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29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岸供需] 中國IC設計公司發展模式探討:技術領先VS替代路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11-12 13:5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哪有「台灣IC設計公司發展模式探討」的討論呢?同樣的問題可不可以拿來問台灣的IC設計公司呢?8 s. }2 \& S/ Q; P- `$ O: Z) s
- s# E) c( Y( G7 \2 b' b
主持人:Steven Pan 國際電子商情北京站記者  $ H4 H2 x7 n! Y1 _6 p5 }) p& i5 y% Z4 j
主持人引言:中國IC設計公司發展模式探討:技術領先VS替代路線/ g; _. T; f% ]
http://forum.esmchina.com/topic-introduce.jsp?topicID=1000163990
; n0 R1 `  q0 _7 p& d
* ]. R8 {+ f) G7 H, P& B是開發技術領先(技術上與海外公司同步,甚至是領先他們)的晶片,還是走替代海外成熟產品的發展路線?這一直是困繞中國IC設計公司發展的戰略問題。 ( A* S: |+ r8 H- _! `" f

7 n' u% M! N9 ^: g2 x  t- K前者意味著高利潤、高回報,但同時也意味著高投入和高風險,常常是產品還沒有開發出來,錢就燒光了,或者是,產品開發出來了,但在技術上已經落後了或者是市場不存在了。由於中國IC設計公司家底薄,技術積累差,在開發技術領先的晶片方面,鮮有成功的案例。 # G8 S3 H) ~5 a  H

; G' n8 d! r; d6 [走成熟產品的替代路線,投入相對較少,風險和市場發展方向可預見性好,但它的問題在於,市場競爭激烈,利潤較低,總是跟在別人後面。而且不斷有新加入者,常常還伴隨著惡性價格競爭。替代路線,也是過去多年來絕大多中國IC設計公司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IC設計產業也背上了“低端替代”的烙印。
- J5 e; D. }& |) H' V7 U$ w$ |  z; ]& e6 R1 r4 ^, Q. f3 Y2 e
2006年,是對中國IC設計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8號”檔發佈(2000年國務院發佈)的第7個年頭。我們欣喜地發現,中國IC設計公司發展模式有了新的變化。 * @  _/ Y* I& j5 ~
; }7 I) }( Z- n' `
一方面,一些走替代路線的本地IC設計公司已從低端替代走到高端替代,有些產品的性能已超過國際品牌,因此他們的產品已被市場廣泛接受,包括難以進入的頂級通信設備廠商所接受。例如,為了替代海外產品,北京思旺的電源管理晶片在產品相容性方面可謂追求完美。思旺的基準電壓晶片SE431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由於精密的設計,SE431幾乎可以相容幾乎所有海外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一舉成名”。目前,思旺正從PC主板和便攜設備向手機電源管理擴展業務,為手機客戶提供一個4晶片的電源管理全面解決方案,這個晶片組包括LED驅動IC/鋰電池充電IC/低雜訊LDO/雙通道LDO。
$ h& R) |  ]& O- l4 Y9 b  Q( O* X$ e) b8 }6 a0 q0 R! M
另一方面,一些開發技術領先產品的中國IC設計公司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例如,上海傑得微電子的多媒體應用處理器已經被艾默生網路能源採用,展訊通信的多媒體基帶晶片正在手機市場上攻城拔寨,被包括夏新、聯想和海信等在內的眾多中國手機製造商採用。
; P. R6 m0 i4 O1 d  f, ~! o) i. ^( c  Z( D( P
值得一提的是,展訊通信幾年前就宣導的軟硬體同步開發、多媒體基帶一體化、晶片、物理層和協定棧內部開發等領先的設計理念和實踐,已經被證明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甚至開始被海外同行所模仿。 ' D# I; e' i7 }* C( Q

6 V$ s7 c3 \5 ]$ j+ X' v/ a7 w5 t過去幾年來,全球電子製造和電子系統設計大量向中國遷移,得益於此,中國IC設計公司迅速成長。如果說“低端替代”是過去中國IC設計公司幾乎唯一可行的發展模式外,那麼現階段的中國IC設計公司在發展模式上,有更多的選擇。因此,談論《中國IC設計公司發展模式探討:技術領先VS替代路線》無疑具有現實的意義。 , x2 I/ ?. z' D. a: d, ^  y: [' g$ Y
. G# D8 u7 t. E; g7 s' }
為此,我們邀請了北京思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裴石燕博士和展訊通信公司總載助理時光先生擔任此次討論的嘉賓。他們是這兩種發展路線的典型代表,並且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們邀請廣大讀者和他們一起,共同探討:
5 E) [: A* ]& J8 a
- i1 J  _/ f5 u# \1 G這兩種發展模式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都有哪些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它們的發展方向和前景是怎麼樣的?它們對下游的中國電子製造商各有什麼意思?能夠為中國電子製造商提升競爭力帶來哪些好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3 05:25 AM , Processed in 0.1185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