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標題: 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領域的應用逐漸增加 [打印本頁]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7-7-18 05:02 PM
標題: 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領域的應用逐漸增加
作者:不詳 來源:中國電子市場 2007-7-1610:11:13 引自www.rfidworld.com.cn
5 z2 _& z% d9 v/ P/ ?' G" }, q! B+ _4 i  d; }  X# y5 \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技術是從20世紀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RFID技術已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能對人員和物品的流動實行快捷準確的管理。 目前,RFID技術已逐漸成為提高軍事物流供應鏈管理水準,降低保障成本,增強部隊戰鬥力不可缺少的技術工具和手段。 RFID技術在我軍物流領域的應用,必將給軍事物流保障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7 j( c8 s% e. e$ p
  ! C6 Y# a. z7 i
RFID技術與未來資訊化戰爭物流保障 8 E, t- t3 v. F1 c  A' v

2 M' ]5 x6 G0 F5 f3 _' S9 h未來資訊化戰爭空前劇烈,戰場物資消耗猛增劇漲,軍事物流保障的任務更加繁重、責任更加重大,軍事物流活動的結果直接影響著戰爭的勝負。 資訊化的戰場環境要求軍事物流必須適時、適地、適量的為作戰部隊提供物資保障,即在準確的時間與地點向作戰部隊提供數量適當的軍用物資,這給軍事物流保障的快速性、機動性和準確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軍事物流資訊準確、可靠、快速、高效的傳輸、採集、處理和交換,對物資保障的全過程實施指揮控制,建立“精確型”戰場物資保障系統,實現物資保障決策的科學化和快速化,提高戰場物資保障效率和效益。
$ @; d) g# W; ?0 t
/ ]; O& u% \4 p% x$ T7 ~RFID技術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雙向通信交換數據以達到自動識別目的,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籤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資訊更改自如、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等優點,操作快捷方便,特別適合於實現軍事物流系統的自動化管理。
: @1 s4 \6 {( F3 b% c2 n1 b* a6 P4 K3 m
為了適應未來資訊戰的要求,我軍正在積極的致力於物流資訊化建設。 但是對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系統的應用範圍和潛力還缺乏明確的認識,對於軍事物流系統中物資管理和跟蹤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總體水準較低,突出表現為:一方面,庫存物資管理資訊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倉庫管理主要依賴人工作業,無法很好的適應未來戰爭對於快速準確保障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保障物資種類和數量繁多,因而當物資發出後,無法實時跟蹤瞭解在途物資的位置、狀態等資訊;同時,在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下,當部隊的實際需求發生變化時,也無法及時將在途物資重新調配。
4 k3 V" @% P- i& [" m' B
. W; _+ i- T+ q  u* Z1 N' Y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現在的管理方式難以實現軍事物流資訊的實時採集和傳輸。 在軍事物流保障中應用RFID技術,將實現真正的自動識別,能很好的解決物流資訊的實時採集和傳輸問題,而且迅速準確,大大加快了各項業務的處理速度,實現物資保障從供應地到需求地的全程可視,實現對戰場在途物資的實時追蹤和指揮控制,必將大大改善我軍的物資保障現狀,提高軍事物流保障能力。
/ T) `3 n7 U5 g' `) j; E
- l8 q$ C8 V2 e5 m8 i美軍RFID技術應用狀況 , r# _9 I) G% Y0 _! S
( s+ J- [0 W. o3 H; b- ~, m4 D
目前外軍對RFID技術應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美軍。 美國國防部對RFID技術的應用源於現代戰爭的需要: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向中東運送了約4萬個集裝箱,但由於標識不清,其中2萬多個集裝箱不得不重新打開、登記、封裝並再次投入運輸系統。 戰爭結束後,還有8000多個打開的集裝箱未能加以利用。 後來美軍估計,如果當時採用了RFID技術來追蹤後勤物資的去向並獲得集裝箱的內容清單,將可能為國防部節省大約20億美元的支出。 海灣戰爭後,美軍為解決物資在請領、運輸、分發等環節中存在的嚴重現實問題,給作戰部隊提供快速、準確的後勤保障,提出了全資產可視性計劃,要實現後勤保障中資產的高度透明化。 而RFID技術的應用使美軍實現後勤物資透明化成為可能,為自動獲取在儲、在途、在用資產可視性資訊用提供了方便靈活的解決方案。
$ R' G! R* L7 r
* f# g1 }' _; I+ U, T  [7 X. Y" MRFID技術已經被美軍廣泛應用於軍事物流保障領域,如特定物品尋找系統、運輸途中物資可見性系統、單兵電子病曆卡、生理狀態監測器和服裝發放裝置等,極大的改革了傳統物流跟蹤方式,並在歐洲回撤、索馬�維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實戰活動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過採用RFID技術,使美軍的平均後勤補給時間大大縮短。 , {0 h" g! a. g. D9 b

