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7828|回復: 2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面對變革,台灣將以何種風貌展翅?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擘劃中長期科技發展藍圖

[複製鏈接]
1#
發表於 2008-11-19 15:26:40 | 顯示全部樓層

發展「智慧台灣」多元人才培育環境 建立數位學習均等機會

台灣正邁向一個新時代,充滿了劇烈的政經及社會變局,我國想在這個時代蓬勃發展,便必須以人才與科技作為國家安全及經濟利益的核心。因此,在台北仁愛福華飯店召開的行政院第28次科技顧問會議,在今日(19)的議程,特別以「智慧台灣」為主軸,議題為「多元人才」,會議將針對「發展智慧台灣的多元人才培育環境」、「建立數位學習均等機會」兩項子議題作檢視。與會者包括政務委員張進福、首席科技顧問翁啟惠等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200多人,會中學者專家對「智慧台灣」所需求的人才的培育環境與數位機會均等有充分的討論與建言,十分具有前瞻思考,對台灣未來發展將有深遠影響。- T. y1 S+ p8 I! h
5 n( v* J2 I3 Y+ U
發展智慧台灣的多元人才培育環境
: B4 j" U9 O  K/ Y
, R% C  o/ M/ r/ y9 u+ m0 ]張進福政委表示,人才是一切的根本。面對創新經濟與人口老化等挑戰,一個國家想在全球化的新世界裡生存,就必須在人才培育上作根本的變革。今日討論之「多元人才」議程對智慧台灣政策的推動成功與否具關鍵性影響,因此教育部希望能強化「共同基礎教育」、「文化創意領域」及「智慧生活領域」之人才培育基礎建設,以確保「智慧台灣」的願景之實現。) }3 p$ v* p& u

