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399|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發展汽車電子 催生新兆元產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9-19 09:53:0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工商時報/解碼台灣新興科技產業系列報導/A7版2007/9/17 沈美幸╱台北報導/綜合整理/ ]2 h; J9 f  b1 v. P" f

& H) Q4 g& K% k/ J  C汽車疾駛在高速公路,忽左忽右偏離車道,這時車內電腦警示系統突然發出鳴笛聲響或以機械式聲音大喊瞌睡蟲快醒來的警語,同時間安全帶也開始震動以喚醒車主,這不再是電影或小說中才會看到的情節。真實生活中,國內多家汽車零組件及電子廠商,因應汽車朝向智慧化發展的新趨勢,競相投入酒精偵測、停車輔助系統、瞌睡警示系統、偏離車道及前方防撞警示系統等攸關人命的安全系統研發,逐步建構出我國智慧型車輛產業的雛型。
4 b$ m/ X6 L) L7 d5 w
9 h  b# z5 V: s智慧型車輛 未來必然趨勢
& a) s5 [: `9 |) b, I/ r
. \) ?! G. y! \" R1 |  g- S身兼台灣區車輛公會理事長的華創車電技術研發中心公司總經理劉一震指出,在節能及環保潮流下,智慧型車輛是未來發展必然趨勢,機械件使用比重逐漸下降,愈來愈多具有前瞻性的車用電子靠IC單元控制,好比保持行車距離、瞌睡警示系統、夜視系統及抬頭顯示器等車用電子,都是應用高科技技術將安全、環保、節能及方便等特性做結合,而華創所做的工作就是提供整車自主研發的平台。
  A, t9 @& u: h6 [2 p) m
% U! R1 j% C4 B; C業者指出,台灣汽車廠長年與國外大廠技術合作而缺乏整車自主平台,汽車電子關鍵技術及模組全掌握在美國DELPHI及德國BOSCH等國際性大廠手中,加上國內智慧型運輸系統運用環境及溝通介面還有待交通部運研所出面整合,這是台灣發展智慧型車輛產業必須克服的三大問題。
7 J/ V$ ^- z' N4 ^8 d' F' U
2 r& X& r/ v  J4 I6 |6 n還好近幾年,汽車裝電子化產品比重正逐年增加,依據IC Insig hts資料顯示,二○一○年汽車電子佔整車使用比重將從二○○一年的一九%提高至四○%,屆時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以每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六•二%推估,可望從二○○五年的一千三百億美元擴增至一千七百五十八美元,有機會發展成為台灣另一個兆元產業。 1 @1 r  f  Z# p6 G$ I

: }3 w5 N7 r9 N) q- {3 z. t不光大億、堤維西、帝寶、車王、全興、健生等傳統汽車零件廠轉型,競相投入後視鏡、安全氣囊、LED燈組開發,也吸引鴻海集團併購國內車用束線大廠─安泰電業跨足到車用電子領域,進而發展出車用頭枕電視及車用數位電視接收器等車用影音系統產品。而華碩、明基、光寶科技、廣達、奇美、環隆、金仁寶集團陸續開發出車用顯示面板、車載資訊系統、定速巡航系統、胎壓偵測系統、倒車CMOS、車用影音娛樂及衛星導航系統等駕駛資訊系統產品,讓我國發展智慧型車輛產業再往前邁開一大步。
/ P7 c5 _! C+ u9 c, {; V4 }
& q- A  l+ t9 v+ O( H$ o而為了發展整車自主平台,經濟部花費了不少時間說服裕隆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嚴凱泰加入IA計劃,並由行政院開發基金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華創車電研發中心公司,同時從民國九十五年至九十七年編列近十六億元經費,成立國家級車載資通訊系統及智慧型車輛整合技術與創新服務計畫。
, I' n8 K- l- C4 I
1 W6 C! @4 Y' T* o& Y華創完成三款雛型開發 5 \% k+ E. G6 [7 ~