9 b9 }' @- U$ L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通過給每個運往海灣的集裝箱上加裝SAVI科技的射頻衛星晶片,準確地追蹤了國防部發往海灣的 4萬個集裝箱,從而實現對“人員流”、“裝備流”和“物資流”的全程跟蹤,並指揮和控制其接收、分發和調換,使物資的供應和管理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軍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 RFID技術的應用,使得美軍後勤補給能力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可以輕鬆掌握所有後勤補給的實時資訊,實現對後勤物資從工廠到士兵的全程追蹤,也使美軍實現了由“儲備式後勤”到“配送式後勤”的轉變。 與海灣戰爭相比,伊拉克戰爭中的海運量減少了87%,空運量減少了88.6%,戰略支援裝備動員量減少了89%,戰役物資儲備量減少了75%。 這種新的運作模式,為美國國防部節省了幾十億美元的開支。
; g1 @3 }' s4 Y7 L  Y" {; S( H. t4 J2 v- j1 i) s
我軍物流保障應用RFID技術的思路
& |5 n7 i4 ~% n$ ]( A- A* v) y9 [/ }
目前RFID技術在我軍的應用基本上還處於起步階段,要實現射頻識別技術的全面推廣和運用,建立適應我軍後勤發展的軍事物流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9 k+ q1 q8 }) s$ o
* a9 P; W, a2 v* C# p% z- x+ r7 x1、加強RFID技術推廣應用的組織領導
1 p  H; n) |3 i  r; _: {0 E" X" {) d# N( U
由總後勤部牽頭統一組織規劃、統一技術體制、統一信息標準、統一軟件開發,並與作戰指揮系統相容,從研究開始就杜絕資訊化建設中各自為政、互不統一、缺乏系統集成等問題的出現;成立全軍RFID技術推廣應用領導小組,負責全軍RFID技術推廣應用。 . R) |. S- C& `0 ~! Z6 X. I  T9 E

! J  d8 J7 `& l' r1 \4 `0 ]2 b2、成立全軍RFID技術應用研發中心 8 e" C' P) `9 g5 D) d* v
% p1 h2 {9 Q2 n
成立全軍RFID技術應用研發中心,建設相關實驗室,著眼未來信息化戰爭實際,跟蹤國內外RFID應用研究發展動態,積極探索RFID在我軍軍事物流領域的應用研究,以帶動全軍的後勤資訊化的發展。 - h, d1 @# y9 r: m) Z7 V+ U

4 X. e) b5 b6 N: v  a3、建立我軍RFID標準體系
' c# Y6 U# |, J/ |9 ^8 L5 m+ ]' E
成立全軍RFID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負責建立我軍RFID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軍事物流資訊分類、指標體系、各類信息編碼代碼等標準和規範。 要注意與我軍現有資訊系統的集成和融合,同時,要兼顧與民用RFID技術標準的相容,以利於軍民一體物流的實現。 在標準制定之後,要及時下發相關的科研院所及後勤部隊,並加強對使用標準的督導,切實把標準化建設落到實處。 6 }" J! K- F0 A+ T; ^
+ y; X) y$ Y( {8 T( [
4、開展規劃研究、突破關鍵技術
0 q" z6 X/ x, T
! \. V, U) R2 e; Z從全軍物流的全局出發,從頂層對研究項目進行規劃設計,並根據我軍現狀確定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領域應用的重點和難點。 組織科研力量協力攻關,力爭解決標準建設、加密技術等關鍵難題,為RFID技術在戰場在途物資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倉儲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做好準備。 * _0 h7 ~4 P# K" Y! U: A5 o8 T

