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4487|回復: 1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管理] 「知識經濟」應改成「創新經濟」?台灣未來究竟該邁向 加值島 或是 創新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8-3-23 12:1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忠謀董事長在參加「台灣經濟發展願景會議」後表示,知識經濟時代的重點不在於「知識」而在於「創新」,因此建議將「知識經濟」改成「創新經濟」進一步彰顯知識經濟時代內涵。  & g% t& l) j  _

* X2 O% \" P8 c- H9 {- c4 a- H; c( \但究竟何謂創新經濟,創新經濟之創新何在?創新經濟的範圍又為何?創新經濟發展的極限存在嗎?比創新經濟更大的思考架構為何?創新時代是否來臨?
- V3 G3 q9 ^# a" X, B1 N
: C' J, v8 Y, R/ Y
遊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隱藏內容請回復
單選投票, 共有 6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8-3-23 18:45:08 | 只看該作者
創新經濟,也可以叫創辛驚悸。愈創愈辛苦。越玩越驚悸。現累了休息一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08-3-26 09:37:39 | 只看該作者

藉由知識經濟致富的科技新貴?!

MRKA 創新發明之路走得不順麼?也許建議除了在chip123繼續尋找潛在合作伙伴之外,不妨也可到 創新風暴 尋可能的更大創新商機? 9 ?1 h% l- b- ~% w

7 T% J/ L6 W) b1 T, K4 ]當中產階級都變成佃農是進步還是退步?
% I# K. u4 r7 g  v# H科技網 - Taiwan6 ^1 S/ z! ?, w3 @( ?
! f0 a. a4 \% o. [
無論是美國或台灣中產階級,在未來都將持續面對M型社會化的衝擊,在邁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貧富差距不但無法消彌,甚至將愈拉愈大,張忠謀便曾說,知識經濟的世界競爭愈來愈激烈,由於藉由知識經濟致富的科技新貴只佔人口少數,因此,發展知識經濟恐必須面對貧富更加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08-4-10 15:22:21 | 只看該作者

台灣產業知識化,厚植成長潛力

經建會綜計處 97年4月9日
0 U5 F( x: S9 E2 v& m: F" j近年來,政府積極因應全球化及國際產業整合趨勢,推動製造服務化及服務科技化,建構具競爭力的知識經濟體系。96年台灣知識密集型產業(包括高科技工業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實質成長9.92%,為經濟成長1.7倍,占實質GDP之比率為37.61%,對經濟成長貢獻63.0%,較2006年之50.1%,提高12.9個百分點,顯示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經濟成長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對整體生產力與競爭力提升的貢獻至為明顯。
1 d) `) p: d" K( g+ Y& D9 W5 W: h7 a( b6 l
一、知識密集型產業快速成長,扮演主導台灣經濟轉型關鍵角色
( J. p6 ~' S2 f" @2 ^
" o% D* ]1 m8 L& [! `6 l-96年台灣高科技工業實質成長14.86%,高於同期製造業10.12%,占實質GDP之比率由95年之15.3%續增至16.63%,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39.8%。此外,高科技工業附加價值率(名目生產毛額占生產總額比重)21.9%,較95年提高0.2個百分點,反映高科技工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
$ F* F# H& q& x& D! q  m
; Z7 a( u% |# k-96年政府賡續進行服務業法規鬆綁,營造服務業優質發展環境,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實質成長6.3%,高於同期經濟成長率5.7%,且為95年成長率的2倍;占實質GDP之比率由95年之20.86%增至20.98%,對經濟成長貢獻率23.2%。其中,又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實質成長12.0%最為顯著。
, j4 h2 v  F  {
8 E+ |& ], h) C( _, D& y二、台灣具產業聚落優勢,有利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6 {: D3 g* ]9 Z
! p. C% T; g7 X/ m( I5 g1 h2 r8 b
-全球知識經濟發展經驗顯示,產業聚落的形成及其發揮的創新效益,係推動知識密集型產業成功的關鍵要素。根據WEF「2007-200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2006及2007年台灣產業聚落發展指標排名均居全球第一。. X+ }; ]; Z" U! N
-台灣產業聚落發展表現優異,96年三大科學園區(竹科、中科及南科)廠商營業額總計達1兆9,664億元,較95年增12.3%;出口額1兆2,376億元,較95年增15.6%,約占我國出口值15.3%。% U6 d9 b6 k' p" ^; n
-2008年3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對馬來西亞、大連、台灣及越南等亞洲軟體園區評估,認為台灣南港軟體園區之廠商進駐率達98%,且新創公司兩年後存活率80%,績效表現居四個軟體園區之冠。! ^3 t, d! i5 X/ ?  l

