u華碩首度列入服務業,排名佔據第五! E  d2 X7 U/ C7 {
% [" y+ V  a9 a% B3 y( v
今年服務業首次將華碩列入排名。華碩一上榜,即佔據第五位。去年一月一日起,華碩正式將品牌與代工分家,走向如宏�與緯創的運作模式。去年上半年,華碩品牌快速竄升,Eee PC 大好,顯見華碩體現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力,華碩筆記型電腦排名,也急升至全球第五;但下半年,華碩卻遭逢獲利十八年來的首度衰退。董事長施崇棠坦言,未來,在品牌建立的路上,要更著重「攻心」的行銷戰。
3#
 樓主| 發表於 2009-5-25 13:45:29 | 只看該作者
台灣一百大金融業 – 營收破五兆,獲利卻大幅衰退6 a) g/ n* J7 w) m! \
) Z5 v) i) ^  ]) `$ Z! c! c
根據本年度《天下雜誌》一百大金融業調查,儘管二○○八年金融業業務擴張加快,百大金融業總營收突破五兆元大關,創下二○○○年來新高;但因受到國際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崩盤和經濟衰退等衝擊,○八年一百大金融業稅後純益總和較○七年衰退一一五.八%,為負三五七.六億元。不但是六年來首見的負值,更超過二○○二年的負三一四.八億元,成為《天下雜誌》進行百大金融業調查以來,從未有過的最低紀錄。八十九家提供稅後純益的金融業者中,更僅有四十五家賺錢,四十四家虧損。五○%的企業虧損比率,同樣創下歷史紀錄。 + B/ g& `5 j4 z( k: }' S) V
1 @: ]5 e! w: n  V6 y
二○○八年金融業前十大排名,分別是:國泰人壽保險、勞工保險局、台灣郵政、新光人壽保險、南山人壽保險、富邦人壽保險、安泰人壽保險、中國人壽保險、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及安聯人壽保險。8 |" U* p  e) `5 s
! Q6 y3 O* P( k) e- R
壽險業受創最深  龍頭國泰人壽四十七年來首度虧損: f. `9 p* w$ c: N% D
/ r5 N) ]# i# K. ]+ B8 Q' f
從產業別來看,向來佔百大金融業總營收比重最高的壽險業,是災情最慘重的受災戶。二十五家上榜壽險公司稅後合計虧損一○八九•七一億元,僅有六家業者獲利,前所未見。連金融業營收最高,近兆元的本土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也出現四十七年來的首度虧損。壽險業受創如此重的主因,是導因於國內缺少固定收益投資工具,過於仰賴海外投資的外在結構因素;另一方面,業者長期在初年度保費和約定利率上過度競爭,忽略公司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V8 H% L$ e% }. A* N7 l
3 k. g7 D! t* n) C6 @: }; `0 C
投資者對財富管理失去信心  銀行業獲利雪上加霜
' N# P- m1 t# K4 s1 y% v2 ^$ J! l& w% T% c
去年國際投資市場的崩盤,也直接衝擊證券業。十六家進榜證券業平均虧損五億元,營收成長亦衰退一一•六%。主因是雙卡風暴後,財富管理成為業者衝刺消金業務的利器;但卻因去年底連動債問題,讓顧客對銀行業信心盡失。去年下半年國內財富管理相關手續費收益,較上半年時整整萎縮近五成,為銀行業獲利衰退雪上加霜。但仍有公司逆勢上揚,像是具有避險價值的期貨業,寶來曼氏期貨和首度上榜的凱基期貨,皆名列金融業前十大成長最快公司。
4#
 樓主| 發表於 2009-5-25 13:47:37 | 只看該作者