; k) e7 ~+ w5 y2 b目前台灣大專院校之間的發展呈現不均衡的兩極化現象,對於我國人才的培育發展產生負面的效果。因此,如何強化大學生之核心能力,實為培育未來臺灣多元人才之基礎。教育部顧問室主任唐堂表示,教育部為實現智慧台灣之目標,提出五大規劃方針,包含:
- k: X7 [. h5 j, J! X  X* o6 I7 h+ P. z
1.發展跨校跨領域及具有創意與前瞻性的教育模式,設計可激發創意學習的專業教材與教學方法。6 a$ S: T% a7 `
2.建立數位學習新教學模式及擴散機制,使優質課程可以經由知識擴散平台推廣各大專院校使用,有效促進基礎能力之普遍提升。) c/ K% K8 R, r- G$ n# }) Q4 h% i" S
3.積極鼓勵各類型大學校院合作之生態體系,使研究型大學與技職院校分工合作,並強化基礎課程與實作課程教材內容與教學水準,以收教學研發供應鏈上下游縱向整合之效果。
8 `: }/ E- _) @/ R0 F1 W1 F4.透過企業講師來校任教與企業實習,共同研發推動產學攜手之科技人才培育機制。6 J( r3 r$ H$ F! h  }
5. 將持續強化國際合作人才培育機制,與全球頂尖大學及研究機構同步接軌。$ L% C8 r+ N4 J' h5 h
8 A  o. S, N/ \& F' T+ t/ d4 X; }5 @
張進福指出,「智慧台灣」人才發展工作預定於2016年以前,自現有教育基礎從事改進與強化工作,包括:在教育體制上有效強化跨領域人才培育機制、針對智慧台灣多元人才重點領域建立教學資源中心或平台,結合數位學習新教學模式,提升教材與教學品質,以達成我國高等教育人才核心能力之充實、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與需求鏈結,希望能建構良好環境,全面提昇國民科技與人文素養,以為台灣的未來發展孕育豐沛人力資源。
% ~. H4 d$ ~& K9 A7 g
0 f  c  q6 J8 O+ L4 m8 E4 r% ]4 H建立數位學習均等機會
6 b" p* k' _" M* b- L. C! n" a6 c5 I$ c; s  `" Q- x& G3 I
在建立數位學習均等機會部分,教育部電算中心主任趙涵捷表示,政府歷年來積極推動人才培育成果斐然,有助於達到教育與學習公平正義的目標。其中「縮減數位落差」政策成果豐碩,例如:家戶擁有電腦設備高達84.6%,電腦及網路使用情形分別為73.4%和68.5%,比往年更普及。而村里寬頻覆蓋率幾近100﹪、建設160個數位機會中心與56個部落圖書資訊站,為18個縣的偏鄉民眾提供基礎數位應用環境。在圖書館、市公所等公部門提供民眾無線寬頻上網環境以及借用偏鄉資訊設備。補助身心障礙團體,充實其資訊科技設備。協助低收入戶、弱勢婦女、老人及視障者者增加數位化學習機會,提昇其數位應用能力等(依據研考會97數位落差調查)。" e. b( h4 o) `! x
5 P8 [) P4 x- i7 J( y1 \' {- _( n
張進福政委指出,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2007年世界資訊社會年度報告」 (World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07),在產官學研各界的努力之下,台灣於全球181個國家的「數位機會指標」評比結果中,由2006年的第10名,進步到全球第7名。「數位機會指標」由「基礎建設」、「機會」及「應用」三個分項指標組成。台灣在三分項指標中,「基礎建設」為0.75分,僅次於丹麥(0.76分);「機會」0.99分,幾近滿分,成果傲人。' a8 q( ]2 j1 l5 s- D0 G. l$ e/ Q
' \, N' r6 o. S- P4 r; b
張進福表示,為使民眾享有均等數位學習機會,政府擬訂了五項具體策略,包括照顧「低家庭所得」、「中高齡」與「弱勢族群」的數位環境使用機會,積極普及民眾資訊基本素養,推動民眾數位服務,整合與發展多元數位資源,照顧弱勢學童擁有公平數位應用與學習機會。初步規劃包括:維運公共資訊據點及提供電腦借用服務、偏遠地區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延伸建設(鄰)、使全民公平享有一定品質之必要電信服務、辦理資訊基礎課程培訓、加速整合部會和民間等豐富的線上數位資源、推廣民眾使用線上數位資源等。
6 \# e7 h8 K4 S+ t8 A  `& C. e( H
) J8 ~: w$ H  o! `* z( T教育部在推動數位機會部分,將結合志工、社會人士,推動資訊代理人(或稱電腦代書),與「家庭資訊小老師」機制,鼓勵大專校院組隊前往社區公共資訊據點,協助推動民眾數位化應用,並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與合作機制。並針對族群需求整合與發展多元數位資源,推廣數位教學資源分類標準及公用授權機制,持續研發網路學習教材。使低收入學生戶擁有電腦連網,推動學習輔導相關配套措施與偏鄉網路課業輔導。
' |$ k) l$ P# b" b& A( D/ [0 D) O. h, y# ^$ c6 }# \2 ~7 D/ C
與會科技顧問皆認為多創造符合使用者需求之網路內容,將能有效減少數位落差現象及改善民眾生活品質。在政策部分十分稱許「家庭資訊小老師」機制及社區圖書館提供資訊服務等構想,認為此構想可以擴大推廣,服務更多廣大的族群。並希望教師用實做或團隊合作方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資訊網路工具,並轉化網路遊戲沈迷為有效的教育學習。也能多與國際社群連繫,將優良網路外文教材中文化,以達成與國際接軌的目的。
2#
發表於 2008-11-24 07:02:05 | 顯示全部樓層