" s/ F' M3 s5 k: _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挑戰,推動產業知識化已成為各國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為加速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並兼顧就業機會的創造,政府致力整合創新資源,加速高科技工業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使其成為推動下一波台灣經濟成長的雙引擎。6 H* ^) X  b4 K2 ]) S
: u* c8 A" b  n: O7 r
1 台灣產業結構變化(依知識密集度區分)
! ^* z  ~2 c3 n* s
94
95
96
實質成長率(%)
國內生產毛額
4.16
4.89
5.70
知識密集型產業
7.04
6.90
9.92
高科技工業
14.97
12.54
14.86
. b. d7 l0 w& X) v  `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2.30
3.11
6.30
非知識密集型產業
2.64
3.78
3.30
占實質GDP比率(%)
國內生產毛額
100.00
100.00
100.00
知識密集型產業
35.48
36.16
37.61
高科技工業
14.26
15.30
16.63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21.22
20.86
20.98
非知識密集型產業
64.52
63.84
62.39
  _) z) Z9 ^: M+ S. `4 Y
對經濟成長率之貢獻(百分點)
國內生產毛額
4.16
4.89
5.70
知識密集型產業
2.43
2.45
3.59
高科技工業
1.93
1.79
2.27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0.50
0.66
1.32
非知識密集型產業
1.73
2.44
2.11
, @$ u& O9 e% `+ G/ X; s8 e
說明:根據主計處「民國90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
3 ^' u/ w# g* ]( u6 Q* Y- C* A1.知識密集型製造業(高科技工業):包括航太、汽車及其他運輸工具、通訊、電腦及辦公室自動化設備、製藥及化學製品、半導體、科學儀器、電機、機械等。9 x' l/ f9 Q& r  t. u* ]; \9 ~
2.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租賃、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支援服務業等
6 ~8 O' |9 d/ x: ^, i, k3.非知識密集型產業=全體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
7 e' k9 [4 X0 S6 x資料來源: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計算而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08-4-14 07:43:42 | 只看該作者
經建會主委何美玥成功轉型知識經濟奠定未來發展基礎自由時報 - Taipei,Taiwan
- s# Q9 O5 p* g4 B0 c8 a! A% V: ~7 s) Z5 T/ R: S
她強調,知識創新是國家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行政部門未來仍需繼續努力,打造台灣的創新研發環境。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何美玥表示,政府透過「微型企業創業貸款」、「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以及推動「好管家專案」等,台灣失業率已從2002年高峰期的5.17%,下降至去年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08-4-14 14:24:13 | 只看該作者
邁向軟硬合體的新經濟
6 p+ V9 k5 O: d7 B% A
% I: o- v( A7 d以下內容轉載自97年3月31日工研院李鍾熙院長於經濟日報A12 版「觀點」專欄內容。/ t0 D9 C/ I% i8 R! P, l* b1 l
' q% ~4 b3 J- u- C
過去台灣產業發展多著重於「硬體」而忽略「軟體」,產業界習慣於「看得見、摸得到」的產品製造,強調的是「建廠投資、擴大產值」,這種發展模式雖然曾經締造了輝煌的經濟成長,但也逐漸面臨「微利化」及「產業外移」的困境。其實硬體產品加入了軟體,才會有功能和特色,因此將硬體結合軟體,往往是提高附加價值最重要的方法。' @/ Z4 V4 N- f6 ~& H! V3 T1 \9 k# e

' _; T5 q3 H" _: t% K/ P' \就以全球熱賣的i-Pod來說,硬體的製造供應僅佔整體利潤的20%,其他附加價值來自於附加在硬體上的軟體,包括應用程式、使用界面、服務平台、系統設計、內容提供、及品牌通路等。再以機器人為例,各種機器人硬體大致類似,製造也不是問題,其主要的差別在於它有多少智慧?能有何功能?這些也多靠軟體來提供。; L5 \+ f1 a; O" ^
" j& M  c* R9 d1 ]! s, l& k
又如全球最快速的電腦伺服器,其硬體就先在台灣生產製造,運到美國灌上軟體後,才變成價值連城的超級電腦。所以如果說硬體設備是電腦的「軀體」,那軟體就是它的「靈魂」,經由軟體賦予它智慧,才能創造出產品真正的功能和價值。6 a" j9 I7 k% C% g& Y4 b6 z
9 f3 X& S, N5 K9 P0 g5 z# q% F
這裡所謂的「軟體」,並不僅止於大家常想到的電腦程式,它還包括了系統概念的整合、應用服務的提供、設計品牌、以及各種形式的內容及智權。台灣產業因多為代工生產,對產品的應用及設計往往不深入了解;且由於水平分工很細,廠商多專注於個別元件,缺少高層次系統整合能力,因此軟體便成了台灣較不重視也不擅長的項目。8 _5 j8 W3 C7 `4 _3 V8 S; N
9 V6 |. f1 ~3 a
目前台灣軟體產業的發展,與電子半導體等硬體製造產業比起來相去甚遠,不但規模小,發展緩慢,在人才、研發及投資也十分不足,因此需要有全新的政策思維和策略,才能改變現狀。5 a$ T" w+ U+ D# N8 z
首先,台灣可以借重既有硬體產業的優勢,來帶動軟體的應用和發展。實力雄厚的電子資訊廠商,若能積極結盟或合併軟體公司,快速提升軟體能力,就可延展自己在價值鏈上的深度。
5 J  f4 u/ p. Q9 h4 E$ K
6 \7 R  }# ~  M例如,近年來聯發科和宏達電都大幅增強軟體能力,由硬體電路設計製造,升級為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及服務(Solution & Services),因而能成功在新興市場搶占一席之地。日前在國際會議中,印度軟體大廠Infosys總裁莫席(Mr. Murthy)就告訴我,他十分羨慕台灣有深厚的硬體產業能與軟體搭配,也希望將來有機會進一步與台灣合作,創造綜效。4 M3 d$ Y1 q* I
0 E) N2 `5 O: D, u
其次,台灣許多以製造為主的廠商,可以經由軟體的加強,導入「軟性製造」的概念,提升製程效率和精準度。而傳統產業更可以加強產品設計、包裝,結合具特色的文化內容及創意,創造差異化,提升附加價值,拓展新市場機會。" m" N7 n$ J* U" X# X0 N3 h  |/ R% O
4 d9 r2 W" t, @' h9 x
此外,台灣過去幾年在政府M-Taiwan計畫的推動下,已建立了不錯的資通訊基礎環境,包括寬頻網路的普及、台北無線城市、WiMAX試驗區等,都可以做為發展居家照護、遠距醫療、智慧交通、社區節能、網路學習等新型服務的基礎平台,也是結合製造與服務、帶動軟硬合體新經濟的好利基。8 C, T6 V7 [. H

