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444|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抓住機遇培養工程技術人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5-29 08:4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佈時間: 2007-05-28 來源:文匯報
* x$ w1 q7 U7 H7 R& n: ~; v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a.xinhuanet.com/add/wyzt/2007-05/28/content_10135801.htm6 k. \* h0 f$ S. [

. u. s! Q, r' P2 X! {; h, j" P; x: C7 F0 h$ v8 r
    ●目前全球短缺工程師,近40%的僱主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合適人才填補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業務代表、工程師、技術人員。我國則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工程專業學生的生源好,規模大,就業市場廣闊,如能喚醒其創新的潛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工程科技人才很有可能為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1 s+ ?+ o2 C, j0 G- g& T
8 T7 {( U2 K1 \3 D    ●就世界範圍而言,工程師素質正處於換代之際,這對我們抓住機遇,改革工程師教育模式,大力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不無啟迪。工程科技人才是解決人們衣食住行中一系列實際問題,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學科交叉知識、工程實踐、創造性與團隊精神,還要與不同層面的人及不同的社會環境打交道。因此,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尤其需要產學研互動才能完成 7 G9 O% Z. b, H3 \% L
- V) m6 P# P, ], q
    ●產學研合作有三大任務:產學研互動進行技術創新,產學研互動進行人才培養,產學研互動進行產品創新。要在產學研互動中,培養社會急需的工程技術型、工程研究型、工程設計型、工程管理型人才,加大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培養力度。重點大學要建立一批培養創新能力的實驗室和交叉型實驗室,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政府應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援各種產品創新設計及其學術活動
$ x0 P1 c' \! t" {
* |% w) D2 l% Y
    中國加入WTO後,逐步形成了經濟全球化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2005年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位於美國、日本之後列居第三,高於德國。其中電風扇、VCD視盤機、電話機、收錄機、微特電機、拖拉機、水泥、縫紉機、集裝箱、港口機械等產品的產量佔世界份額的50%以上,而全球約30%的日用工業品為中國製造。 $ I/ ]8 T' b4 _6 t
9 T- c4 r5 ^( k) M1 D+ J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公益性工程領域的投資十分巨大。2006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達10萬億元人民幣。鐵路營業里程和電氣化鐵路總里程均列世界第三,公路運輸線路列世界第二,民航客運量居世界第二,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5 b5 S7 i7 n5 s6 H# @
* d. i! r5 k& ^! C    我國的人力資源已經形成較大規模。至2005年,我國已擁有科技人力資源總量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工程科技人力資源約佔三分之一,達1000多萬人。我國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2005年全國工學專科以上畢業生為130.52萬人,其中本科以上為65.04萬人,專科為65.47萬人。基本滿足了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
+ E, O$ F8 U6 p* i
. s0 x% d  G* c: x& W    我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高潮未來20年內不會有明顯減緩的趨勢。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規模大、水準低。我國仍在走發達國家工業化已經走過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老路,能源消耗增長過快。我國每百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1274噸標準煤,比世界平均水準高2.4倍、比美國高2.5倍、比歐盟高4.9倍、比日本高8.7倍。造成對環境的嚴重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9億噸,僅次於美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接近2000萬噸,大大超標。 : i: z+ q% e/ G# w/ o0 |
3 T- P2 B$ \; s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強。當前我國技術對外依存度超過50%,而美國、日本企業僅為5%左右。我國每年科技成果約有3萬項,但轉化成產品不到20%,而真正形成產業的不到5%。我國具有真正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近十幾年來,我國在美國和歐洲申請的專利僅佔總量的0.1%,每年支付給國外的知識產權使用費不斷提高。世界經濟論壇(WEF)《2006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在125個參加國家和地區中,我國國際競爭力從2005年的49位降到54位。
, ~( ~8 L+ F5 x+ s& w5 X& o) h! V1 G% U& [) u' L/ [& v6 u* }+ V5 R
    此外,雖然我國研發經費總支出在過去五年快速增長,2000年為895.7億元,佔GDP0.9%;2006年為1.4%;但與美國等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國、日本和德國的R&D經費支出總額分別為3125億美元(2.16%)、1459億美元(3.13%)和684億美元(2.51%)。我國大中型企業工業增加值佔我國工業增加值62.5%,是國民經濟的主力軍。但有科技機構的企業數只佔23.7%,研發經費支出佔其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76%。企業研發經費人均支出僅為美國的1.2%、日本的1.1%。 6 p+ S, @! ^/ [& v
/ f( x  p. w' f: i; ]0 s1 c
    在人力資源上,工程科技人員待遇低等諸多原因影響了優秀人才的選拔和脫穎而出,影響了工程科技人員的社會地位,最終影響了工程科技人員積極性的發揮。2004年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對我國40個主要工業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企業中技師與高級技師佔全部工人比重是4%,而實際需求高達14%。工科教師隊伍的非工化趨向嚴重,評價體系錯位,重論文、輕工程和實踐環節,學生的工程知識、動手能力愈來愈差。 0 p0 v1 |9 L0 m3 v! Z
4 C2 A% U4 l% s. H
    儘管如此,中國依然充滿機遇。中國宏大的市場需求和實踐空間為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的成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目前全球短缺工程師,僅德國就急缺1.5萬名工程師。而德國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數量卻連年下降,2005年減少8.7%,很多“理論型”人才無法適應新市場,許多大學生不願意學工科,而被外國學生“佔領”,外國公司爭相高薪挖人。在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巴西、波蘭等國家都存在工程師短缺的問題。全球近40%的僱主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合適人才填補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業務代表、工程師、技術人員。我國則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工程專業學生的生源好,規模大,就業市場廣闊,如能喚醒其創新的潛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工程科技人才很有可能為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 u' P* e% c  H6 N3 c! ], _' A
5 A+ O2 p& a# {, e- F! C
    應當看到,就世界範圍而言,工程師素質正處於換代之際,如美國工程院提出了2020工程師必須具備的關鍵特徵是:分析能力;實踐經驗;創造力;溝通能力;商務與管理能力;倫理道德;終身學習能力等。這對我們抓住機遇,改革工程師教育模式,大力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不無啟迪。 2 S/ T6 T) K+ w! Y( [- V8 [# s
6 l" T$ {% c, J( T
    21世紀前20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重大舉措。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需要看到的是,工程科技人才(以工程師為主)和科學人才區別在於,工程科技人才是解決人們衣食住行中一系列實際問題,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學科交叉知識、工程實踐、創造性與團隊精神,還要與不同層面的人及不同的社會環境打交道。而科學人才則相對具有高度自控、獨立自主、喜歡抽象思考、批判精神、勇於探索等。因此,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尤其需要產學研互動才能完成。 4 [1 Q* M6 M$ R" @) @
9 T1 B3 @* N5 i6 K
    產學研合作有三大任務:產學研互動進行技術創新,產學研互動進行人才培養,產學研互動進行產品創新。我們要在產學研互動中,培養社會急需的工程技術型、工程研究型、工程設計型、工程管理型人才,加大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培養力度。在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分析能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未來從事工程領域工作的興趣。重點大學要建立一批培養創新能力的實驗室和交叉型實驗室,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政府應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援各種產品創新設計及其學術活動。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發起設立的“企業產品創新設計獎”已經成為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的標桿性活動。這類活動宜大力倡導。 5 n4 O$ u+ ]2 m+ V8 T