行政院塑造「智慧台灣」新風潮 台灣邁向應用新經濟

行政院第28次科技顧問會議,在歷經五天熱烈討論後於今(21)日圓滿閉幕。與會者包括行政院院長劉兆玄、政務委員張進福、政務委員曾志朗、政務委員蔡勳雄、教育部長鄭瑞城、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文建會主委黃碧端、首席科技顧問翁啟惠等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200多人。會議主題「智慧台灣」為馬總統競選所揭櫫之「愛台十二建設」政見之一,內容包含人才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世界第一的無線寬頻國家、建構智慧交通系統及智慧生活環境等。會議結論將作為台灣未來科技發展藍圖,政府預計未來總計投入約1447億元,期盼為台灣再創新一代產業高峰。
) \  ~- t1 h+ T8 m) v* B9 H
) o0 n3 @$ F8 M9 W& ]# _! b    劉兆玄院長於閉幕致詞中表示,對於科技顧問的建議方面,他相當認同,特別是:車載資通訊產業的推動,具有節能減碳、安全行車等之社會效益,是延續我國ICT產業競爭優勢,再造新一波典範移轉的產業契機。未來我們在推動上,應強化跨部會及異業整合,以達產業推動所需之良善環境,另從本次會議的討論,我們知道,以「體驗實證」作為創新應用之焠鍊場所,是我國有效帶動車載資通訊產業發展之重要作法。7 B; z2 o' M* H1 T$ f/ ^1 c
9 T" d- w6 l% B9 o. k
    「寬頻匯流網路」政策推動方面,劉院長指出未來我國將持續光纖網路建設,並普及偏遠地區之寬頻服務,以達村村有寬頻之目標外,為因應數位匯流之發展,建立公平競爭環境,我國將加速相關法令之修訂,如攸關匯流產業發展至鉅之廣電三法及電信法之修訂,將採兩階段修法進行,以提供廣電業者與電信業者一致的競爭環境。
, |" `% ?% s' D* A+ u; z. V# u+ c  y2 M
    劉院長認為,遠距健康照護服務除可改善醫療品質並降低健保支出,是我國因應高齡化社會之重要政策,以現有初具成效之試辦計畫,提升社區民眾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為基礎,運用示範社區,建立服務營運模式,並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後續的推展擴散,達到社會福利和產業發展兼顧的雙效。
8 e7 b! t  j' D, z; Q& ?0 \. H5 G* }2 z3 ]
推動「生活美學運動」、加強科技與藝術的溝通8 c, R  n! I% Q% i

3 @' e' G9 _" Q3 M) Z# t    張政委指出,本次會議「智慧台灣」是以「建設安心、舒適、便利、永續生活的智慧型社會」為願景,與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極為注重科技與人文的結合,並強調著重應用為導向的科技發展,加入節能減碳的概念,以創造優質環境。所以「加強科技與藝術的溝通」十分重要,對於消彌藝術人與科技人之間對話困難的也將有相當助益。文建會有關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旗艦計畫,像是補助大學藝術系與科技系進跨領域之數位藝術合作、補助表演藝術與科技機構對話,及以科技協助完成具高產值之表演,都將使藝術與科技的互動更加密切,創造出新的產業契機。# s( i  W: T) ?, h