( f" d% W% J. L2 U5、建立RFID技術平臺,研製開發應用軟件
8 K+ L  x8 Z( @$ {) ^* L4 w6 t3 o+ b$ t2 Y1 S$ K0 u  }- e
研究確立RFID技術及其與相關技術的介面和服務的標準規範,建立通用一體化RFID技術平臺,對各類應用軟件進行頂層設計、總體規劃,確定詳細開發目錄,分級、分專業組織開發。 同時,對現有軟件系統進行改造和升級,研究解決系統技術安全保密問題。
0 p6 r" h5 x6 D' i! J  M4 i3 ], Z: m3 K( m9 z; b6 n% |% Z! Z, Q6 y
6、在倉庫及後勤信息部隊試點後推廣 4 D3 U5 F! j+ W  G# Q" j6 n2 Q

6 Y8 X5 {8 t2 U7 Z1 j6 W選擇部分倉庫和後勤資訊部隊進行實驗試點,使得RFID技術的應用真正與部隊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通過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完善RFID技術的應用研究。 軍事物流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考慮到軍事物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RFID技術應用的合理高效銜接,因此在選擇試點的時候,要注意從全軍這個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在標準化、一體化上狠下功夫,從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個軍事物流系統的保障潛力,使我軍後勤保障實現質的飛躍。
# w5 j6 F( |; m& D+ Q% n3 A* Y2 i  e# L
在對RFID技術應用研究較為成熟時,由總後勤部統一規劃,在全軍後勤領域展開全面的推廣應用,使得RFID技術在我軍後勤領域真正發揮出保障實力,實現我軍後勤保障革命性的突破,從而大大增強我軍資訊化戰場的綜合保障能力。 + Y! |: s' _  l
; p+ f. Z' E# q# g% \8 ~
我軍RFID技術應用研究重點
0 d7 R" G( m8 H( D( J" t( d' ?; _; }  L' Q  r9 f
1、RFID技術標準
% F( ^6 ~7 e* |3 k" \
5 c, b: S1 |8 o. p. q1 e" n: M7 B標準化是真正實現全面機械化、資訊化的前提,是實現軍事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基礎,是建立軍民一體化物流系統,提高後勤保障能力的關鍵。 RFID技術標準不統一,使用不同標準的產品就不能通用,不同標準的系統之間的物資就無法識別,RFID技術的優越性也就成了空談,這將嚴重製約著軍事物流保障平臺的形成和軍民物流一體化的實現。
) n" k* d( V& A* c; _: L" B# @0 s5 ?
目前,還沒有正式的關於RFID產品(包括各個頻段)的國際標準。 世界各國都從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出發來製定標準,已形成了日本UID和美國的EPC兩大標準組織互不相容的對抗局面,而我國也開始製定自己的RFID標準。
+ T* G: I. m; S0 p6 M6 V  k& J9 Q) N$ s0 A7 e) n! u+ s" m
對於我軍軍事物流建設而言,目前的在RFID技術標準方面的主要任務是成立全軍RFID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符合我軍實際的軍事物流RFID技術標準,從全局的高度,實現整個軍事物流供應鏈的標準統一,確保RFID建設的順利展開。 在製定我軍標準的時候,對於軍民通用物資,應該盡可能的注意與地方民用物流標準的統一,以利於實現軍民物流一體化;對於特殊的軍用物資,則要製定自己的標準。
8 {. _5 O; F4 u0 X! s4 }/ t9 X. i% }! v& E1 ?- t0 Y* i/ ?
2、RFID加密技術 ( A" [: X. A# K% u1 x
