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19010|回復: 4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年終獎金 今年比不上去年?

[複製鏈接]
1#
發表於 2012-1-1 09: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企業存銀彈 年終真冷淡?!2011企業發放年終調查
# z5 d' j7 Q& t9 y- F3 R/ Z! N1 k  7 P1 U' B! F7 Z% I9 q
今年國內經濟情勢如坐雲霄飛車,第一、二季經濟成長率(GDP) 修正後分別為6.62%、4.52%,市場瀰漫一片樂觀氣氛。第三季卻因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甦遲緩等因素,經濟成長率快速下滑至3.42%,相關出口、工業生產等數據逐月滑落,無薪假風潮再度引爆,企業大老甚至直言「明年春燕看不到」。究竟景氣大幅起落對今年企業獲利有何影響?是否影響年終獎金發放?! [) y* B( d8 t# X5 q6 B. M+ O7 Y

4 [# h% R- @2 c3 l6 y& t; G8 ?3 P根據1111人力銀行針對企業主營收/獲利表現所做的調查,4成5廠商今年「持平」,3成9怨嘆「下滑」,平均下滑幅度高達16.82%,另有1成6受訪企業「不減反增」。進一步詢問業者對今年獲利表現滿意度,4成1廠商打了「41-60分」,認為表現普通,與預期相符;4成5業主則直言獲利表現低於預期「不滿意」。另有1成4尚稱滿意,優於預期。整體來看企業主對今年獲利表現平均只給了43.23分,有待加強。1 [$ F5 c, _; {: V7 {1 N

- _8 ~$ t; p/ k: g眼見企業對今年表現大搖頭,是否連帶影響年終獎金發放(固定月薪以外的獎金/薪水)?調查統計,今年共有8成6廠商會發年終,較去年8成2略為成長,其中更包含了近2成「沒獲利仍發年終」的企業,依舊發放獎金慰勞員工一年以來的辛勞。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工商業服務發放年終比例最高,其次是貿易/流通、傳產/製造。0 F9 q" K# Z: v0 _3 M$ O+ P& S% N4 i- y
; P/ ^) {, f3 k0 R2 C
眾人最關注的年終發放金額,有發年終的受訪企業超過半數發「1.1-2個月」(63.4%),其次為「1個月以下」(19.45%)、「2.1-3個月」(10.51%),平均發放1.41個月,亦較去年的1.82個月減少。在有發放年終的企業叉分析顯示,發放金額較高的前三名分別為:醫療/農牧/環境、百貨販售、營建/不動產,平均都有1.9個月以上的水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於 2012-1-1 09: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發放比例最高前三名產業 發放金額最高前三名產業
0 t/ y+ S6 v. {& w) i工商業服務 醫療/農牧/環境
, h2 F! N5 c. p貿易/流通 百貨販售' X7 W8 f: H0 Y  l5 X. y
傳產/製造 營建/不動產* }$ D2 W( b$ i$ a