0 Y" D7 o! m) I  Q; n, E當然,經濟轉型必須靠政府的政策引領與支持。與硬體產業截然不同的是,軟體產業往往不需龐大的土地,也不會帶動大型建廠投資,反而著重在研發、人才、設計、智權及行銷的投入,因此產業指標的訂定、產業環境的提供、效益的衡量、獎勵的項目內容等,均需重新修改擬定。而強化軟體研發及產業發展、鼓勵高風險投資及創業等,也都需要政府的特別重視與支持。
5 q: E; W8 t0 j) \4 X
/ g1 V6 @/ n0 P8 @% ?此外,我們須從教育著手,調整各級學校課程及教材,大幅加強軟體人才的培育及創新能力的養成,唯有改變「重硬體、輕軟體」的觀念,才能真正提升整體社會及產業水準,邁向高附加價值、軟硬合體的新經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08-4-19 09:16:05 | 只看該作者
40家台商廣交會打造「創新台灣」 安檢嚴恐影響參觀意願
* w2 i5 A. a/ s7 u3 K/ q- V0 q東森新聞報 - Taiwan. {. x7 a1 U# {! e2 ^# E, X
「第10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春季廣交會)」第一期展覽15日在廣州琶洲展館和流花路展館同時展開,外貿協會今年徵集40餘家廠商參展,以「創新台灣-Innovative Taiwan」成功塑造台灣產品注重研發創新與質量的主要訴求,與出口展區的大陸製品明顯區隔,不過,由於現場的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08-4-22 08:59:00 | 只看該作者
聯合國首次發布創新經濟研究報告  
, p# C- n1 p1 W6 t2008年04月21日  - x% L" O- d  s/ u% d2 w; C

9 K$ G* Q! p* m- S7 c3 J  新華網阿克拉4月20日電(記者歐颯 邱俊)聯合國20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發布了《2008創新經濟報告》,這是聯合國第一份關于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究報告。 # T& B- J3 {" ]& s/ Z8 h. s1 g
! I0 c9 Z9 y9 E5 }4 q4 R; Q
  這項在第12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期間發表的報告指出,創新產業是全球貿易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2000年到2005年間,全球與創新產業有關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8.7%。2005年,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全球出口額總計為4244億美元,佔全球貿易額的3.4%。 0 }3 a, }" \& S2 G4 O  e- ^' A

0 V. V) ^) @) k  報告說,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創新經濟”或“創新產業”的定義,但是其都具有一個本質特徵“創造力”,它能帶來技術上的進步並且使企業和國家經濟具有競爭優勢。
, Q4 a$ W6 w! a1 N+ `" C
2 ~. M3 |3 r4 A- x+ T: |% ]  這份報告提到的創新產業所涉及的領域包括文化遺產、視覺和表演藝術、出版業、紙質媒體、新媒體、設計以及包括廣告業和建築業在內的創新服務業。 , |0 w4 N' N+ T" H

% j, v* s% `5 s5 |" Y% m  報告還認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受益于全球創新經濟的發展活力並制定了扶持創新產業的政策。
- C+ r% Y8 g7 \$ j; K. i. s7 _" x5 t" x* |# P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在全球創新經濟發展中居領先地位,到2005年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增值創新產品的生產者和出口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08-5-5 08:29:47 | 只看該作者

台灣應由強大OEM(代工)力量的「工程師」精神出發

打品牌重服務開拓產業新出路
) H* R8 Q8 k- p& j8 Q中時電子報 - 2008年5月3日
' g( f4 u- e, |- m面對全球化經濟競爭,兩岸關係開展的新時局,多位產學專家三日指出,台灣應由強大OEM(代工)力量的「工程師」精神出發,結合創新、品牌、多元文化與資源整合。內定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不諱言,未來台灣經濟應「舉品牌的旗,走服務的路」,開拓台灣產業新出路。 ...5 b: r3 T" I+ s: e6 f. R. h

