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 B# W; b5 f5 J+ ]* D( v0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從經濟凋蔽的環境中站起來,靠著精進生產與製造技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1979年美國學者傅高義(Ezra F. Vogel)所著「日本第一」(Japan as No.1: Lessons for American)一書,正為日本富強顛峰留下註腳。作者: sunny.yu 時間: 2009-11-25 10:36 AM
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院長林彩梅指出,戰後日本企業文化是「公司家族」、溫情主義、終身雇用制、依據年資排序、對低能力者安排適當訓練。然而,在經歷1980年代的經濟泡沫後,日本在1990年代陷入經濟危機,超過十年的經濟低迷,企業的終身雇用制逐漸瓦解。千禧年後,稍見復甦力道時,又遭逢全球金融海嘯,形成經濟有起色、失業沒頭路的「無就業景氣復甦」(Jobless Recovery)窘況。, i( h8 L8 W! a- F9 Z ^" \
' I3 e# h, h+ k4 U台灣日立公司總經理陳世鴻以自家公司為例,日本終身雇用制破產後,日本企業的經營哲學是「員工與公司共生」──維持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提高員工的積極自發精神。但在企業朝向全球化佈局的策略下,資本、人力、資訊、技術都無國界限制,環境變化快速,使非典型雇用比例快速增加。 ; u5 ~4 D# I$ j2 ^7 ~- `8 N. U4 ~+ J# t9 q0 e( r3 @( n9 [+ C) s
個人要保持職場競爭優勢,陳世鴻強調,專業更甚學歷,具有多元職能、潛力、適應彈性、能團隊合作、國際化、廣結善緣、具有馬拉松精神者,是日商企業重視的人力特質。他並建議年輕人,現在環境變化大,幸福人生的定義不在於收入多寡,應更重視生活素質與快樂指數。作者: sunny.yu 時間: 2009-11-25 10:36 AM
「數位時代」與「經理人」雜誌共同社長兼總編輯長林文玲亦有相同的論點。未來的大環境仍存在許多變數,但從日本經濟起落中可以歸納出人力資源未來方向。主流的人力資源趨勢是,多元均衡的人才勝過能力單一、態度上進的上班族;愛自己多過愛組織的「貓型員工」,已是世代浪頭。. F1 O; d) t$ f' B' n
0 E. U, m6 z1 A' j) x這類貓型員工對公司分派的任務不一定有興趣,自己有興趣的目標倒是會很投入。在此趨勢下,能用善用新世代人力特色、激發個人潛能的的「教練型」經理人,就是人力資源領域中炙手可熱的需求人才。 # Y7 K* o" @1 I% k; Z }7 [( m/ _& o
日本從戰後經歷經濟榮景與低潮,企業的終身雇用制終不敵大環境改變和全球化的腳步。隨著當前「無就業景氣復甦」的浪潮,相信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愛自己更甚於效忠組織的「貓型員工」出現,而在職涯發展的另一端就需要「教練型」經理人,激發出員工的潛力,發展出企業與員工的共生共榮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