《天下雜誌》一千大CEO大調查

這是期待大幅落空的一年。去年的此時,低迷八年的台灣企業信心滿滿,期待新政府的開放政策,將帶來新的經濟局面。但依賴外銷甚深的台灣,終究抵不過全球的金融海嘯,對成長寄予高度期待的失落感,反應在最新出爐的《天下雜誌》二○○九年一千大CEO調查中。結果顯示近九成的CEO對去年台灣經濟情勢,感到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是近六年來的新高。
8 L* T% D1 x" ^( k4 X  v: N" ~; @) g" t" ?$ ?4 b
雖然近一年來馬政府積極開放兩岸:三通、海運直航,海基、海協兩會也在停擺九年後,重新開啟溝通對話平台,一連串改善兩岸關係動作之後,卻只有三三.六%的企業,認為有從政策實際受惠。 因為,相較其他國家,兩岸開放幅度並不算大。台商到大陸受六○%投資上限與產業登陸的規範,同時也限制大陸資金來台。更關鍵的是,明年東協加一將啟動零關稅,但台灣卻完全被排除在外。「說起來,台灣是捆綁著四肢和對岸三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鄧岱賢,對《天下雜誌》分析其中的原因。
$ c4 Y9 K, a/ F4 C4 v3 Z, ^7 g
& K' U; v$ _; n/ L$ D這也是近來產業界不斷疾呼,希望儘快與大陸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原因。另一方面,《天下雜誌》一千大CEO調查也發現,CEO 對兩岸簽訂的ECFA內涵充滿焦慮,企業家對台灣政府的「開放」政策,還是有五分之四的人(八一%)非常不清楚、或只有一點清楚。
# [5 R6 Q9 P/ w% v% u8 \4 i/ x3 O4 K
儘管如此,企業對開放的方向是認同的。調查顯示,不分產業別,平均有六四.二%的CEO,還是認同簽訂ECFA,對自己企業未來的發展是機會。而且,即使馬政府開放的成效不如企業所預期,但仍有近六成CEO認為積極開放兩岸互動還是提高了台灣的競爭力。有趣的是,其中有超過六成的服務業及金融業認同,比例高於過去自兩岸開放中得利最多的製造業。; \1 E1 q) F2 K; A
6 ?3 j2 P7 s1 c4 L7 M
主要原因,就是看到成長的機會。開放讓企業看到肥美的內需市場,而非低廉的生產成本。這片滋養企業的沃土,人人都看到了,這也意味著競爭將加劇,雙向開放的新競爭規則下,對岸產品也將出現在台灣各角落。因此,調查結果顯示,有七三.四%的CEO們都擔心未來競爭對手更多,也有近七成CEO認為殺價競爭會更嚴重、技術會外流。除此之外,也有高達四成的老闆們,擔心自己的人才外流。甚至有四分之一的老闆們,擔心台灣的主權會喪失。是台商矛盾心情的最好說明。儘管如此,當問及CEO 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兩岸開放,還是有近七成自認已經準備好了。7 Z3 X# g, M/ S, W2 G" `9 A! C

' V' S0 O2 i1 y2 \- L展望未來,調查中有四成五的CEO,看好今年景氣將逐漸復甦,且有八二.九%的CEO認為,兩年內景氣將全面復甦。 不論環境如何演化,景氣如何波動,台灣的企業家總能展現過人的適應能力及企圖心。
5#
 樓主| 發表於 2009-5-25 13:48:56 | 只看該作者