6 L& h: S' @3 o! h* |0 I創造大中華品牌提升附加價值
; E% {6 M5 j  z0 }" o中時電子報 - 2008年5月3日; s) u# B$ i* F, l3 D9 ^9 i
內定經建會主任委員,現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昨(三)日在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論壇上指出,台灣應當善用好的工程師精神、開放與多元的文化,以及亞洲區域中的地理上優勢,加上中國大陸市場,強化品牌及科技服務的發展。 為在全球、亞洲及中國經濟變動下,尋找台灣的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08-7-3 09:51:42 | 只看該作者

科技智庫研究揭示香港發展知識型經濟存隱憂

成功訪問橫跨新舊世代香港人,證兩代有多項價值差異
- j. P$ K+ J& T7 N( @; Z9 X
+ E) K' a2 T3 {2 H9 l. y& I) V# _香港新一代只能是「創新科技消費者」,而非「創造者」?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在一九八零年代出生、於九零年代下半葉或以後成長的「新世代」香港人,雖然連親暱私語都用手機傳達,骨子裡卻依循上一代香港人對事業及社會地位的傳統價值取向。有科技智庫及學者均表示,這種文化不利香港發展需要高度創新的科技及創意工業,促請政府以身作則,重視及以實際行動推動各項有利科技行業及創新文化的政策措施,以維護香港的長遠利益。
* G* t" U& @  B3 q, a! c% R' E) `; H* f, F9 }6 {0 |6 @
香港首個民間科技智庫科薈研究中心,早前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進行電話調查,志在發掘將在未來主導香港發展的新世代年青人,在媒體文化、使用習慣以致人生價值觀等多方面與上一代香港人有何差異,從而找出這些差異為香港未來的科技創新發展帶來的啟示。2 N: q" G  B4 a) `9 M$ f1 F' |
7 [2 s% [/ x* B, U$ D" r1 ?3 ^
負責是項調查的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梁永熾博士表示:「年紀是一個劃分不同世代的主要因素。在一九八零年代出生、於九零年代下半葉或以後成長的香港人,普遍被認為是新世代,也是我們這次研究所注視的對象。」
; C2 x  N# p- _; c, o) O5 `* q7 Q( p. f4 L
研究發現:! K' d) w5 R$ B0 Z  G! x9 N1 @

. C/ V8 z! ?# Q: k$ m( u$ c! G* U•這一代人與個人電腦、手機和互聯網等資訊科技一同成長,主要用互聯網來獲取新聞資訊、表達意見和打發時間。而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雜誌的角色已愈來愈不重要。他們也普遍認為互聯網有助促進社交和提高效率,態度是正面的。
  u9 O" n9 h9 H: b
0 O$ K. u. d1 R, y•雖然打電話仍然是被訪者最常用的通訊方法,但手機短訊在「新世代」的溝通上佔愈來愈重要的位置。「新世代」甚至開始放棄面對面溝通,主要用手機短訊與親密的人講親暱說話。
+ z. {; ]( B2 ~0 |# f) ]
# z8 }+ ?+ B$ @* R; W•再者,較年輕的、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與家庭月入較高的受訪者對互聯網的看法較為正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08-7-3 09:52:28 | 只看該作者
如此種種,都展示出香港的新世代對互聯網及IT持正面的看法。然而,# h: N6 G4 x% e+ ~3 m

9 {* B0 q' _7 A•儘管「新世代」對於所有行業的感覺都較其他組別受訪者較正面,他們卻認為,在7個類別的行業中,互聯網行業的理想程度排尾二。, w* @7 _: x$ B/ J7 O" P, _6 s8 C
+ n- Q" W) J6 m/ n) x8 Y
•最受「新世代」歡迎的是律師、醫生、工程師、建築師等專業,其次是銀行、金融和保險業。普遍人認為最理想的行業是律師、醫生、建築師和工程師(80%),其次是銀行、金融、保險業(67%),而互聯網行業則只有36%,僅僅高於零售、餐飲和酒店(30%)。" B0 w( L6 D& `9 \6 E3 v
& j2 K4 q. R  v% H  T; _# F) u
•若與上一代相比,更會發現他們對理想行業的觀感較上一代更「傳統」。
, [# j3 _& w: g3 m$ `) b) s. X* c
3 H! i6 ]2 y( K8 J0 L2 T•再者,教育程度愈高就愈不認為電訊行業和電腦軟件是理想的行業。