7 T7 K5 a) B8 z$ G1 b2 x    在文創社會部分,科技顧問們表示,文創產業攸關台灣未來發展。政府必須擴大支持「生活美學計畫」,以提升民眾對美學的素養。應注重初級教育與家庭教育,並免費開放公立博物館與藝廊給銀髮族及兒童參觀使用。為了培養在藝術及科技的跨領域人才,建議應提供師資員額獎勵計畫,徵選科技教師投入傳統通識教育或戲劇科系。他們也認為,台灣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自然美景與良好基礎建設以推廣觀光,這些都應與文化創意產業整合。政府應把故宮博物院與數位典藏的豐富內容授權開放給民間產業,激勵創新與創意,也廣泛融入產品與服務。並協助創意、表演藝術的活動及機制,與科博館、博物館結合,以吸引文化觀光。
3#
發表於 2008-11-24 07:0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建構優質生活智慧環境  打造節能減碳流暢安全空間與行動力
, n  {5 I% Y+ P: \, N" W+ T8 ^8 \
    未來智慧化交通環境下,道路與汽車功能提升許多,不但無噪音、節能減碳、環保潔淨、先進安全、智慧控制,更可以協助找路、防竊、尋車位、檢測車況、危機警告;還能作為行動辦公室、提供家庭式影音劇院享受,是功能齊全的智慧系統。而未來智慧居住空間,將逐步達到環境綠化節能、空調防塵除臭、建材防火抗菌!溫度自動調節、家電智慧控制、保全監控防衛、醫療遠端照護等功能,這些願景,離我們不遠。而遠距健康照護未來願景,即是朝向達成偏鄉民眾連線會診、居家健康資訊與醫院聯結、電子病歷應用,及時的醫療會診支援、急病救助、方便照護、健康管理等應用發展,完善的優質生活將可能與消費者見面。
! L1 \! j8 S# h
8 [# m& ^- d- u% ^    在智慧環境、優質生活部分,科技顧問們表示,科技的應用應協助人們自助進而互助,使得群體關係更強化。務必整合政府各部門來執行計畫,並注意施政須照顧到高齡與弱勢族群的需求。交通運輸與寬頻網路所需之資訊科技環境是適時的基礎建設,可提升與強化台灣在資通訊科技的地位。在推動計畫方案時應以「使用者為核心」,並優先考慮弱勢族群及偏遠地區的需求。並善用這些智慧環境計畫作為振興經濟的機會,除了採取分段實施的方式以收速效,更應著重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效益。另外在產業發展上,應與產業界共同推動利於出口之創新產品與服務的平台。
$ e1 p6 `! Q+ P; [" j* {$ F; a' H
' T( H) _6 \* m    我國智慧型運輸系統之發展目標,是以2011年前提供全面「智慧化交通運輸服務」為願景,預定於2008至2011期間投入66億元經費推動整體交通路網與跨運具的ITS相關建置計畫,進行整體交通路網與跨運具的智慧型運輸系統計畫,以達成流暢交通路網服務與無縫公共運輸服務之智慧化運輸環境。
4#
發表於 2008-11-24 07: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建構智慧台灣基礎建設  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應用實驗場域
2 Z" M; m* C& V6 K1 c3 _! t7 ?# u2 p7 v1 P! t* b: B8 k/ Y% S/ ~
    張進福政委表示,政府致力於思考發展智慧生活以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為讓產業科技的發展與民眾的生活更加契合,將建構主動感知及滿足使用者需求之多元與互通生活空間,以提升國民生活水準,落實遠距居家醫療照護、保全防災、節能等效益,成為全球智慧生活典範。並帶動國內建築、製造業與智慧化居住空間相關的服務產業之創新發展,建立國際競爭優勢。
2 e  a. C0 Q' @7 b6 V. R; u0 J; p2 P* z
    政府計劃在台灣北中南東各建構一個科技應用開放試驗場域,以智慧小鎮及智慧經貿園區為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應用開放場域的兩大推動主軸,對於台灣未來智慧生活科技應用發展將有長足的助益。經濟部並規劃2012年發展出20種智慧生活科技應用及服務,建構服務應用實驗場域,蒐集100萬使用戶的使用體驗作為改進的參考依據,以「生活應用在地化、應用服務產業化、服務產品全球化」為發展願景及目標,預期在2020年時使台灣成為全球智慧生活科技應用生活型態的先驅者。4 o3 o  {: x  N2 F1 l6 l
" o4 |0 T" M3 n9 s, n: D
發展「遠距健康照護服務」  塑造台灣為亞太優質健康生活典範
+ z% Q& j0 [3 Y8 o
7 Q6 h/ g" E9 |! [    科技顧問們認為遠距照護對於偏遠地區居民、慢性病病患、老人及殘障者具有極高的價值,為因應人口老化、慢性病趨普遍的重大挑戰,遠距照護應納入長期照護的工作。而遠距照護政策的成功關鍵是穩定的經費來源,應與健保整合,並提出合理的給付方案,確保取得最大成本效益。對於遠距照護的科技發展上應進一步開發資訊科技應用以提升效能,也必須注意有關病患隱私權的保護。) ~, t; L6 C! A3 w  W& f0 u

