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標題: 生醫新藍海,科技再造台灣─生醫電子產業論壇 [打印本頁]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9-6-26 02:03 PM
標題: 生醫新藍海,科技再造台灣─生醫電子產業論壇
生醫新藍海,科技再造台灣--生醫電子產業論壇共創台灣新藍海。左至右為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美國加州大學總校區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錢煦、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遠見雜誌刁明芳、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

; z! w6 ~/ u) i7 z0 H+ L9 E報導日期:2009-06-25
  p$ L& W8 P1 Z- g* a& H新聞來源:國立交通大學公共事務委員會) E) y7 ~  X/ R) C! Y- a
7 |4 T5 v' M" b) t* `
醫學和科技工程,過去在台灣的教育體制和產業中,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沒有交集,但在今(25)日由國立交通大學與遠見雜誌主辦的「生醫新藍海,科技再造台灣─生醫電子產業論壇」中,這兩條平行線有了交叉的可能。宏�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更在現場廣發「後高科技」英雄帖,希望過去在科技業發光發熱的人才,一起投入生醫電子這項新產業。* q" q5 ~. O) @

  j7 L( O5 g$ n* V1 r9 F6 w, M行政院宣佈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佈局,包括生技、醫療在內,預估將投入1,200億元的研發經費。台灣的生醫電子產業面對未來新局,引起各界關注。在這場「生醫電子產業論壇」,特別邀請從醫學跨入工程領域,成就卓越的中研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總校區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錢煦,以及擁有在美國投資醫療相關產業經驗的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在學界著力於人才培養的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台灣生醫電子工程協會理事長吳重雨,和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董事長蔡長海,從產學的角度,探討台灣發展這項新產業的可能性。9 t6 m; ^9 ~( G6 @0 X
" G) R1 a5 F) a( k) s" ?
[ 本帖最後由 jiming 於 2009-6-26 02:06 PM 編輯 ]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9-6-26 02:05 PM
錢煦院士首先強調,近年來生物醫學研究有顯着的進步,已接近世界高級水準;相對的,台灣電子產業也有很好的基礎,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但生物醫學和電子產業的結合仍欠缺,這是一種劣勢。他表示,目前生醫電子領域方面發展的廠商仍偏向電子工業,在生醫電子領域始終沒有足夠的專業研究人員,尤其是欠缺兼有生醫和電子訓練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這才是台灣要發展生醫產業最重要的問題。
5 t  K6 {! w; ]* x$ K- K* x4 N" o3 O. M' `/ d8 ^" X& W
交大校長吳重雨則指出,生醫電子是需要跨領域與異業結合的產業,無奈過去台灣在電子資訊和醫學界的這兩群非常聰明的人才,因為學門的不同,一直沒有合作的機會。吳校長表示,在外國已經容許工程科系的研究生可以到醫學院實習,或是修習基礎科學,但台灣在這方面仍沒有開放門檻,未來交大將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朝跨領域人才培育的方向努力。
5 a" i! K: o/ i' Y4 X
) P4 [( Z3 J+ F6 B7 `& D在產業界有豐富經驗的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從電子工程的人角度來看現在在台灣的科技業,他認為已經是供過於求,「既然大家已經都不愁吃穿,就一起進入生醫領域學個經驗,將來一定有發展機會。」$ C- c( P8 |) Z* G6 n: \
& L) V4 z. S" i/ \
目前智融集團在美國已經投入醫療器材的研發生產,施振榮對醫界也提出他的看法,他指出,台灣醫學界的人才,擁有一流國際經驗,但應用的舞台太小,每天只忙著看病,過於勞力太密集,醫學的知識應該要被量化,此時,儀器設備的發展就很重要,他相信,如果好的醫學界人才也投入醫學電子這個領域,未來的貢獻會比現在的模式範圍更大更廣。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9-6-26 02:05 PM
施董事長以他三十年創辦宏�的經驗,認為台灣電子業在國際分工扮演不可或缺的功能,更應該要立足紅海,找尋新藍海,科技應用就是台灣的新藍海,需要找到屬於自己成功的模式,而不是只討論資金投入多少。同時也建議過去在電子資訊產業有過一番作為的人才,可以準備轉換跑道,開創事業第二春,他表示,生醫電子產業是他的另一個創業,雖然有風險,但他認為,這項新產業有很多的新藍海,機會就在那裡等著大家。. s  s5 L3 F; Y