1 m: l8 s% i0 Y: U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10-12-17 13:32:43 | 只看該作者

職訓補助金 爭取有撇步 企業主不可不知的人才投資術

(20101217 09:44:47)想在商業戰場上攻城掠地、擴充事業版圖,企業唯有掌握優秀的人才智庫,才能建立優勢,讓競爭者難以超越;而聰明投資人才是有方法的,中華民國職工福利發展協會於2010年12月17日舉辦「企業如何撰寫100年度『人力資源提升計畫補助』企劃書研習班」,協助企業主取得勞委會職訓局提供的職訓補助金,最高可獲得190萬元的訓練補助費,讓企業花最少的錢,將內部員工培育為人才,同時打造吸引人才留駐的職場環境。6 q3 P$ |+ R  V/ E

  t: k; C0 S% B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以促進企業人力素質、提升整體國家競爭力為目標,每年均提撥預算辦理 「協助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提升計畫」,鼓勵企業辦理在職訓練,或與相關產業的企業夥伴進行聯合訓練。通過審核的單位將可獲得40%到70%的金額補助。
. H2 a( I! p2 F' B* _4 u. g0 Y+ Y" \4 |& \) [1 P
目前擔任職訓局國家訓練品質系統顧問的孫保瑞老師,也是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專家。中華民國職工福利發展協會特地邀請孫老師主講,依據審核標準,指導企業撰寫「人力資源提升計畫」補助企劃書;課程中將傳授補助計畫書的基本架構,以SWOT策略分析、KPI關鍵指標等管理公式提升專業度,協助檢視課程內容是否符合組織營運策略與發展願景;課程結束後亦由協會提供後續輔導團隊,讓企業在職訓安排上無後顧之憂。9 E& ?0 F* b! A' s# L8 E+ g
2 y$ E0 E; s% n% ]/ w
中華民國職工福利發展協會以促進職工福利,協助推動整體勞工福利政策為宗旨。為鼓勵企業將在職進修納入職工福利,讓員工與公司共同成長,故開設課程,協助企業在爭取2011年職訓補助金時,能夠贏在起跑點!詳細課程訊息歡迎查詢 http://ewda.tw/modules/ewda_action// d2 k7 R; r: ]8 T- ], y. q

