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能,台灣也能」!有多少RD人心中曾經懷抱著類似這樣能「兩全齊美」的夢:研發、創業?如今在台灣這微型創業的年代!
( P G1 I! R; i. i 1 f9 V& C- f1 L3 B% d4 T
hohayho:不要抱怨啦,出來自己開公司吧.當年我也是聽到老闆說他的財產三輩子 都花不完,所以我決定自己出來開公司。, u. M; K! N7 O7 e+ o
) |0 H3 h' w& Y- i
內容 國外能 台灣也能 2007/1/29 下午 09:05:00 - N( F4 P' v2 P! q9 h& b6 A: x
http://www.sbir.org.tw/programs/ ... id=1&newsID=226 8 d4 Y' d1 d# t4 x7 }1 U, Z7 @
- |1 }8 K% ]$ `. ]2 l* } 看過電影「龍捲風」嗎?電影中3D龍捲風動態走勢圖是否令你印象深刻?!美國科學家透過3D影像讓民眾知道龍捲風是怎樣「運動」的,藉此將傷害降至最低點。 : y7 z$ i8 S; t. P2 m
% X0 @' W0 I1 F. ]1 @
鏡頭拉回台灣,每年夏、秋二季,台灣的天空平均會有三至七個颱風降臨,早期氣象局人員只能以「想像」猜測颱風的路徑,現在,透過逸奇科技自行研發的MATFOR軟體,颱風的路徑、暴風半徑擴張程度,都可以透過科學計算軟體模擬,以3D的畫面清楚地呈現在氣象局人員面前,甚至電視台要來氣象局拍畫面,全國觀眾也可以看到具體的颱風影像。
8 P9 s% [+ Z' q; E
9 g' }& S8 U- \7 X 研發MATFOR軟體的逸奇科技,創立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老闆王逸民是留學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航太博士。王逸民回台灣前在美國矽谷工作,他形容當時在矽谷的情形:「那時候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研發、創業的夢,在你身邊用餐的人,可能明天就變成新浪網的創辦人。」受到這股創業熱潮的衝擊,王逸民回到祖國台灣創辦逸奇科技。
% R3 Q" d' Y$ w ?! B
) ]8 Q& ^! a W6 x 創投不看好 研發美夢差點破碎 ( {* s, g/ |% u& b
8 D2 f# E3 b- q1 r 由於台灣半導體業設備多仰賴國外進口,就連設計命脈的工具軟體都來自矽谷,王逸民遂決定創立以科學運算為主軸的工具軟體公司。但由於「科學計算」在台灣稱不上一個產業,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他們公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因此創投公司不願意資助他們。然而研發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力、財力,幸好經濟部技術處業界科專SBIR計畫適時伸出援手,解決他們的難題。 ; P2 C l/ w. \! H
2 y2 c' _) i+ b( k
現在,逸奇科技的客戶遍及全國,包含國防部、各學術研究單位及中國石油公司等,而萬芳醫院也透過MATFOR軟體,得知腦瘤在人體內的變化,讓醫學研究又往前跨進一步。 % P5 l3 r. @# s
! p0 ?3 R8 }* f+ I 致力於研發 不信外國月亮比較圓 , |' J% I' z; P7 c/ @9 L
! K( x. q) p: J+ {+ s/ j" N, I! v3 ?+ w: { q+ p% F4 Z$ t+ u' h: U5 l- K
和逸奇一樣努力研究新技術的是位於高雄,甫獲經濟部技術處業界科專頒發「卓越SBIR研發成果」獎項的竑騰科技。它成立於民國83年,老闆王裕賢在創辦竑騰科技前是華泰電子的研發工程師。王裕賢表示:「我自己本來就對半導體設備非常感興趣,所以想自己創業。我們公司剛成立時才四個員工,那時候幾個人窩在鳳山市一條小巷子裡,連廠房都是租來的。」
) b3 G9 j: W) d2 `6 c- B, t
7 p0 h4 n8 C! E; I7 ?7 A透過研發新設備 熬過經濟不景氣
/ m0 E2 A/ z# P; E8 M* D: `# B
4 b1 d1 p7 K7 q5 ]$ b; Q7 u 民國九十年,國內經濟不景氣,竑騰科技也被波及;幸好王裕賢決定增加「半導體視覺檢測」設備的研發,替公司另外找到一條財路。而民國九十二年,竑騰科技搬遷至楠梓加工出口區,並且買下廠房,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王裕賢提到:「我們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就怕客戶覺得國外的產品比較好,寧願多花三成的成本去購買國外產品。」由於竑騰科技必須經常跟國外廠商競爭,不斷研發新技術就成了每位工程師的使命,也因此,竑騰科技公司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員工都是研發人員。! g. L8 o! E. x, k: o8 C
* ~' S0 s- u# |
經濟部技術處業界科專SBIR計畫補助的資金,除了讓他們突破研發瓶頸外,也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人才。現在,竑騰科技已經由生產半導體低階設備的廠商,升級成生產半導體高階設備的廠商,並且研發出不少專利產品,替國人爭一口氣。 $ `* {+ S! n+ p! v; @" D
(本篇文章取自於今周刊雜誌5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