; Y) X' o" E, Q0 [
& v9 W& \4 k$ f, M& O; r. \- l2 Z負責撰寫研究報告的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項目統籌莫健偉博士表示:「從調查結果可見新世代對理想專業的看法頗傳統,然而絕大部分受訪者卻認為自己對不同行業的觀感並沒有受長輩的意見影響。這現象很有趣,值得社會深究。」
# B1 Q" X& H6 `9 }
% c4 ^, T- a' `* Q) i1 ~6 x創新逆差恐礙經濟發展1 `+ y8 i& P) t* j$ o1 p% y
0 C. P9 D1 `; z6 A0 o8 ~6 @- V2 X
對於這種種現象,科薈研究中心主席譚偉豪博士表示:「目前,香港IT業界面臨『斷層』,IT學系收不到最好學生,商界亦埋怨找不到懂IT的企業人才。這次調查揭露了相關的跡象:香港的新一代人能善用科技,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對生活的要求也更多,這是可喜的現象。但若深入看這些數據,卻見到他們的思想原來頗為傳統,並不熱衷於創新或科技的事業。換言之,新世代香港人只能做很好的創新科技消費者,而不會是開拓者。這樣下去,香港只能進口創新,卻難以發展出自己的創新及科技工業。隨著全球社會越來越科技化,我不能不擔心這種『創新逆差』會阻礙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其實,問題的癥結在於,香港的企業乃至社會人士一般都以為IT只是服務性質,一如水電雜務,很少把IT提升到核心策略的層次,香港的IT業在整體經濟上也沒有佔到核心地位。只有當香港的IT業實現產業化,帶來更多優質的工種,令IT業界人士的專業地位提升,才有可能吸引「新世代」選讀IT課程、進入IT行業,形成良性循環。」1 n1 `9 R" @; S5 H+ @
- q) _, ?4 i0 M
科薈研究中心向來爭取政府重視科技產業。該中心秘書長林永君直指政府更應及早負起以身作則的責任:「從這次研究可以看到,新世代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是technology savvy的一群,與個人電腦、手機和互聯網等資訊科技一同成長,並且自信地認為今日的青年較有優勢,因此,只要家長和社會人士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機會,他們會有美好的將來。但令我詫異的是,儘管他們自小已受其父母未曾想像到的嶄新科技洗禮,卻不看重互聯網等科技行業,這很不幸地跟政府近年來不重視科技的態度同出一轍。然而,知識型經濟乃世界發展大勢。我們自2007年起已促使政府重視科技。這次研究更顯示政府必須拿出承擔,否則本港的資訊科技產業將無以為繼。」
: N1 X4 D! Q; @) A) D
% c* X% _. _/ ^; y$ F* z7 b& @- C是次訪問在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二日進行,調查對象為十四至六十歲能操粵語的香港居民,共成功訪問了1,013人,回應率高達68%。訪問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進行。
6 P5 J5 z# r* q3 ]0 B3 [' u
. h6 c/ }% |' f4 a! p: x6 Z$ Y6 ]. I科薈研究中心簡介
6 g5 G1 Q: y, J/ m# N" j+ v2 b科薈研究中心 (TechMatrix Research Centre) 以推動科技發展、促進香港經濟為使命,前身為「捍衛科技地位聯盟」,在2007年5月因促使政府為「科技」局正名及制定長遠的科技政策而發起。現為非官方、非牟利的機構,不依附任何黨派。成員來自本港科技界、工商界及學術界,並以個人身份參加。中心定期根據社會實際需要訂立研究課題,委託最合適的研究機構或專家進行研究,然後把成果提供給政府、政黨各有關機構作參考,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出謀獻策。詳見 www.techmatrix.h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08-7-8 16:43:02 | 只看該作者
亞洲企業形象也可以很酷' C/ Z, @) I& B2 K% N9 N
中時電子報 - Taiwan6 I# W1 W- u1 B+ b2 ~. L) e
% F4 u6 E! ~: ^7 z( H5 ^
在不景氣年代,惟有創新,企業才有生路。《大想法策略》作者博恩.史密特(Bernd H.Schmitt)接受本報專訪強調,亞洲文化不應是阻礙亞洲企業創新的藉口,即使不景氣,一樣可以透過通路、行銷的創新,達到縮減成本的目的。他指出,報紙等平面媒體,在發行量減少的今天,更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08-7-29 11:08:28 | 只看該作者