5 `* x5 C- D% l1 k; l2 G; |! E# H    張進福政委表示,政府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龐大健康照護需求,透過建立整合性、連續性遠距照護服務網絡,發展各種創新之科技化照護服務,並運用資通訊科技將社區、居家、機構等照護模式與照護資源串連起來,以達到連續性照護,增進民眾福祉,期望能塑造台灣成為亞太地區優質健康生活典範。
5#
發表於 2008-11-24 07: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發展「智慧台灣」多元人才培育環境  建立數位學習均等機會
% |6 L$ {" B  k7 ~5 q$ W% o: B
7 r& M) v% P2 d  G, Y# {張進福政委表示,人力素質是國家發展的核心,面對創新經濟與人口老化等挑戰,台灣想在新世界裡生存,就必須重視優質專業勞動力結構,在人才培育上作根本的變革,以確保經濟生產力的提昇。「智慧台灣」人才發展工作預定於2016年前,自現有教育基礎從事改進與強化工作,內容包含「共同基礎教育」、「文化創意領域」及「智慧生活領域」之人才培育基礎建設。政府為使民眾享有均等數位學習機會,擬訂五項具體策略,包括照顧「低家庭所得」、「中高齡」與「弱勢族群」的數位環境使用機會,積極普及民眾資訊基本素養,推動民眾數位服務,整合與發展多元數位資源,照顧弱勢學童擁有公平數位應用與學習機會。
2 E% }/ @; H. W% j# b9 h$ u2 b, x8 v. r: K$ y2 w$ L
    科技顧問們認為,多元化的人才影響經濟與永續發展十分重要。而台灣要創造有助於創意與創新的環境,教育必須開始於學齡前。政府必需為智慧台灣建立一套教育系統。在高等教育部分應注重國際化,利用全球合作強化全球競爭力,增進教育成就的機會、培育具創新的人才,以及促進跨領域的競爭力。教育部應長設特種基金,以永續發展頂尖大學。並界定每所大學特色發展重點,充份支持每一學府,以發揮其潛能,並符合社會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另外。提供競逐國際人才的有利條件及彈性機制,以延攬及留用重點領域的足量人才。政府應該成立人才專案計畫,落實資訊科技在社會和教育的廣泛應用:建立需求導向機制,促進創意及創新應用;廣泛徵求提案,並評審與資助卓越計畫。 + f6 e; W" W! j7 u6 G+ Z( C( w
. x3 C2 O" g, s+ \# \; u
科技顧問會議為競爭力扎根,閉幕是落實理想的開始
( U7 R/ a( Z5 \5 Z7 \0 n9 o2 @3 x8 Q  f9 t4 r" b" R
    劉院長強調,會議結束是我們開始打拼做事的開始,相關部會要儘速依據會議的結論與建議,訂定執行方案報院,使這些重要建言能夠融入政府的政策,並在最短時間內推動落實,創造台灣在國際競爭的領先優勢。張進福政委指出,為了保持繁榮和領先,政府努力開創新局,擘畫行動藍圖。感謝各界積極參與28次科技顧問會議,共同面對時代的挑戰,承擔國家發展大任,積極投入科技發展相關工作。台灣的未來極需要每個人的參與投入,讓人民能真正安居樂業,台灣再度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奇蹟。
6#
發表於 2010-12-1 16: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活絡產業創新前瞻、強化服務系統創新、深耕工業基礎技術 全方位打造產業競爭優勢
; x" w6 v$ c( ]1 @, G9 W* ~# z3 d' W+ d$ H) d8 M
為因應全球化競爭趨勢及產業轉型之需要,政府積極協助產業建立創新導向之核心競爭力,為此行政院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第30次科技顧問會議(11/29~12/3),會議以「以科技創新強國,拼產業黃金十年」為主軸,本日進入第3天(12/1)議程,針對議題三「產業前瞻與創新策略」進行討論,議程分別就「產業技術前瞻研究之回顧與展望」、「強化服務產業系統創新策略」及「深耕工業基礎技術發展策略」三部分進行深入討論,以實現「創新強國」的美好願景。5 C) E0 B) L. y" J
  F7 e9 N0 }" i& o
政務委員張進福表示,台灣需要在日新又新、精益求精的心態下,建構一套突破創新的策略,進而實現「產業轉型與躍升」的目標。因此,我國未來科技產業之發展將有別於過往追隨者的發展模式,以前瞻視野,融入創意、文化、設計與人文關懷的觀點,進行整體產業結構調整。$ ?6 C: J0 j3 a9 i# p' m# P* U
0 w5 R. ^. z; j. e$ g6 ~
在「中長期產業技術前瞻研究之回顧與展望」方面,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指出,將推動製造業及服務業並重的「雙引擎」發展模式,將創新概念納入服務業元素的同時,亦積極提昇傳統產業競爭力,併行推動「製造業服務化」與「服務業科技化」等兩大方向。未來產業發展除經濟產值外,也要著重經濟成長、環境永續及社會公義等面向之均衡發展,以協助產業界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等各項挑戰。
7#
發表於 2010-12-1 16: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黃重球表示,政府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成效,已從連續三年榮獲國際大獎肯定得到證明:例如工研院的超薄軟性螢幕「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就榮獲2010年華爾街日報「全球科技創新獎」最高榮譽金獎,以及獲選2010年美國「全球百大科技獎」殊榮;另外,超薄軟性揚聲器獲得2009年華爾街日報「全球科技創新獎」消費性電子類首獎,更成為花博夢想館的知名展點。
% F+ M( W4 v0 Z4 P7 _7 f, c7 R" ^' J7 j3 }/ U
工研院院長徐爵民指出,由工研院眾多研發成果可以看出,政府在科技發展上彈性的管理機制與重視長期效益之績效考核制度,已成功帶動研究機構挑戰高難度技術之研發文化,建議應持續以穩定的研發資源,持續支持與帶動先進技術之研發,協助業界建立領先的科技競爭優勢。" h6 |% ?# `) }4 ?6 g