! s3 n- A* y+ r5 V. {( x訊息來源:中華民國職工福利發展協會
3#
發表於 2011-2-17 18:05:29 | 只看該作者

先期掌握重點產業專業人才供需,積極推動人才發展

聯絡單位:工業局產業政策組
7 S) c, l2 |" d5 g7 b, @! s2 q
9 p! ]8 G+ V& q8 f7 V4 \本部為促進重點產業發展,培養可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之專業人才,特於去(99)年推動「重點產業2011?2013年專業人才供需調查」工作,以先期掌握2011年到2013年的專業人才供需情形。並針對各產業所面臨之人才發展問題擬定因應措施,補實產業所需人才。
8 l7 |% f& r  n* j( z6 S
! P: p+ W5 `/ i6 u5 N" R6 F6 H% S此次調查係針對半導體、影像顯示、資訊服務、數位內容、機械、塑膠、紡織、設計等8項產業中,具大專以上學歷之重要專業人才。調查報告內容包括未來3年產業趨勢、廠商所需人才之條件分析、專業人才供需數量分析。從各產業未來3年的趨勢分析可知,人才需求將受到綠色環保、新技術應用(如觸控技術及雲端運算)、ECFA簽訂後中國市場開放契機等重大趨勢影響。 3 e0 s4 V5 @4 K) e8 h' Z

, |* {4 C' a6 f, g" r5 I分析各產業所需人才類別,半導體、影像顯示、機械產業多以研發、生產類別的工程師為主;資訊服務、數位內容則以軟體設計的工程師需求最大,但強調非常缺乏營運管理、美術設計及業務行銷人才;紡織、塑膠業因產業較為成熟,故研發需求偏低,人才需求以行銷及管理人才為重;設計產業則缺乏專業設計師及具有設計背景的管理人才。重點產業所需人才類別摘要 。
4#
發表於 2011-2-17 18:05:40 | 只看該作者
若以大專校院相關科系畢業生為推估基準,推估各產業未來3年人才供給與需求情形,受到產業發展週期及國內可投入之專業人才多寡不同所影響,除數位內容產業顯示「人才不足」的情況外,其他產業之大專以上畢業生供給數量尚稱充裕。然而,雖學校畢業生數量充裕,但多數企業仍表示不易找到具備合適能力的人才,問題包括學校畢業生的學用落差持續存在、具經驗的經營管理及國際行銷人才難尋、跨領域及創新應用人才不足。顯見現有人才所具能力仍無法滿足業界所需,如何提升人才素質仍係有待努力克服的工作。 1 r: C5 |  X7 C; X2 ?6 I" b

! }  d9 A- E8 [) S#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本部研擬多項產業人才發展措施因應,包含:持續辦理產業人才培訓計畫,提供企業在職員工獲得學習第二專長或高階技能之在職訓練機會,並促進更多異業轉職者投入重點產業。推動產業人力扎根計畫,提供職場學習機會以培訓學生產業知能,並協助教育部各項促進就業、學生實習、跨領域學程方案,以縮短學用落差,達到培養產業所需人才之目的。另推動軟性環境建構工作,如建置產業人才職能基準及能力鑑定,建立系統化的產業人才養成藍圖等等。希望透過前述各項措施,強化我國的人力資本,協助廠商順利取得人才。
5#
發表於 2011-2-17 18:06:51 | 只看該作者

重點產業所需人才類別摘要

產業別 人才類型所需人才類別摘要
半導體研發觸控式IC設計工程師;綠能應用IC設計與製造工程師。
生產
影像顯示研發觸控、3D、軟性顯示器應用人才;專利侵權、反托拉斯法等專利法務人才。
生產
機械研發產品研發創新與驗證人才;加工機具設備零組件之機械與電控設計人才;產品行銷國際化人才(含中國);工具機複合化與大型化設計人才。
生產
塑膠研發生質、環保與回收材料開發、生產及應用人才;製程改善、環安管理等人才;MG+4C(醫療電子、綠能科技、電腦、通訊及消費性電子、車用電子)相關材料與製品的製造與開發人才;跨專業領域的行銷與專案人才。
生產
紡織研發環保節能印染整技術的研發與測試人才;玻璃纖維窯爐製程設備及技術人才。
管理
設計
資訊服務研發雲端運算人才;中國市場行銷人才;醫療、交通監控、綠能等跨領域應用人才;網路行銷規劃及顧問人才;創新應用服務規劃人才。
管理
行銷
數位內容研發國外授權市場人才;後製特效人才;動畫師;3D技術人才;內容、平台、異業匯流之企劃及製作人才;電子書製作內容人才;數位版權談判人才。
管理
設計
設計管理高階設計管理服務人才;品牌設計顧問服務人才;體驗設計服務人才;整合設計服務人才。
設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2 09:27 PM , Processed in 0.1270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