UWIC報告顯示北美正在喪失全球知識經濟的統治地位

美國商業資訊2008年7月23日威爾士卡地夫報導—威爾士大學卡地夫學院(UWIC)國際競爭力中心今日發佈2008年版本的世界知識競爭力指數(WKCI)。3 p$ p6 j7 u$ }# b- r( T6 G) f) p9 n
3 \2 s# l2 |7 u7 Y$ B% r8 D7 t2 ~
WKCI於2002年首次發佈,是UWIC卡地夫管理學院的Robert Huggins教授和阿斯頓大學商學院的博士Hiro Izushi創造的,是目前僅有的衡量世界領先區域知識經濟競爭力的混合的、相對的指數。
" H& q; \( p0 d& A2 ?
* Y3 {; s* O5 d6 I1 Q/ r) q- A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矽谷中心的聖荷西在WKCI 2008中名列前茅,尾隨在後的是波士頓、哈特福特、橋港市和舊金山。非美國區域排名最高的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該城市上升了兩個名次,名列第六。東京(第9名)是北美和歐洲之外排名最高的地區,上升了13個名次。
. [5 S( T5 W1 T/ w! p$ f
- j. V4 ^6 w0 k1 W1 q許多亞洲地區獲得了顯著進步,其中新加坡(第27名)、東京(第43名)、臺灣(第53名)的排名全都快速上升,上海現在的排名則高於柏林這樣的城市。
: D  J+ C9 R* y+ q$ r3 j( {) o; c! y5 a" v. S+ U2 @/ C) ?2 p
在歐洲,位於芬蘭、瑞典、丹麥與荷蘭的地區全都顯示出競爭力顯著提高。但對於歐洲而言也並非全都是好消息,倫敦下滑了46個名次,現在名列第102名。
, _6 g; Z# |) u$ K
3 d2 H! z4 `+ R8 E* X7 t在亞洲和歐洲地區的競爭力整體得到提高的同時,北美地區則整體下降。包括紐約、亞特蘭大、華盛頓和奧斯丁在內的地區排名全都顯著下降,讓位給歐洲和亞洲的熱點地區。
. c$ m5 S# E9 W( M3 L
# w0 {% l0 s( U2 b" L, e8 Q% S$ [6 K根據Robert Huggins的說法:「今年指數的特點是突顯了最具競爭力知識基地的新世界排名。當我們在2002年開發出第一個指數時,美國地區佔據統治地位。儘管它們仍然名列前矛,但它們的統治地位正在快速喪失,因為知識經濟的勢力在全球變得更為均衡。」; t! h, x$ l& b  H3 s# F
6 v8 W* R; X6 c3 P. D
WKCI是個綜合的總體基準,它對比全球145個地區的知識含量、能力和可持續性、該知識轉化為經濟價值和轉變為這些地區市民的財富程度。. X; N* a& g; Y$ U; I

# `1 h$ F) E% n4 W' F% d它利用19項知識經濟基準,包括知識經濟中的就業水準、專利登記、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研發投資、教育支出、資訊和通信技術基礎設施以及使用私人股權的情況。
  N8 h$ `/ W$ e( }8 @$ o
7 W: n/ s. U( HWKCI是現有在全球水準對區域表現進行基準比較的唯一工具,該指數包括63個北美地區、54個歐洲地區和28個亞太地區。
9 z( x4 f2 t- D0 {2 F/ I% s0 J  m9 L2 A
可從以下網站免費下載完整的WKCI報告www.cforic.or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於 2008-7-30 07:29:18 | 只看該作者
成資國際引進海外大師智慧 提升台灣知識經濟水平 創辦人黃禎祥致力多贏概念 創造藍海價值 開啟知識經濟產業新頁 ! o! B% r; [% d) ?% \0 @" Z' n0 T  m

5 v, U% I: i# s1 S: G; m6 d成資國際率先請到國際激勵大師博恩崔西來台,結果造成轟動,參加學員高達4,000人,創下台灣的紀錄。 * h# i# B/ P: L. g9 S: @

% c# W+ x! L+ m: S
" r0 K* J4 Z+ r6 l* F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或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的定義,「知識」已經成為可以單獨投資的要素,同時也可視成獨立商品來販售。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將「知識」分成四類:資訊型知識(know-what)、法則型知識(know-why)、技能型知識(know-how)、人力資源型知識(know-who)。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於擁有大量的技能型知識(know-how),此種知識大多由企業內部獨家擁有發展,是提高企業附加價值的關鍵。
1 v* R1 v8 P0 b- n! _' V0 x/ O% R" f* f4 I) |2 P0 l
台灣發展知識經濟以來,迄今已有30餘年,但綜觀市場,始終未能找出真正的品牌或數一數二的大公司,許多教育訓練公司陷入一個迷思:以個人魅力為行銷導向,所以台灣的教育訓練形成各據山頭的亂象,甚至彼此競爭,形成零和遊戲。此外,由於知識並不具有敵對性與排他性,專利權保護成為發展知識經濟重要的要素。7 ~" u: t! i$ [$ S4 g# M/ L8 _1 W

# @2 g% M( d! r7 s# u' @5 F創辦成資 導入多贏概念 : J# P* E& }9 z6 S5 m) I: s
9 ?/ U, O  d/ {: h1 Q1 `( ?
事實上,在美國教育訓練界,各公司是互相支援、共享資源、互通有無、共創多贏的。台灣的知識經濟產業,相較於美國,欠缺資源共享的精神,因此引發Yesooyes.com(成資國際)的創辦人黃禎祥(Aaron Huang),致力於創造知識經濟的藍海價值。該公司是一家將知識經濟多贏概念,導入台灣市場的公司,黃禎祥在兩年半前,將國外的大師智慧帶進台灣,為台灣的知識經濟開啟全新的一頁。成資避開過度使用個人形象的紅海競爭,並拓展出「將大師智慧引入台灣」、「與國際優秀人才同步學習」的核心藍海價值。 在創業初期,黃禎祥面臨很大的挑戰,由於台灣民眾對付費知識經濟的概念接受度不高,加以邀請國外頂尖人士所費不貲,成本、門檻極高,並非一般企業所願意嘗試的,但因黃禎祥對知識經濟產業有極大的熱情,他以策略管理大師博恩崔西的名言:「如果有件事值得做,一開始再困難都值得。」為創業宗旨,認為社會企業將成為未來「智慧型服務業」的趨勢,極大化的知識效能,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原動力,同時,也是發展社會型企業最好的槓桿操作。. l, @8 ]. K" P9 q) V% P. D