《今周刊》調查製作的二00九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榜」結果出爐

這份在金融海嘯後首度公布的兩岸三地企業排名調查,顯示三地企業的生存能力。中國股市不畏金融風暴,強力領先反彈,造成中國企業排名紛紛暴衝,共有六二二家中國企業入榜,創下最高紀錄;相對之下,台灣企業受到擠壓,只有一二二家上榜,創下調查以來最低紀錄。' ^- ?, Q5 s# D2 L2 B/ v, }
' g; y- H5 h8 m6 q
今年是《今周刊》第六度調查「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榜」,受到金融風暴影響,今年一千大排行榜總體成績不太理想。從市值來看,去年兩岸三地股市大跌,市值排行因此重整,整體市值減少二三%,今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共有六四二家企業市值縮水;同時受到不景氣衝擊,所有上榜企業的營收成長率為二三.三四%,創下成長最低紀錄。9 }9 H, C7 |! N' p' V' A/ \- q# q
5 T9 C# ]) P: C
雖然外在大環境不利,但是中國企業是今年排行榜的大贏家,中國石油仍然以10兆(新台幣)市值蟬連冠軍,遙遙領先第二名工商銀行的六兆八千億元。台積電奪下第十五名寶座,較去年晉升二名,蟬連台灣企業入榜的冠軍。台灣企業只有台積電、台塑化、鴻海、中華電信擠進前五0名,去年排名三十九名的國泰金因市值大趺五成,跌出五0名外,今年排名第六十三名。6 o. }0 j: c/ _$ H2 Q6 l/ E
7 ~  Y) z+ t. L, A8 x/ N
台灣企業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獲利均大幅縮水,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守住三年淨利成長三成的高標準,榜單高掛鴨蛋,令人惋惜!相對於中國企業有中國內需市場加持、香港企業有紅籌股頂住及國際化的優勢,台灣企業應該在美國市場外尋找新市場,才能重拾獲利能力。
7 @& L! ^- D4 V. w! i5 b
3 g- |; D9 X/ [5 r5 R: q, V9 c; j雖然規模比不過其他大公司,但部分在中國深耕長達一、二○年的台商,已經有掌握全國市場的能力,經營本領早已不同凡響。從調查的業績數字可以看出,這些受惠中國「Home Market」的台商,已經是資本市場的贏家。例如台灣最具中國內需消費概念的旺旺和康師傅,市值紛紛進入百大之列;專攻螺帽金屬的台商晉億實業,實力也已追上老牌的華新。/ K9 \6 D( @/ e! _+ @

. Z' _! j/ v& N, F, L+ o2 A中國本土的消費品牌和醫療產業,則是這次調查竄出的新星。例如白酒產業的二大巨頭:貴州茅台和五糧液,去年獲利都在百億新台幣上下,就連知名度稍遜的瀘州老窖,市值排名也較筆電代工大廠廣達更高,可見只要廠商鎖定中國內需的定位明確,持續深耕,就可以在市場脫穎而出。
6#
 樓主| 發表於 2009-5-25 13:49:13 | 只看該作者
投資專家謝金河分析,比較台灣和中國兩地的銀行業獲利,就知道台灣金融業的利潤相當微薄,例如市值名列前十大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去年純益至少在新台幣三千億元以上,是台資銀行難以望其項背的地方。
7 N. ]. q. @' L: v# P, E6 i6 z1 j. f) D6 c$ F: ~. j
雖然市值不如中港企業龐大,但兩岸降低敵對狀態、加速相互開放進程,令「和平紅利」在台灣發酵的速度大得驚人。例如金管會宣布將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後,台股就連兩日暴漲六%以上。謝金河樂觀地認為,飛機直航、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等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今後將完全改變兩岸物流、金流不對等的狀態,將交流由單向變為雙向。4 E0 J! B+ j% h; o

! l' j/ M7 a7 V: y1 T- S將此趨勢套用在本次企業調查中,也可發現兩岸三地相同產業的公司,股價連動的腳步已漸趨緊密。例如台灣線上遊戲股的股價陸續噴出,在美上市的網易、在港上市的網龍也接連大漲;此外,在香港、上海兩地掛牌的水泥業龍頭海螺水泥率先表態,台灣的台泥、亞泥股價也在一個月後反映。
* H4 H% g, ^: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7#
發表於 2009-5-25 14:06:26 | 只看該作者
在不景氣的年代,没有人願意花太錢在追求新技術的產品,反倒是利用現有的產品如何創新應用,產出另一個消費者所接受的低價商品,這才是金G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5 10:11 AM , Processed in 0.1575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