* Q7 R) m, x4 k6 c
沒有可靠安全機制,對於只讀標籤中的數據資訊無法進行很好的保密,對於可讀可寫標籤,還存在電子標籤上的資訊被惡意更改的隱患。 如果電子標籤中的資訊被竊取甚至惡意更改,將可能給軍事物流保障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 M+ S8 U8 B  l, M- K% }$ p, i
+ X% ^% R3 M5 o% n2 d' b解決這些安全問題的一個途徑就是研究RFID標籤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可用來防止未授權的窺探者取得或篡改電子標籤資訊,但目前只有少數RFID晶片能夠處理壓入加密鑰等較複雜的工作。 此外,能夠處理這些工作的RFID標籤,都是市面上最昂貴的產品。 因此,目前的RFID技術要想在對資訊有保密要求的軍事物流領域展開應用還存在著障礙。 從國家安全的高度考慮,我們應該積極發展自己的RFID加密技術,而不能坐等別人研製相關的加密技術。
6 J8 b' y! p# V
/ v$ z8 u! `& Q6 _3、RFID數據管理平臺
! {8 g6 J6 G5 n
) y" q; ~! Q, M2 }一旦RFID技術真正投入實用,如何有效管理應用RFID技術帶來的巨大數據,真正提高軍事物流保障效率是至關緊要的問題。 軍事物流系統需要一個 RFID數據管理平臺,它包括後端數據庫,應用程式以及正確的分析能力來處理由RFID系統生成的大量數據。 該平臺應具有能實現多個用戶共同使用,以及所有識別系統都能使用的通用語言;RFID讀取器和後台的資訊支撐系統、認證系統、安全系統和涉及到軍事物流供應鏈中每個環節的信息系統必須具備規格統一的公共標準介面。 該平臺在使用時應該設定不同用戶所具有的相應訪問權限,並且能實現信息通訊的加密。 該平臺要能適應大通信量的讀取支援,能同時支援成千上萬的電子標籤識別,並進行驗證。
, r! U! Q8 r" n! ^  x$ {! O: Q: }5 s
目前,國際上許多大型軟件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已經開始進軍RFID軟件領域,SAP、 Manhattan Associates、IBM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都將推出各自的解決方案。 而國內的技術力量還比較薄弱,很多廠商都將注意力放在 RFID晶片技術上,對RFID的後端應用軟件以及對電子標籤在流通中的管理軟件的關注還比較少。 這需要我們放眼長遠,時刻關注應用發展的進展及研究方向,可以採取組織軍內的專家共同攻關或者軍地聯合共同開發等方式,將RFID的推廣應用真正落到實處,紮紮實實推進我軍物流信息化建設。
: {4 J# P/ u% C. }5 W# ]- R# N! K
4、RFID技術在戰場在途物資指揮控制中的應用
, z& Q  x" |; T3 Z: }* @% `$ Q. c# n& c
我軍現行的逐級請領的保障方式,指揮機關在物資發出後便無法實時追蹤,很難瞭解在途物資的位置,也不知道保障物資的狀態,更說不上根據戰場形式變化對其進行重新配置。 同樣,前線部隊也不知所申請的物資是否發出,往往造成重複申請。
- x) h3 p# i/ G3 X3 p# {$ p6 URFID技術在物資追蹤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可以建立基於RFID技術的戰場在途物資管理系統,給軍用物資貼上電子標籤,在沿途設置射頻信息讀取點,安裝RFID資訊讀取器,並與整個軍事物流資訊平臺聯網。 當物資通過這些資訊讀取點時,以固定的RFID資訊讀取器從電子標籤自動取得數據,實時傳入在途物資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實現資訊共用。 讓各級指揮員可以實時地取得正確的保障資訊,並追蹤、記錄及定位物資在整個供應鏈中的移動。 同時,利用電子標籤來記錄和儲存保障物資詳細的運輸內容和資訊,也消除了很多需要人工處理的環節,還使得整個軍事物流供應鏈系統中所有程式及資訊系統實現資訊傳輸的快速、準確、一致。 4 x0 p' k- G6 a( P1 v