5 D  T3 g% j, b* z8 f知識經濟 未來趨勢潮流) x' h/ D1 Z* _8 l: p

) s) g) L: k2 J  y5 `, A) S/ KYesooyes.com認為,知識應該要被落實且普及化。企業在找尋內部的技能知識(know- how)時,可以透過自行摸索,也可以運用已經被證明成功有效的系統,易言之,就是大師智慧,縮短企業成立初期的混亂。黃禎祥應用號稱美國行銷之神傑亞布罕所教授的行銷策略,找到自己的利基與產品獨特性,進入知識經濟產業,創造公司獨特的藍海價值。
, B% i1 U0 x/ ]3 k  }! f( N6 d: b* }
知識經濟產業,無論在台灣或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一股潮流,然而,「知識」所涵蓋的面向十分廣泛,唯有透過網路的力量,方能整合龐大的資源,並極大化知識的效能。面對將來巨大的變革,你準備好了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08-8-7 07:32:24 | 只看該作者

產業三法大瘦身 併入「產業創新條例」草案

經濟部為接替民國98年底落日的促產條例,原擬定「產業基本法」、「產業創新加值條例」,及「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等3項新法草案,準備自民國99年元月起,透過租稅優惠及補貼政策工具,鼓勵產業界內能夠朝研發創新、人才培訓、營運總部設立,以及老舊工業區活化更新等方向發展。但經濟部在多次研商後,決定將三法合一,以降低立法通過困難度,並正式定名為產業創新條例草案。該草案經濟部預計10月通過,12月報請行政院審查。
) D4 g" T0 w4 b1 V" x  @   4 `" o8 B; K7 m) l
在經濟部所擬的「產業創新條例」草案中,保留原促產條例中的部份租稅減免,因此並非全面落日,並依馬蕭政見,條例草案中對功能性獎勵,即人才培訓與研發、營運總部、國際物流配銷中心、科學工業免徵貨物稅關稅等,均採取保留。 * K# R3 W9 \* `6 t. _
 # [: X2 i2 d$ y& e6 l# I
關於促產條例落日的配套等相關措施,目前仍在賦改會中討論,經濟部官員說,一旦賦改會對促產條例落日後,如何處理租稅優惠等問題有結論,經濟部願意配合。6 m  R' w/ ]9 Y$ A( ~9 r" x4 O' B
3 g) A7 `/ L4 S  P
經濟部所擬定的新草案,將原本三法大力瘦身,條文數刪減幅度達50%,以產業創新加值條例為主體,條文數刪減最少,原產業基本法歸為總則,而原本計畫由促產條例工業區專章中,獨立出來的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條文由80多條,大幅刪減到30條以內。
( r0 \7 I- [  J2 a) ^1 e ' [% l" [. o4 `% K- r
經濟部官員表示,先前產業三法有爭議的部份已經解決,現在合為一法後,若仍有爭議,將先在跨部會會議中協商,再將各部會版本多案併陳,年底前提報政政院裁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於 2008-8-7 14:31:08 | 只看該作者
星洲瞭望— 年過40 新加坡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未來的路怎麼走?$ \. \. o# W+ ~" S8 y' T; D
科技網 - 2008年8月5日% Y/ b2 R$ O% d2 V+ q5 H

. K& C0 @+ T  F* U$ T就跟許多成功企業家一樣,新加坡的名片上頭銜還不少:電子新貴、投資銀行家、石化大亨、物流運輸中心、資訊通信科技重鎮等。不過年過40的新加坡,也漸漸感受到中年危機,因為製造業仍舊佔其GDP的24%,就注定受到來自鄰近國家低價勞工、及新興市場廣大內需市場對企業的磁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08-8-21 07:32:33 | 只看該作者
方正CEO李友:像做產品一樣做公司(2)
2 ~' R: Q6 F/ o$ V臺灣新浪網 - 1小時前- {7 ^3 q: @8 z