: H# [6 O& @( S, Z9 r1 d! D在「強化服務產業系統創新策略」方面,資策會執行長李世光指出,基於「打造台灣服務業共用引擎」的理念,在政府支持下,將持續精進服務創新研發方法論,並運用輔導超過60家業者創造20億服務產值的經驗,以(1) 創造「未來生活情境」、(2)打造「服務創新引擎」、(3)建構「未來體驗環境」與(4)科專成果融入社會等四大策略,打造自主創新型態的服務系統及科技夢想城(W168計畫),讓民眾體驗科專成果帶來的智慧生活。
8#
發表於 2010-12-1 16: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經濟部黃重球次長表示,服務業要朝未來性及自主性系統創新,需由政府創造一個機制,以資策會與工研院等財團法人打前鋒,塑造自主性創新性系統典範,協助業者投入未來智慧生活服務研發,讓台灣成為未來生活創新服務產品實證基地。預估未來五年,政府將投入20億元,優先推動促成服務業能整合科專及業界前瞻技術成果,朝自主且前瞻的未來服務系統研發和服務體驗環境的打造,藉以鼓勵企業及法人持續投入服務創新系統之研發,落實服務業系統創新政策。
8 Z, C: _# A7 K0 h3 u9 t4 X1 o
0 l8 b! c5 v" X# u0 t9 w' G在「深耕工業基礎技術發展策略」方面,對於我國長期科技研發聚焦於「新益求新」而未能深耕「精益求精」的核心基礎技術,經濟部技術處處長吳明機表示,以高共通性、高技術挑戰、高預期經濟影響力及潛在應用市場廣泛等原則優先選定重點基礎技術項目進行深耕,後續將以初步選定的十大技術項目為基礎,透過篩選機制持續檢視,並運用國家跨部會的資源,整合調度及有別於現有科專的運作體制架構,以民國100年至104年作為推動期程,逐年提升對工業基礎技術的研發補助,全力投入我國工業基礎技術發展。0 J, {* J! N' }$ W5 F! r' ?+ \

/ q5 H( q1 ^$ {6 o* T政務委員張進福指出,政府將藉由積極鼓勵產學研各界共同投入「產業創新前瞻、強化服務系統、深耕基礎技術」,以全方位協助產業提升創新導向的競爭優勢。期望能讓我國在未來的黃金十年中,落實馬總統所提出「創新強國」重大宣示,早日達成全民共享以人為本的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優質生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6 01:23 AM , Processed in 0.1450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