6 E4 C3 A% U/ ]& \7 L儘管裕隆集團與行政院開發基金,雙方對華創未來發展策略及經營模式看法相左,行政院開發基金決定退出而改由裕隆集團接手主導,不過華創支付法國馬特拉集團技術報酬金而取得ESPACE底盤,委請裕隆集團旗下慶齡研發中心參與車身及內裝開發的轎車、MPV及SUV三款車型已完成雛型車開發,作為搭載宏達電所研發的車用通訊系統、億光的LED燈具及益通開發太陽能天窗、華晶科技研發的汽車影像感應安全技術等IT業創新技術的平台。
' o! i+ @- c9 f# m# h
* ]5 W* z9 c3 g- @  A0 j華創日前已將這三款新車送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進行雛型車開發的五年或十萬公里耐久等測試,預計明年底正式亮相,象徵台灣邁向智慧型車輛研發的新里程碑。而同屬裕隆集團的行毅科技則扮演 GPS、GIS及NAVIGATION供應商的角色。
0 G8 L5 P/ M4 U* [$ Z' d$ N' b
0 I0 W4 i6 O3 z, H# m有賴交通部提供資訊作後盾
9 g4 R8 R6 U2 Q' E2 s
+ u1 x$ B. t7 h' Z# d; N+ C然而擁有整車的汽車電子配備,還得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提供全國路況、海陸客運等資訊作後盾,讓車主不論用GPS手機或PDA,只要透過無線網路傳輸而與CALL CENTER連結,可比別人搶先一步取得最即時及最新的路況資訊做判斷,否則台灣就無法真正進入智慧型車輛的新世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07-11-22 11:5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汽車零組件廠與電子業者如何利用國內穩固電子產業實力,爭取全球汽車電子大餅?

(台北訊)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在11月20至23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07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今天(22日)上午,以「汽車與機械產業發展契機」為題進行演講,由工研院IEK ITIS計畫陳文仁副組長及工研院IEK ITIS計畫劉信宏經理,分別回顧與展望汽車和機械產業。% W# J* c! \/ b) Y( A

8 h% p; x( f( e6 o" r台灣汽車產業(含整車與汽車零組件)產值自2000年新台幣2,977億成長至2005年4,017億高峰後,2006年又大幅跌落至3,095億,預估今年產值將維持在3,000億上下,主因在於整車持續衰退,但汽車零組件略有小幅成長。歷經過去7年大起大落後,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受到市場極大關注。內需市場萎縮、外銷受限於技術母廠,部分整車廠因不堪虧損,已宣布停產或將進行轉型,此外技術母廠配合新興國家執行在地化生產政策,今年前兩季整車廠回銷日本零組件之成長率僅6%,種種跡象顯示目前台灣整車製造處於較不利之狀態。/ l* L' }/ @5 u- L0 y
8 H$ G6 ]6 n: k0 b( f  {
為突破重圍,台灣整車廠積極創造外銷機會,已有初步成果。在技術母廠許可下,外銷地區包括亞太、中東與中美洲等市場,但外銷量仍不及總產量3%。另一方面,未來五年將是全球汽車電子快速起飛時期,台灣汽車零組件廠與電子業者如何利用國內穩固電子產業實力,爭取全球汽車電子大餅,亦是未來發展的主要關鍵。無論是發展新市場(外銷)或發展新產品(汽車電子),目前台灣整車廠已走到不得不尋求突破的關鍵時機。
- l6 f. p! K; w/ A" \. p
. B7 B  d( z, _1 u, y台灣整車廠主要優勢在於少量多樣的彈性製造能力、快速改款設計能力與優秀工程師資源。未來為了符合低成本與客製化汽車設計目標,在共通平台上設計多樣式車身將成為設計關鍵,台灣整車廠可利用此趨勢,在國際汽車供應體系中取得一席之地。$ @6 r/ L! p  @, s
% t  F- r% a& f# b
我國機械產業從初生、奠基、成長,一直到穩定發展已經歷了六十餘年的歲月,一路上伴隨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向上提昇,已展現出傲視全球的產業實力。然而肇因於國際化發展潮流及經濟區域版塊移動的影響,我國成熟穩定的機械產業面臨逐漸嚴峻的國際競爭,因此升級與創新已成為我國精密械產業的當務之急。
; t' E) B$ g3 G9 T0 X' v
1 \- c7 r: j, p& `8 A向來不為我國注意的韓國機械工業,在近三年中逐步威脅我國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尤其是中國大陸市場,我國機械產業的結構強調的是向上整合的優勢,豐沛的產業鏈關係使我國產品獲得相當程度的成本優勢,然而面對國際化的強大潮流,尤其是面對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機械工業的三面夾擊,我國機械工業如何以現有的優勢,獲取國際分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將是我國機械工業在面對中國大陸新市場的商機之外,必須要思考長期發展的重要策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5-31 03:17 PM , Processed in 0.0980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