' q( T2 h9 }8 r5 i5 o我們也走出來這樣的一條路,PCB成功了,接著強調更大規模的積體電路晶片,因為我們有研發管理和研發支援這個基礎,這就是一個模式。另外一個模式是強調跟國際性的大公司合作,跟上游去合作,不要自己獨力在那兒幹,像晶片我們跟英特爾合作,PCB的研發我們也和精英等大公司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於 2008-10-31 08:46:23 | 只看該作者
台灣知識經濟評比亞洲居冠
& N' A* z( k5 Q* Y' b; v
! \4 d( Y1 B% J# }9 d; \; u面對全球化激烈的國際競賽,強化知識經濟發展,創造競爭優勢,已成為各國國力競爭的關鍵性因素。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08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Knowledge Economy Index, KEI)」評比,台灣評分8.67,在接受評比的140個國家中,排名第17位,亞洲第1,表現相當優異。以下茲就世界銀行建構的知識評估矩陣,影響知識經濟的關鍵性因素與台灣表現,分述如次:
: x# [8 b- M- X. |- |6 \- c% G$ y
2 p) |$ O6 f+ k$ a4 C: _      一、資訊基礎設施堅實 9 n' C' ?% B! j
-資訊基礎設施的優劣,攸關知識的交流與傳播效率,為知識經濟發展最關鍵的因素。
7 J0 I4 k. i* s& ?9 o2 z8 W-政府積極推動通訊及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強化創新與應用服務,2007年行動電話普及率高達105.9%、每千人擁有電腦492.1台、家戶寬頻連網比例59%。台灣本項指標評分9.07,高於美國9.02、英國9.01、德國8.86及韓國8.74。 ( Y  }, G% |. X
' N6 I2 C# p' Q) ^3 e: I- ?5 `
      二、創新系統表現優異
1 \+ L% I1 k0 W-創新為提升知識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國家創新系統整合全球知識與科技資源,為強化創新能量的核心要素。 ' `6 l* s6 z; ?2 p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各項研發創新政策,倡導產學交流機制,推動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強化專利權的保護等,績效顯著。台灣在創新系統指標項目評分9.24,優於日本9.15、韓國8.47、香港8.63。
$ R3 [8 A9 T& }$ b4 n3 B5 [$ m' R" R9 ~) ?( X* a( M
      三、經濟激勵機制仍可強化
! c2 ~1 |# _( D. Q- r5 {) U-良好的經濟誘因機制與制度,可有效激勵創新、創業精神及創業投資,為建設知識經濟的支柱。 7 \* M' E: M. b/ e7 [
-近年來,政府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推動法規鬆綁及降低貿易障礙,績效逐步彰顯,該項指標評分8.35(排名24位,較上次進步6位),優於日本7.71、韓國5.57,惟仍低於多數工業先進國家(芬蘭9.47、英國9.28、美國9.16)。 7 d/ c6 H7 [1 i$ V! c* i5 |+ r% `

" C+ i' O2 t9 [( K" @* r! b      四、人力資本仍待提升 1 t& @: K- A+ k& P
-富創造力的高素質人力資源,是知識創造、獲取、傳播和分享的基礎。 , D" s0 Y/ Q9 a! o
-台灣在該項指標評分8.03,是中分類得分相對較低的項目,也是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的指標,排名第27位,突顯台灣隨著產業結構快速轉型,新經濟所需的知識工作者及創意人才仍呈相對不足。 0 E; E" G6 h( A& Q+ y# k2 i' ]. v

  A( k6 Z4 Z# H) k      近年來,台灣知識創造與技術創新成果豐碩, 2006年獲美國專利核准數13,076件,世界排名第4位;知識工作者2007年達334.8萬人,占總就業人數比率32.5%。為持續強化台灣知識經濟競爭優勢,政府刻正致力全力打造「台灣競爭力新平台」,建設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及籌資中心、創新研發中心與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強化創新能量,確保經濟永續成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於 2008-10-31 08:46:58 | 只看該作者
表 2008台灣與主要國家KEI指數
國家
排名
KEI
/ _1 i$ u" ]# G指數
1
2
3
4
經濟誘因機制
創新系統
教育與人力資源
資訊基礎設施
丹麥
1
9.58
9.66
9.57
9.79
9.32
瑞典
2
9.56
9.18
9.79
9.44
9.83
芬蘭
3
9.37
9.47
9.66
9.77
8.59
荷蘭
4
9.30
9.18
9.47
9.21
9.32
挪威
5
9.29
9.25
9.06
9.59
9.24
加拿大
6
9.14
9.42
9.43
9.24
8.47
瑞士
7
9.13
9.50
9.89
7.76
9.36
美國
8
9.10
9.16
9.45
8.79
9.02
澳洲
9
9.09
8.66
8.71
9.66
9.32
德國
10
9.01
8.99
9.00
9.17
8.86
英國
11
8.92
9.28
9.18
8.24
9.01
愛爾蘭
14
8.90
9.23
9.04
9.09
8.23
台灣
17
8.67
8.35
9.24
8.03
9.07
日本
19
8.53
7.71
9.15
8.70
8.55
法國
20
8.47
7.82
8.61
9.08
8.39
新加坡
21
8.41
9.71
9.56
5.16
9.19
香港
26
8.18
9.60
8.63
5.23
9.27
韓國
31
7.67
5.57
8.47
7.89
8.74
中國
77
4.36
4.01
5.10
4.06
4.28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08全球知識經濟指數競爭力報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08-11-13 08:34:11 | 只看該作者

「科技」領域在台灣的產業界是台灣邁向國際化的重要力量

雙年展》科技水墨,縱橫東西
6 R. v: r! K; w% U* K' u' @聯合新聞網 - 5小時前4 m* d. E8 t% c
「科技」的技術與產品研發能力,並且提供影像創新的靈感,開發出更能帶給現代觀眾震撼與感動的視覺感受;甚至透過技術的引進,改變水墨藝術的創作方式與媒材,帶來本質上的改變。 「科技」領域在台灣的產業界,扮演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是台灣邁向國際化的重要力量。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4 02:06 AM , Processed in 0.1695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