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 ~) b8 O" _' P7 _9 t0 w X(20110330 18:14:33)日本東北地區311大地震引發大海嘯,不僅造成嚴重傷亡,位於福島的核電廠也發生輻射外洩事故,甚至在電廠附近的海水都檢驗出含有輻射物質,引起世界各國恐慌,也造成國人對於輻射汙染是否會影響到臺灣感到憂心,同時也引發民眾對於漁獲是否遭受輻射汙染的疑慮,甚至不敢購買,已經嚴重影響到市場的供需。! P# Z# E/ y1 O9 G
4 K3 `) Y: B9 Z. ^8 e" f% n( B
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表示,海洋大學是國內首屈一指對於海洋、漁業相關研究的重要學府,為了讓國人對於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汙染的擴散與後續影響充分了解,應該肩負大學的社會責任,以專業的角度為民眾解惑,同時對於如何因應日本輻射汙染的影響,提出建言及呼籲,以更積極的作為,消除大家對於核災輻射汙染的恐慌及疑慮。3 o0 e! ^( R0 {( H& n% b) |7 j6 m( _" Z
1 b% P) G; y1 R$ f' l一般民眾以為,大海都是相通的,所以相當擔心受輻射汙染的海水是否會立即影響臺灣。洋流專家海大海洋環境資訊系教授胡健驊指出,臺灣與日本福島電廠附近海域之間的洋流主要是黑潮,而黑潮是由臺灣流向日本,所以受汙染的海水直接從日本快速流向臺灣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即使受汙染的海水隨著洋流沿北太平洋、經過美國西岸到達赤道,再沿赤道往西,然後順著黑潮到達臺灣,都已經是一年之後的事了。況且經過大洋的稀釋之後,屆時對於臺灣的影響也已經相當的微小,民眾不需要恐慌。作者: globe0968 時間: 2011-3-31 09:13 AM
至於輻射汙染會不會影響海洋生態,進入食物鏈傳遞,多年研究海洋汙染的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鄭學淵表示,其實只要放射性核種進入環境中,就會進入食物鏈傳遞,這次福島核電廠臨近海域傳出的輻射汙染物質有碘131、銫134及銫137等,其中又以碘131為主。他說放射性碘的半衰期是八天,經過大量海水稀釋後,被海洋生物吸收而進入食物鏈的量相對的也減少了,最後即使再被人吃到,其含量可能已經大幅的減少了請民眾不必過於憂心。而銫137的半衰期雖然較長,但是相對量也比較少。- n* N6 \- N* U: U V/ N
5 o2 m; `0 s; _* r
我們吃的魚安全嗎?會不會受到輻射汙染?這是目前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主任廖正信說,在市面上常見的海產,大部份都是在臺灣沿近海所捕撈的,而根據漁業署公布之海水檢驗結果顯示目前北部沿近海域及漁獲都沒有受到輻射污染,民眾可以放心。9 V. B6 [" E$ Z v%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