5 ]4 @# @4 v& q4 n7 i6 ~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完美的解決在途保障物資的可見性問題,使得指揮機構既可以實時瞭解整個戰場上的保障物資所處位置以及物資狀態,又可以實時監控保障物資從保障地域到需求地域的全程狀態,還可以根據戰場形式的變化實時指揮調度在途物資,實現戰場資源的動態優化配置,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保障潛力,提高軍事物流保障效率。
6 M* P. I# v) Q2 c1 x! O1 k4 N  t: P5 k4 I! k; I
5、RFID技術在我軍倉儲管理中的應用 $ ~+ I" A  [# I2 P9 \* Y8 W

9 [! C; j, X8 e" r1 |目前我軍的倉儲管理資訊化水準普遍不高,大部分還是人工管理,只有部分倉庫實現了條形碼管理,目前最先進的應用是二維條碼系統。 條碼系統雖然先進,但是與RFID技術相比,它具有識別速度慢、資訊攜帶量小、尺寸大、易損毀等缺點。 因此,RFID技術應用於倉儲管理,必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7 u+ C1 s3 r& U1 |3 Q+ _/ Z2 Q( n
RFID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地解決對倉庫物資流動有關的資訊管理:可以將RFID標籤貼於倉庫內的托盤、包裝箱或元件上,標籤內包涵元件規格、序列號等資訊,當物資通過安裝在預置地點的RFID識讀器時,便可以完成庫存資訊的自動盤點,無線局域網將數據傳輸到後台管理資訊系統中共用,指揮中心便能夠得到實時的物資儲存資訊。 整個過程不再需要保管員使用手持條形碼掃描器對倉儲物資進行逐個掃描,這將大大加快物資在物流供應鏈中的流通速度,減少人工作業失誤,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倉庫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時,RFID的使用可以使倉庫能夠快速準確地瞭解自身的庫存水準,防止由於貨物的耗損和統計差錯而可能導致的缺貨。 利用 RFID技術還能夠快捷準確的從大量物資中迅速定位,找到急需的物品。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7-7-30 08:29 AM
標題: 三總研發RFID醫療服務系統 首開先河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21422&rtype=1! ?% O2 \, z: ~; }* _+ X5 p$ N

% F& B' j0 P# D0 f, {, _" e 記者鄭惠鴻╱台北報導8 m; ~- z0 k9 U8 j& V
 國軍三軍總醫院經過三年來的研發與臨床驗證,已率先將RFID導入於住院病患醫療服務中,目前已選定兩個病房進行RFID醫療服務管理示範,此項系統經過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通信小組會議(NICI)的評估與驗證,在備藥和給藥的準確率高達百分之百,相關應用不僅深獲病患與醫護人員好評;同時也被行政院當做重要科技推廣政績的優異指標,成為國內醫界首屈一指應用RFID於醫療服務的先鋒。 NICI小組召集人林逢慶指出,行政院去年完成RFID推動藍圖,由政府率先導入公領域RFID的應用,一年來已完成多項與攸關公眾服務的應用系統;其中,國軍三軍總醫院率先發展病人安全RFID系統先導應用,並運用於病人的備藥服務上,使醫護人員替病人在備藥時不會發生任何拿錯類似形狀、顏色的藥品情形;另外,在給藥予病人時,更不會出現把甲病人的藥物拿給乙病人的情形。林逢慶說,三總這項RFID辨識系統建立後,在備藥與給藥的準確率達百分之百,且對病人經常詢問的藥物作用答詢,答詢完整率也由百分之六十五提高至百分之九十三,且回復時間從原來的三到五分鐘,縮減至一分鐘以內,大幅提升醫院整體的醫護效率。
7 _- D3 x5 Q7 w- Y9 P; K, U7 ]; c 為推動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於公領域應用,NICI(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itiative)小組自九十四年起廣邀國內各部會政府機關參與研商推展事宜;三總為強化辨識病人安全系統,藉以促進提升優質醫療服務品質,即向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提出應用計畫申請,並循序漸進逐步建立相關管理系統機制與措施,透過輕便的RFID電子標籤,將病患於住院期間的一切醫療行為、服務等,規劃一系列完善的管理作為,在病患、醫護人員與醫療行為三者之間,建立起綿密校對無罅隙的作業模式,創下史無前例的醫療服務典範。0 b) ~% O8 U6 {/ Y$ q
 三總積極研發RFID應用於住院病患醫療服務上,目前在兩個病房內的病患實地推行,不論在進行任何的醫療行為前,醫護人員必須先完成系統核對,再與器材、物品、藥物通過驗證;緊接著與病患進一步確認身分,方能進入下一項的醫療行為。除此之外,病患本身也可以透過病房內的RFID醫療查詢系統,了解自己住院期間的所有醫療狀況、藥品訊息、住院花費或是即將進行的醫療行為等,使病患能主動掌握健全的醫療服務訊息。$ g3 {# z: H/ H: P- v
 構建該項RFID醫療服務管理系統的三總資訊管理部主任黃援傑上校表示,電子標籤有別於傳統式的標籤,內含微薄的晶片能接收讀取器的訊號,轉而回應訊息來源,正是辨識系統的基本概念;RFID包含被動式與主動式的電子標籤,差別在於主動式有獨自的電池供應,因而可自行發射訊息,可應用於長距離訊息接受的運用,進而管理、管制相關的人、事、物。




歡迎光臨 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http://chip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