9 t: v' L' z7 B" S今年確定不發放年終的1成4企業中,1成受限於今年企業沒獲利,另3.72%廠商即使有賺錢,依舊不給年終。這些不發放的廠商中,有些改採發放「紅包」(44.31%)、「禮券」(14.56%)與「紀念品」(8.85%)聊表心意,但仍有16.44%企業今年全部「摃龜」,旗下辛勞一整年的員工無法得到任何獎勵。' s: @/ j: R7 Z  \; v+ X
3 H5 Q! _! y7 M  k+ a4 o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觀察,下半年景氣隨著國際情勢急轉直下,外銷出口的產業受創最深,企業獲利大縮水。尤其調查發現企業對今年表現僅打了43.23分,顯示主宰年終發放的老闆們,多半不滿今年營運表現。# Q7 a! j& k# G# Q
, O0 H7 u# w7 f! {5 K5 D
何啟聖分析,對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高達3成6企業沒年終,今年情況並不悲觀,有8成6企業給年終獎金,甚至略高於去年同期的8成2。不過,眼見明年景氣未明,多數企業擬備妥「銀彈」進行長期抗戰,年終發放金額從去年平均1.82個月縮水至1.41個月,不如去年景氣看好時如此大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12-1-1 09: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而在產業的部份,有別於以往由高科技業拔得「高年終」頭籌的狀況,今年受到全球訂單減少的重創,讓工商業服務、貿易/流通、傳產製造業在發放比例上站上前三名,而在金額上則以醫療/農牧/環境、百貨販售、營建/不動產較高;無論在比例或金額上,都不見科技業上榜。何啟聖分析,發放比例較多的產業除營運較為穩健之外,如傳產、金控都屬老字號企業,多注重傳統習俗或慣例,因此儘管景氣低迷,仍會依循台灣人過年「領紅包」討吉利的觀念,在年前發放年終。而發放金額較多的產業,則多因業績導向或是業務職務相對較多的新興產業,如醫美、零售、房仲等。
, F! K0 s8 n/ g% c
4 Q) `- U0 W4 a$ R# d8 G' RCoCo都可茶飲管理部協理張澄表示,國內外帶飲料市場需求依舊旺盛,光是今年營業額就成長3成,已連續5年正成長,預估明年展店數可衝破1000家,還要大舉進軍東南亞市場。至於眾人最關注的年終獎金部分,估計員工今年包含績效獎金與年終在內,共可領到年薪14-17個月。
! d% g6 B% @1 j8 z
7 Z3 v, g# w3 _: i7 ^5 ]7 }" \麥茵玆美形診所醫事總監黃美月也指出,雖然無薪假盛傳,但許多人想趁機整理門面增加自信,讓自己看起來更亮麗再重新出發求職,因此今年業績不減反增,約成長3-4成,估計今年員工包含獎金及年終,共可領到年薪16-17個月。
7 F6 u; E  V1 u5 F# @9 x- R! o& e, v( W  w0 g- u6 v: b
今年有發放年終獎金的企業,整體獎金提撥金額是否受到景氣影響?調查顯示,高達7成1企業維持與去年相同水準,1成9「提撥金額增加」,也有1成不增反減。平均而言,今年有發年終的企業,年終總預算平均增加1.18%。
$ M: o# d$ j" v6 y: T; r- e! H) ~. p6 @
發放年終獎金的企業有8成5發放金額因人而異,發放標準以「依照年資」(28.79%)、「個人績效」(25.61%)與「依照部門業績」(16.34%)為主。發放最高與最低的差距以「0.6-1個月」(30.6%)最多,依序為「半個月以內」(28.78%)、「1.1-1.5個月」(20.03%),平均差距1.17個月。僅有15.25%企業採「齊頭發放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12-1-1 09: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何啟聖也建議上班族,若企業以「個人績效」發放年終者,可藉機檢視自己對企業的價值。如果考績及年終結果不如預期,應理性看待,找機會與主管共同檢討、擬定新年度工作目標,以了解自己的優缺利弊及改進的方向。藉機修正自己的職涯路線及努力方向,以避免明年重蹈覆轍,不但影響工作熱忱與忠誠,更易陷入惡性循環。) v3 V, u8 }6 w" p; Z+ M( B- K
4 T% e- q4 r& l! b0 u/ k& C
何啟聖也提醒上班族,部份企業與員工簽定薪資保密協定,年終獎金亦相同;無論今年年終領得如何,若無公務上之絕對必要性,不宜與同仁討論相關話題,更不得公開自己領的金額,以免誤觸禁忌,得不償失。
- \. R( Z. w+ I; i+ N
- ?* x$ C7 f& `4 P2 ^由於今年下半年景氣急轉直下,進入消費旺季的內需產業相對表現突出,許多餐飲、百貨業者率先公佈高額年終激勵員工,甚至有連鎖牛排業者喊出最高90個月,讓許多上班族羨慕不已。這股氣氛是否讓尚未公佈年終或數字相對失色的企業造成壓力? 8成1企業表示企業發放不受新聞影響,但也有1成5廠商直言已感受到壓力,但仍不影響既定發放標準,另4.39%則因此調整發放比例,藉此留才。
8 O1 f/ c2 }/ Z$ V2 G7 q% ?# A% l& k4 a  K
進一步問到預計何時發放,80.41%企業秉持著「發個年終好過年」的態度,計劃在農曆年前發年終犒賞員工。
% x& A: ^$ \: c何啟聖指出,職場薪資結構改變快速,過去企業僅對業務相關職務祭出獎金制度,以激勵員工士氣;但現今在服務導向、全民業務的產業競爭下,各企業不吝以各類獎金名目留才、搶才!「低底薪、高獎金」論功行賞的「全民獎金」時代正式來臨,也造就近年企業喊出的年薪數字,屢創新高!提醒企業主與上班族,各企業給薪方式與企業文化不盡相同,不需過度比較。為避免被坊間的高額年終數字所影響,也建議企業主將獎金發放制度標準化、透明化,以避免造成勞資雙方的誤解與壓力,引發年後不必要的離職潮。
1 @, \6 U5 T/ M0 @0 ?% e7 P! y& H; L# ~: f! s+ X+ K
何啟聖也呼籲企業主,在競爭激烈的微利時代,員工不但是企業最大的資產,更是企業獲利的關鍵。即使未來景氣未明,獲利未如預期,也該體諒同仁過年期間的資金需求,建議可改由紅包或禮品,甚至以提前發放薪資的方式,表達企業慰勞員工的心意,更能凝聚向心力,以避免年後人才流失,內憂外患難度景氣寒冬。. S0 s1 j) \& C6 Q5 R! u

3 M0 g+ n9 z3 L0 h為瞭解今年企業年終獎金發放情況,1111人力銀行針對廠商會員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時間為民國100年12月1日至12月9日,有效回收份數為385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6 05:34 AM , Processed in 0.1275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