9 r" C3 I4 j/ j) G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董事長蔡長海則從醫療的角度,來看未來台灣及國際社會對醫療需求,他表示,全球人口邁向高齡化,相關的醫療保健需求隨之增加,且現代人對於養生、抗老、美容、減肥等需求也日益提升,這些都是推動生醫產業的新興動力;而台灣在國際已具競爭力的資訊電子業、科技業、機械業,如果能夠再投入醫療界,生醫電子的前景可期。
6 k1 \" U% |) l' g2 B5 j! {( k4 S2 H3 r0 T/ ~! O; Y" O8 L; {, c8 _% l
蔡董事長指出,台灣具備國際級的醫療水準,費用比世界各國便宜,包括肝臟移植、心血管治療、人工生殖技術、顱顏重建手術、關節置換術等,都是台灣醫療服務強項。& C  a' z$ Q2 j' l( E( p) Q

/ q6 W; ?" Z) ?( q8 k$ g除了產學的合作,與會人士也都認為政府資源的聚焦投入,將更能幫助生醫電子這項新產業的啟動。錢煦院士則指出,在美國有所謂的小型企業智慧創新的研究基金,政府資金的投入,可以讓這些創新企業更專注在研發。( R5 Q( p  {, P+ N' x5 z
, ^  x2 G* {5 b9 F$ s  D
[ 本帖最後由 jiming 於 2009-6-26 02:07 PM 編輯 ]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9-6-26 02:07 PM
錢煦院士也強調,生醫電子產業發展的要訣無它,就是「Innovation! Innovation! Innovation!」最重要的就是一群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投入。
& \1 w* B# {7 J; d5 w
- v$ _0 r3 n+ I) k( _交大吳重雨校長指出, MIT等全世界頂尖大學有一共同特徵:他們能夠吸引最具創意的年輕研究生前往就讀,是因為他們有悠久知名的一流實驗室,研究人員長久專職,軟硬體及待遇佳。反觀台灣,大學研究屬於「計畫主導」,以教授帶領研究生申請計畫為主,計畫生變,研究無以為繼。
/ Y6 A( L* w+ O7 _: f2 g. E7 u! o9 k1 w/ W4 }
因此,交大引進MIT實驗室導向的研究人才培育模式,在今年九月,將成立交大生醫工程實驗室,結合交通大學、交大校友、美國MIT及上海交通大學等鑽石陣容,建立國內首創產學研究實驗室,將可望有效提高國內前瞻技術研發成功率,協助降低企業風險;更可因年輕學子的創新,產生意外發現與突破,引發業界大廠探索合作機會。1 Y+ X* o, q; S5 u( z0 Y, i) G
. {) j3 X3 N8 k2 H$ h" b- k
至於台灣生醫電子產業的立足點在哪裡?與會人士均表示,以台灣為研發基地,並且將大陸市場做為開始,如此台灣才有更大的資源和本錢投入創新的研發,最終,台灣醫療電子的目標,還是要看向國際市場。
作者: jiming    時間: 2009-7-7 03:05 PM
英國醫療創新發明展 新技術解決大問題 2009.06.20  8 v0 F9 F# r  |, q: C7 Q
(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鍾陳杰、邱朝瑞) ! ~2 ^8 I- }7 [# w! b. N# V

! A# W! j9 d( S2 g: b國際中心╱編譯 英國首屆醫療創新發明展18日在倫敦舉行,現場展出了許多最新的醫學科技,包括可以讓醫生在不同地點進行遠距手術的儀器,還有可以幫助名醫問診的機器人,這些創新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病患的醫療品質。 在倫敦舉行的醫療創新發明展,展出許多最新醫療科技,包括一台可以讓醫生進行遠距離手術的設備,醫生只要動動手指,機器手臂就會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而且更精準。 許多病人都喜歡看經驗老道的名醫,但是當名醫分身乏術時,不管距離有多遠,都可以透過一套最新設備來問診。其他令人耳目一新的設備,還有一種神奇的玻璃,只要按一下就會變成霧面,可保有病人的隱私。 另外,行動不方便的病患,只要用手機掃描一下相片,系統就會自動辨認你想要打電話給誰。這些聰明的發明,都能讓未來的病患生活更便利。
作者: ulovelai    時間: 2009-7-23 01:04 PM
資料剛好可以用到,受益良多,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http://chip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